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几种观赏蕨类植物的引种驯化及繁殖技术的研究

安徽省几种观赏蕨类植物的引种驯化及繁殖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观赏蕨类属于观叶植物类,指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具美化、绿化、彩化和净化等功能的蕨类植物。因其独特的观赏特性、耐阴性,及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格调,博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和欣赏。开展观赏蕨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对丰富园林配植素材,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拓展园林绿化的层次和空间,增加城市园林和城市林业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研究侧重于观赏蕨的引种驯化、繁殖栽培技术、耐阴性等几方面,主要结果如下:1、观赏蕨类的引种和筛选以气候相似理论和协调统一原则为指导,引种了大型、中型、小型野生观赏蕨12种,经栽培驯化和适应性观测,以及不同园林应用类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筛选了具有市场前景,适应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的观赏蕨:黑足鳞毛蕨、镰羽贯众、紫萁、狗脊蕨、庐山石韦中型观赏蕨5种;伏地卷柏、卵叶盾蕨、银粉背蕨、半边旗、凤尾蕨小型观赏蕨5种。2、观赏蕨类繁殖技术(1)分株繁殖是蕨类植物无性繁殖的最常用的方法。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只要养护管理得当,成活率高,可近100%;缺点是繁殖数量少,繁殖速度慢。(2)镰羽贯众孢子有性繁殖: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不同光照强度、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下镰羽贯众孢子的萌发和原叶体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1泥炭:1森林腐殖土基质为最佳培养基质,其次是森林腐殖土;从光照强度来看,38001x的萌发率要比26001x和14001x的好;从温度来看,28℃的萌发率要比25℃,22℃好,从试验用的赤霉素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看,各水平间差异不明显,用50mg/kg赤霉素处理的孢子萌发率比对照及用25mg/kg处理的略有提高。(3)狗脊蕨孢子有性繁殖:采用上述同样方法进行狗脊蕨孢子繁殖试验。结果表明:1泥炭:1森林腐殖土基质为最佳培养基质,其次是森林腐殖土;从光照强度来看,38001x的萌发率要比26001x和14001x的好;从温度来看,28℃的萌发率要比25℃,22℃好,并且后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从试验用的赤霉素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看,各水平间差异不明显,用50mg/kg赤霉素处理的孢子萌发率比对照及用25mg/kg处理的略有提高。3、观赏蕨类的耐阴性由耐阴性指标叶绿素a/b值及光补偿点的测定值分析,试验的狗脊蕨、镰羽贯众、紫萁、凤尾蕨、半边旗、伏地卷柏、野稚尾、卵叶盾蕨、银粉背蕨、黑足鳞毛蕨10种观赏蕨类植物的叶绿素b的含量较高,使得其a/b值均小于3:1,其光补偿点在不同的相对光强条件下均较低,反应了试验的各种观赏蕨类均具有较强的耐阴性。据测定的数据及不同相对光强下的生长情况观察和野外生境条件的综合考虑评估,这些耐阴观赏蕨的相对耐阴性由大到小排列可分为较强耐阴性和一般耐阴性两个等级。Ⅰ级:伏地卷柏、卵叶盾蕨、凤尾蕨、半边旗、狗脊蕨。Ⅱ级:银粉背蕨、镰羽贯众、紫萁、野稚尾、黑足鳞毛蕨。观赏蕨耐阴性的测定结果,可为各种特殊的阴生环境选择合适的观赏和绿化种类提供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1.1 引种驯化
  • 1.1.1 引种驯化的定义
  • 1.1.2 引种驯化的简史
  • 1.1.3 引种驯化的原理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观赏蕨类的引种和筛选
  • 1.3.2 观赏蕨类繁殖技术的研究
  • 1.3.3 观赏蕨类的耐阴性的研究
  • 2 观赏蕨类的引种驯化和适应性研究
  • 2.1 引种驯化
  • 2.1.1 引种原则及方法
  • 2.1.2 栽培管理
  • 2.1.3 耐寒适应性试验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成活率和生长情况
  • 2.2.2 耐寒适应性
  • 2.2.3 观赏特性
  • 2.3 讨论
  • 2.3.1 观赏蕨类的评价指标
  • 2.3.2 合肥地区观赏蕨类种类的筛选
  • 2.4 小结
  • 3 观赏蕨类的繁殖技术研究
  • 3.1 观赏蕨类的分株繁殖
  • 3.2 镰羽贯众的有性繁殖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2.3 结果与分析
  • 3.3 狗脊蕨的有性繁殖
  • 3.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3.2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4 观赏蕨类的耐阴性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叶绿素的测定
  • 4.2.2 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的拟合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叶绿素a/b值
  • 4.3.2 观赏蕨类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测定
  • 4.3.3 10种观赏蕨类耐阴性的排序
  • 4.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蕨类植物的鳞片特征及演化Ⅰ:凤尾蕨科[J]. 植物学报 2020(02)
    • [2].蕨类植物分会:科研成果丰硕[J]. 中国花卉园艺 2020(05)
    • [3].徐州地区10种观赏蕨类植物露地引种栽培及园林应用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1)
    • [4].贵州苗族常用药食两用的蕨类植物[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01)
    • [5].海南蕨类植物[J]. 生物多样性 2019(03)
    • [6].蕨类植物分会:科研与科普并重[J]. 中国花卉园艺 2018(05)
    • [7].蕨类植物分会:科研成果丰硕 科普宣传加强[J]. 中国花卉园艺 2017(05)
    • [8].贵州少数民族常用于治疗寄生虫病的蕨类植物[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10)
    • [9].蕨类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 农村实用技术 2015(02)
    • [10].蕨类植物分会:加强基础研究 普及蕨类知识[J]. 中国花卉园艺 2015(05)
    • [11].布依族药食两用蕨类植物的整理[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03)
    • [12].云南蕨类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区系分化[J]. 西部林业科学 2015(04)
    • [13].“蕨类植物”教学设计[J]. 新课程(中学) 2017(11)
    • [14].蕨类植物[J]. 小溪流(作文画刊) 2018(Z1)
    • [15].生存游戏里的远古“忍者”——蕨类植物[J]. 知识就是力量 2018(05)
    • [16].蕨类植物大探秘[J]. 小学生作文 2018(20)
    • [17].通过现存蕨类植物多样性透视陆生植物的演化[J]. 生物多样性 2019(11)
    • [18].蕨类植物活化石——“树蕨”桫椤利用及保护的探讨与展望[J]. 化石 2020(02)
    • [19].遮荫对东北地区四种可食用蕨类植物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9(08)
    • [20].蕨类植物乌蕨的研究进展[J]. 生物学教学 2012(10)
    • [21].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常用于止血的药用蕨类植物[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07)
    • [22].蕨类植物之王桫椤[J]. 云南林业 2017(04)
    • [23].少数民族医用于治疗痢疾的黔产蕨类植物(一)[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02)
    • [24].误食蕨类植物引发水牛中毒的病例分析[J]. 畜禽业 2016(09)
    • [25].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中国园艺文摘 2009(12)
    • [26].蕨类植物[J]. 中华少年(DK少年百科) 2011(08)
    • [27].遂昌县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观赏用途[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5)
    • [28].蕨类植物非生物胁迫研究概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1)
    • [29].白草洼自然保护区野生蕨类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 河北林果研究 2012(02)
    • [30].在蕨类植物产业中执著前行——访吉鼎立达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松力[J]. 中国花卉园艺 2011(03)

    标签:;  ;  ;  ;  ;  

    安徽省几种观赏蕨类植物的引种驯化及繁殖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