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后处理论文-黄清

影像后处理论文-黄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影像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后处理,骨肿瘤,诊断价值

影像后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清[1](2019)在《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骨肿瘤影像诊断时运用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所起起到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05-2019.05期间所接纳治疗的骨肿瘤患者60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磁共振诊断)以及观察组(30例,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处理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探究。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处理在骨肿瘤患者中有着显着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第2版)出版发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王骏、刘文亚、陈凝、刘小艳等主编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第2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第2版是从简单的医学数字图像谈起,避开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复杂原理与算术公式,做到删繁就简的同时,详细阐述了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一些方法,如平滑技术、增强技术、测量及3D显示等技术,并突出显示对X线、CT、磁共振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解读,尤其加大了CT、磁共振成像的先期规范化操作以及后处理案例。(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肖安琪,李真林,肖家和,毛伯镛[3](2019)在《CT/MRI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本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T/MRI的多项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本科生临床见习教学的价值与优势。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神经外科见习的80名临床医学5年级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标准化见习带教中使用CT/MRI的多项图像后处理技术替代传统影像资料进行授课,对照组在标准化见习带教中使用传统影像资料进行授课。通过比较两组出科理论考试、病案分析成绩量化教学收益,并通过出科学生问卷调查反馈两组教学方式的教学体验与接受程度。结果在理论考试与病案分析能力成绩和平均总成绩方面,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出科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问卷调查提示,实验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基础知识掌握、对教学直观性、灵活性以及所接受的教学模式满意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MRI的多项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弥补既往神经外科本科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理论教学上的缺陷,直观、形象化地指导学生复习神经系统生理和病理基础知识、学习典型疾病的诊治过程,加深对神经解剖、功能、基本疾病的认识,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实践说明,现代影像学先进的图像后处理技术是提高神经外科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优良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兰图,李爽乐[4](2019)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探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共56例为研究对象,56例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收集56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诊断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观察冠状面、矢状面、轴位等显示状况,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影像学特点,比较MSCT平扫及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的检出率。结果 MSCT平扫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52.54%,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96.61%,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S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56例患者中,眼球损伤59眼,眼环不完整12眼,球内出血25眼,晶状体脱位8眼,晶状体缺如6眼,前房加深、视网膜剥离各6眼,眼球破裂2眼。眼内异物24枚,CT平扫图像主要表现为眼球体积缩小,多数患者可见眼球壁不规则,球内正常解剖结构紊乱;视神经密度增高,局部增粗,边缘模糊,弯曲变性,骨窗显示眶壁骨折。CT平扫冠状面、矢状面均可见视神经增粗,视神经垂直部位存在弯曲变形,局部密度增高,少数视神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MPR图像可直观显示眼环的完整性,沿视神经走行的斜位重建能准确地观察视神经损伤的情况。结论 CT后处理技术可直观、立体且全面显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5](2019)在《《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第2版)出版发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王骏、刘文亚、陈凝、刘小艳等主编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第2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第2版是从简单的医学数字图像谈起,避开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复杂原理与算术公式,做到删繁就简的同时,详细阐述了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一些方法,如平滑技术、增强技术、测量及3D显示等技术,并突出显示对X线、CT、磁共振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解读,尤其加大了CT、磁共振成像的先期规范化操作以及后处理案例。为做到与时俱进,适当加入了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的内容,最后还对不同厂家的机型及不同后处理软件进行了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潘天英[6](2019)在《胸部DR影像后处理对肺结节检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部DR影响后处理方式对肺内结节检出的影响。方法:将我社区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经过胸部CT诊断出的50例肺内结节患者和50例健康人群的胸部DR胸片进行分析,采用标准、高通过和低通过叁组图像。结果:采用低通过结节检出率最高,采用高通过方法检测结节检出率最低(P<0.05)。结论:在肺内结节诊断中,采用胸部DR影像处理,采用低频增强处理方法可以提升结节检出率,有效的降低漏诊率。(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5期)

邓刊,梁栋,黄莉斐,肖焕辉,黄炳升[7](2019)在《基于计算机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定位癫痫致痫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约30%~40%癫痫患者无法通过药物控制发作,需要手术治疗。癫痫外科术前评估的关键在于结合多模态信息的综合分析评估定位致痫灶,但目前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综合分析主要依赖人工解读,主观性强,耗时费力。为提高对于常规影像学MRI阴性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已有研究将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分析癫痫影像,结果表明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具有能客观、精细分析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等优点,从而有可能为致痫灶定位提供准确、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就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癫痫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05期)

宗熠[8](2019)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探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意义。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和研究X线片技术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效果。结果运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测,检测出的隐匿性骨折人数比例,比X线片检测的人数比例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将立体骨折影像模型建立起来,检测人员利用该技术,能够精准地判定患者骨折症状,从而使治疗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得以保证。(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33期)

罗华福[9](2019)在《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骨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行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检查,中间间隔1 h后再行MRI检查。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与MRI对骨肿瘤的确诊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对比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与病理诊断对恶性骨肿瘤的分期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91. 18%)较MRI (73. 53%)高,漏诊率(5. 88%)较MRI (17. 6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对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分期与病理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明确恶性肿瘤分期。(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10](2019)在《《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第2版)出版发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王骏、刘文亚、陈凝、刘小艳等主编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第2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第2版是从简单的医学数字图像谈起,避开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复杂原理与算术公式,做到删繁就简的同时,详细阐述了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一些方法,如平滑技术、增强技术、测量及3D显示等技术,并突出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影像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王骏、刘文亚、陈凝、刘小艳等主编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第2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第2版是从简单的医学数字图像谈起,避开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复杂原理与算术公式,做到删繁就简的同时,详细阐述了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一些方法,如平滑技术、增强技术、测量及3D显示等技术,并突出显示对X线、CT、磁共振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解读,尤其加大了CT、磁共振成像的先期规范化操作以及后处理案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影像后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清.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J].名医.2019

[2]..《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第2版)出版发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3].肖安琪,李真林,肖家和,毛伯镛.CT/MRI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神经外科本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

[4].兰图,李爽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CT后处理技术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5]..《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第2版)出版发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6].潘天英.胸部DR影像后处理对肺结节检出的影响[J].名医.2019

[7].邓刊,梁栋,黄莉斐,肖焕辉,黄炳升.基于计算机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定位癫痫致痫灶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

[8].宗熠.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罗华福.多层螺旋CT叁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J].医疗装备.2019

[10]..《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第2版)出版发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标签:;  ;  ;  ;  

影像后处理论文-黄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