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实现上游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功实施对整个长江流域以及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可以从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政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学科多种角度进行研究探讨,然而,由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调节的对象是稀缺资源及资源的分配使用,用经济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就具有充分的理由和学科优势。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其经济学内涵、动力机制、宏观因素、微观基础、评价体系、系统优化进行了研究。 论文认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机制。在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上,这种特殊机制要求长江上游地区为后代及下游地区生产较多的生态环境产品;在怎么生产的问题上,这种特殊机制要求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来协调安排资源和产品在代际之间、区域之间、流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显然,需要对现行制度进行大量的创新,这种特殊资源配置机制才能发展成熟,发挥更大效益。探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产生的动力机制,分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发展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基础,建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变化的综合测度,其目的都是为了寻找使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这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机制发挥更大效益的措施和途径,也就是探求如何更好生产的问题,这也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 论文指出,淮河治理的经验表明,生态环境工程是耗资巨大,可能收效很小的工程。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理性,探求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发挥更大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十分必要。事实上,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表格目录
  • 1 导论
  • 1.1 选题思考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价值
  • 1.1.3 研究现状
  • 1.2 基本范畴界定
  • 1.2.1 研究区域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方法
  • 1.3 逻辑线索
  • 1.3.1 技术路线和写作架构
  • 1.3.2 主要创新和不足
  • 2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内涵和分析框架
  • 2.1 相关理论述评
  • 2.1.1 区域经济理论
  • 2.1.2 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
  • 2.1.3 资源有效配置理论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界定
  • 2.2.1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
  • 2.2.2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产品的经济特性
  • 2.2.3 人类使用的经济学特征
  • 2.3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基本经济关系
  • 2.3.1 人与自然
  • 2.3.2 人与人
  • 2.4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 2.4.1 研究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
  • 2.4.2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与资源配置机制演变
  • 2.4.3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宏观因素
  • 2.4.4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微观基础
  • 2.4.5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评价体系和测度
  • 2.4.6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政策建议
  • 3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与资源配置机制演变
  • 3.1 零价格制度结构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使用
  • 3.1.1 零价格制度下的成本收益与资源消耗
  • 3.1.2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修正价格扭曲
  • 3.1.3 污染者付费与生态补偿
  • 3.2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制度演化动力
  • 3.2.1 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 3.2.2 制度变迁中国家和集体的作用
  • 3.2.3 产权的作用
  • 3.3 环境资源配置结构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 3.3.1 环境与经济的投入——产出关系
  • 3.3.2 环境与经济的生产决定
  • 3.3.3 简化的考虑代际的环境生产模型
  • 3.4 城市形态转换中的生态配置优化——以成都10大环城郊野公园建设为例
  • 3.4.1 城市化与生态屏障建设
  • 3.4.2 城市形态转换及生态因素
  • 3.4.3 城市生态配置及其优化
  • 3.4.4 成都10大环城郊野公园建设的得失
  • 3.5 生态资源丰富地区的产业配置优化
  • 3.5.1 产业结构演进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 3.5.2 产业生态化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要求
  • 3.5.3 迎接挑战发展生物经济
  • 3.5.4 构建生物经济和循环经济园区
  • 4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宏观因素
  • 4.1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成本——收益分析
  • 4.1.1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价值特点和估计方法
  • 4.1.2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费用——效益分析
  • 4.1.3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费用——效果分析
  • 4.1.4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社会经济影响
  • 4.2 市场与非市场机制
  • 4.2.1 市场价格机制在退耕还林政策波动中的作用
  • 4.2.2 政府干预、生态旅游与长江上游地区的社会发展
  • 4.3 代际关系
  • 4.3.1 代际配置
  • 4.3.2 代际补偿
  • 4.4 空间关系
  • 5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微观基础
  • 5.1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
  • 5.2 长江生态生态屏障建设微观基础之一:个人行为
  • 5.2.1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个人行为关系
  • 5.2.2 宏观因素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个人行为的影响
  • 5.2.3 微观机制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个人行为的影响
  • 5.3 长江生态生态屏障建设微观基础之二:政府与企业行为
  • 5.3.1 中央政府行为
  • 5.3.2 上下游政府间的合作行为
  • 5.3.3 上游政府在与生态旅游相关的规划控制中的行为
  • 5.3.4 与生态变化相关的投资开发商的合作行为
  • 5.3.5 政府在建设城市生态屏障中的定位与作用
  • 5.4 创新机制调整微观主体行为
  • 6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评价体系和测度
  • 6.1 可持续性评价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意义
  • 6.2 可持续性
  • 6.3 系统评价
  • 6.3.1 经济学效率标准的局限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必要性
  • 6.3.2 评价的方法
  • 6.4 本研究的评价体系
  • 6.5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评价:四川实证分析
  • 6.5.1 四川“十一五”期间可持续性指数目标预测
  • 6.5.2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四川资源环境战略重点
  • 附录 6A
  • 附录 6B
  • 附录 6C
  • 附录 6D
  • 附录 6E
  • 附录 6F
  • 7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政策建议
  • 7.1 决策优化
  • 7.2 激励优化
  • 7.3 测度优化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 参加的科研课题
  • 重要成果专报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实践——基于国家学位论文抽检制度[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2].俄罗斯副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模式及其合理借鉴[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6)
    • [3].博士学位论文分级评阅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02)
    • [4].知识生产模式视角下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理念及标准初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02)
    • [5].研究生培养成就[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S1)
    • [6].2004-2014年“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情况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12)
    • [7].对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2)
    • [8].国外高校硕博士学位论文强制性开放获取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01)
    • [9].博士学位论文目录[J]. 中国宪法年刊 2019(00)
    • [10].为张磊博士学位论文《历史在这里沉思》作[J]. 新文学评论 2016(04)
    • [11].博士学位论文目录[J]. 中国宪法年刊 2016(00)
    • [12].觉嘎:在青藏高原上放飞交响乐[J]. 中国西藏 2017(03)
    • [13].设立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的实践及思考[J]. 今日中国论坛 2013(21)
    • [14].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获批准公布[J]. 中国研究生 2010(11)
    • [15].翻译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选题问题分析[J]. 东方翻译 2010(02)
    • [16].博士学位论文目录[J]. 中国宪法年刊 2017(00)
    • [17].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中的权利触及与保障[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2019(01)
    • [18].学科交叉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中隐性沟通的研究与实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1)
    • [19].关于开展2020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4)
    • [20].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方法研究[J]. 科技资讯 2018(29)
    • [21].2003-2012年临床医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02)
    • [22].博士学位论文目录[J]. 中国宪法年刊 2018(00)
    • [23].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的“五个意识”[J]. 中国研究生 2014(07)
    • [24].华南理工7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提名论文[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5].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校际与省际分布特征分析[J]. 教学研究 2014(02)
    • [26].我校4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02)
    • [27].我校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08)
    • [28].东华大学喜获第八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J]. 纺织教育 2012(01)
    • [29].关于申报2012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通知[J]. 岩土力学 2012(04)
    • [30].历史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05)

    标签:;  ;  ;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