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某市污水厂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胶东某市污水厂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采用缺氧/好氧和混凝除磷脱色工艺对来自胶东某市工业园区的实际污水进行脱氮脱色试验研究。试验工艺的主要功能区包括缺氧段、好氧段以及后期混凝试验。探讨了缺氧/好氧工艺对污水的脱氮效果,分别从污泥负荷、温度、回流比、停留时间四个角度分析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确定最佳设计参数后进行中试试验,进一步考察系统的处理效果;同时对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脱色处理,通过混凝试验挑选出最优絮凝剂、确定最佳混凝条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分别对进水和经过缺氧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可生化性试验,发现缺氧时间越长,可生化性越好。当缺氧时间从4h变化到8h之间时,可生化性在0.31-0.33之间变化,波动不大,缺氧时间为10h时可生化性为0.38。因此,为了提高反应器效率,将缺氧时间确定为4小时最为合适。2、通过改变污泥浓度、反应时间以及进水体积调整污泥负荷,研究污泥负荷对系统对脱氮效果的影响。污泥负荷在0.0191~0.0385kgCOD/kgMLSS·d范围波动时,TN的去除率达到80%,脱氮效果显著,反应器可以高效运行。3、考察温度对该反应器的影响,低温(水温15℃)条件下,缺氧4h、曝气8h时脱氮效果较自然温度(水温25℃)略有下降,但可以满足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说明该反应器可以适应胶东某市地区的水温环境,各处理指标均可达到设计标准。4、通过中试试验,发现除COD在低温条件下略有超标,需进一步深度处理外,该反应器在自然温度和冬季低温条件下,各出水指标均能低于设计标准稳定运行。5、混凝脱色试验:以色度作为主要考虑指标,本试验选定天水聚铝作为最优絮凝剂,其最佳投药量为100-150mg/m3。最佳pH值范围对于不同水质有不同的取值,进水最佳pH范围为7~11,上清液最佳pH范围为5~8,本试验选择7~8,最佳搅拌时间也因水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在10~20min范围内均能达到要求,本试验选择15min。6、9月底到10月中旬进行了化学除磷试验,所用药剂是通过混凝脱色试验优选出来的天水聚铝,试验水样为胶东某市当地的进水和A-O模拟试验的出水,在最佳pH(7-8)、最佳投药量(100mg/m3)和最佳搅拌时间(10-20min)的条件下,监测进出水的TP、色度、CODcr等指标。向曝气后上清液和实际进水中加入天水聚铝,去除率在80%以上,出水中TP浓度在0.5mg/L以下,能满足设计排放标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课题背景
  • 1.2.1 国内外脱氮的研究现状
  • 1.2.1.1 物化法
  • 1.2.1.2 生物法
  • 1.2.2 国内外脱色工艺的研究现状
  • 1.3 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特点
  • 1.3.1 生物除磷原理
  • 1.3.2 生物除磷脱氮系统中存在的矛盾
  • 1.4 试验目的及内容
  • 1.5 试验方法
  • 第2章 试验装置和方法
  • 2.1 实验条件
  • 2.1.1 原水水质
  • 2.1.2 水质化验分析方法
  • 2.2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 2.2.1 实验装置
  • 2.2.2 试验流程
  • 2.3 水质指标
  • 2.4 试验内容
  • 第3章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研究
  • 3.1 24小时进水水质监测
  • 3.2 废水可生化性分析
  • 3.2.1 试验数据
  • 3.2.2 结果分析
  • 3.3 污泥驯化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O工艺脱氮效果研究
  • 4.1 生物脱氮原理
  • 4.1.1 氨化与硝化反应原理
  • 4.1.2 影响硝化反应的环境因素
  • 4.1.3 反硝化反应原理
  • 4.1.4 影响反硝化反应的环境因素
  • 4.2 污泥负荷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 4.2.1 低污泥负荷下的脱氮效果
  • 4.2.2 高污泥负荷下的脱氮效果
  • 4.3 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 4.3.1 低温条件下的脱氮效果
  • 4.3.2 对比分析
  • 4.4 停留时间(RHT)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 4.4.1 对有机物的去除
  • 4.4.2 对氨氮的去除
  • 4.5 回流比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 4.6 A/O模拟试验的生物除磷效果
  • 4.7 小试试验
  • 4.7.1 自然温度下的脱氮试验
  • 4.7.2 冬季低温条件下的脱氮试验
  • 4.8 小结
  • 第5章 混凝脱色试验
  • 5.1 试验原理
  • 5.2 试验仪器及试剂
  • 5.3 试验条件
  • 5.4 结果及分析
  • 5.5 追加试验验证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化学除磷试验
  • 6.1 试验条件
  • 6.2 试验数据
  • 6.3 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试验结论及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冬季不同植物、基质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对比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02)
    • [2].外加碳源对污水厂异常进水时的强化脱氮效果分析[J]. 河南科技 2014(16)
    • [3].固定化微生物对河水的脱氮效果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 [4].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2)
    • [5].外加碳源对污水厂异常进水时的强化脱氮效果[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03)
    • [6].鲁岗污水处理厂脱氮效果及氮素污染物转化特征分析[J]. 能源环境保护 2020(04)
    • [7].水源水库污染底泥不同修复方法脱氮效果对比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11)
    • [8].环境条件对1株假交替单胞菌脱氮效果的影响[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4)
    • [9].钙离子浓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4(05)
    • [10].植物秸秆作补充碳源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10(06)
    • [11].悬挂式填料反应器针对工业尾水脱氮效果的优化实验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 2020(04)
    • [12].不同人工湿地基质脱氮效果的小试[J]. 净水技术 2014(01)
    • [13].水力停留时间对厌氧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J]. 渔业科学进展 2019(03)
    • [14].基于延迟往复流的强化复氧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初探[J]. 水处理技术 2014(08)
    • [15].缺氧/三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印染废水的脱氮效果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10)
    • [16].曝气增强垂直潜流型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7].生物基质对SWIS脱氮效果及微生物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05)
    • [18].土壤渗滤系统中土壤酶活性与系统脱氮效果的关系研究[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9].产碱杆菌属H5对蓝藻的溶藻及脱氮效果的研究[J]. 环境工程 2018(05)
    • [20].ABS树脂废水生物处理工艺脱氮效果的强化[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1].MBR脱氮效果比较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22].低温域人工湿地强化脱氮效果研究[J]. 环境工程 2013(S1)
    • [23].浅谈A~2/O系统脱氮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 天津建设科技 2008(S1)
    • [24].缓释碳源生态基质添加比例对河水脱氮效果及微生物影响[J]. 环境工程 2017(11)
    • [25].贫营养生物膜系统脱氮效果及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10)
    • [26].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效果研究[J]. 水产科学 2020(02)
    • [27].高氮废水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果研究[J]. 江西科学 2016(06)
    • [28].碳氮比对两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果的研究[J]. 绿色科技 2017(06)
    • [29].BBFR-IVCW工艺对微污染水体的脱氮效果[J]. 环境科学研究 2014(07)
    • [30].复合式UCT-MBR工艺脱氮效果研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05)

    标签:;  ;  ;  ;  ;  

    胶东某市污水厂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