公众的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研究

公众的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的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景观特色审美结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中的子课题,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的部分。人的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是影响景观特色审美系统以及景观特色审美结构的重要因素。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是针对审美主体(人)的审美行为的研究。审美主体(人)的审美方式即审美行为是外在可现的,是审美结构建构的载体;审美方式(审美行为)所涉及到的范围即是审美范围,是与审美系统(区域和城市)密切相关的。景观特色审美结构理论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审美行为的研究,也离不开审美系统(区域和城市)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借鉴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主要通过实证调查,搜集有关公众景观审美行为的数据,同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公众景观审美行为的方式和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审美方式和审美范围的基本概念进行研究,深入阐释其内涵和属性,构建起统领全文的逻辑起点。二是根据信息传递和审美的载体不同,将景观审美划分为现实和虚拟两大类型,并且对其进一步划分。就现实景观审美方式来讲,是以行为科学的需要——动机——行为理论为基础,划分为间接与直接两类;就虚拟景观审美方式来讲,参照传播学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印刷媒介式、电子媒介式以及新媒介式。对审美方式的研究着重于对各方式审美特点的研究。对于景观审美范围的研究是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展开的。笔者的实证调查和文献资料的相关数据为这一部分提供了详实的论据材料,从而较为完善地解决了公众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范围的特点、规律是什么的问题。三是深入研究现实和虚拟景观审美的差异,指出各自的应用价值。四是研究公众的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发展演化的情况及其原因,辩证地提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阐明对其变化趋势的思考。经过以上四个部分的系统研究,本篇论文基本上解决了公众的景观审美行为的特点、规律问题,而且阐明了景观审美的发展规律,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景观规划设计、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关于景观审美的研究
  • 1.4.2 关于审美方式和审美范围的研究
  • 1.4.3 关于景观审美行为的研究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2 研究基础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景观的概念
  • 2.1.2 公众的概念
  • 2.1.3 审美方式和审美范围的概念
  • 2.1.4 审美方式的内涵和外延
  • 2.1.5 审美范围的属性——时间与空间
  • 2.1.6 景观审美的特征
  • 2.2 实证基础
  • 2.2.1 调查进程
  • 2.2.2 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
  • 2.2.3 调查内容
  • 2.2.4 抽样调查范围和对象
  • 2.2.5 样本构成
  • 2.3 理论基础
  • 2.3.1 行为科学
  • 2.3.2 审美心理学和审美社会学
  • 2.3.3 社会学
  • 2.4 小结
  • 3 公众的现实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
  • 3.1 公众的现实景观审美方式的分类
  • 3.1.1 间接景观审美方式
  • 3.1.1.1 功利性类
  • 3.1.1.2 审美性类
  • 3.1.1.3 间接景观审美的特点
  • 3.1.2 直接景观审美方式
  • 3.2 公众的现实景观审美范围
  • 3.2.1 时间范围
  • 3.2.2 空间范围
  • 3.2.2.1 景观审美范围
  • 3.2.2.2 景观审美场所
  • 3.2.2.3 景观审美空间
  • 3.3 小结
  • 4 公众的虚拟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
  • 4.1 公众的虚拟景观审美方式
  • 4.1.1 虚拟的概念
  • 4.1.2 虚拟景观审美方式的分类
  • 4.2 公众的虚拟景观审美范围
  • 4.2.1 时间范围
  • 4.2.2 空间范围
  • 4.3 时空范围与虚拟景观审美
  • 4.3.1 时间和空间范围对虚拟景观审美的影响
  • 4.3.2 虚拟方式体现景观的时空意义
  • 4.4 小结
  • 5 公众的现实和虚拟景观审美的比较
  • 5.1 差异
  • 5.1.1 在审美行为方面
  • 5.1.2 在审美心理方面
  • 5.1.3 在审美表达方面
  • 5.2 意义
  • 5.2.1 在文物保护方面
  • 5.2.2 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
  • 5.3 小结
  • 6 公众的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的变化
  • 6.1 变化及其原因
  • 6.1.1 现实景观审美的变化及其原因
  • 6.1.2 虚拟景观审美的变化及其原因
  • 6.2 变化规律
  • 6.2.1 审美方式的变化规律
  • 6.2.2 审美范围的变化规律
  • 6.3 变化趋势
  • 6.4 小结
  • 7 总结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关于公众景观审美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关于公众日常行为活动和范围的调查问卷)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军营景观特色系统构建策略研究——以某海军航空兵新营区为例[J]. 住宅科技 2017(09)
    • [2].重视文化景观特色塑造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昆明中心城区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08)
    • [3].浅析城市景观特色“高调”思维原因[J]. 南方建筑 2011(03)
    • [4].城市景观特色的审美软化研究[J]. 华中建筑 2010(01)
    • [5].利用城市文脉塑造城市景观特色[J]. 山西建筑 2010(12)
    • [6].城市景观特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8)
    • [7].浅议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特色的塑造[J]. 居业 2017(03)
    • [8].中国古代兰亭曲水文化及其景观特色的形成与演化[J]. 建筑与文化 2017(05)
    • [9].江南地区聚落景观特色研究趋势分析[J]. 花卉 2019(22)
    • [10].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特色分析与保护——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古镇为例[J]. 中外建筑 2012(06)
    • [11].山地城市新区景观特色营建——以大理海东新区为例[J]. 华中建筑 2016(11)
    • [12].城市景观特色规划之探索[J]. 吕梁学院学报 2011(02)
    • [13].桂林市旧城保护与更新的地域性景观特色研究[J]. 山西建筑 2010(02)
    • [14].城市景观特色的延续与塑造[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8(01)
    • [15].成都乡村旅游景观特色营造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08)
    • [16].城市景观特色之建筑优先感应倾向研究[J]. 华中建筑 2010(05)
    • [17].“景”与“观”——审美主体视角下的城市景观特色“形态”偏好[J]. 规划师 2010(09)
    • [18].城市桥梁景观特色初探——以重庆地区为例[J]. 中外建筑 2015(05)
    • [19].济南地域文化与景观特色塑造的途径与方法[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1(05)
    • [20].石屏县花腰彝传统村落景观特色保护研究——以慕善村为例[J]. 现代装饰(理论) 2016(11)
    • [21].观潮胜地盐官古镇的景观特色解析[J]. 建筑与文化 2016(02)
    • [22].郑州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与实践[J]. 花卉 2019(24)
    • [23].宁波港城文化景观特色塑造策略研究[J]. 中国港口 2012(09)
    • [24].接受美学与城市景观特色塑造[J]. 价值工程 2011(17)
    • [25].浅论办公建筑外部空间景观特色的营造——以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景观设计为例[J]. 艺术科技 2017(06)
    • [26].论电视剧影像的景观特色及其意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2)
    • [27].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营造个性景观特色分析[J]. 低碳世界 2017(23)
    • [28].浅析深圳城市公园的植物配置及景观特色[J]. 现代园艺 2015(05)
    • [29].基于数据分析的哈尔滨城市景观特色评价[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1)
    • [30].绍兴东浦古镇的景观特色解析[J]. 建筑与文化 2016(05)

    标签:;  ;  ;  ;  ;  

    公众的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