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方城县机电信息职专马峰
在这场围绕新课程改革而开展的基础教育深刻变革中,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终将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行为上。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哪些转化呢?我通过几年实践与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识。
一、应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发展转化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形成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做到重结论更应重过程、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使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形成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把课堂变成师生真诚对话与交往的场所,实施民主教学;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学观,不能把课堂封闭起来,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手脚,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要把课堂教学当作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欣赏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形成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教师要形成基于新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提高教学的技能和效率,重视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重视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开展有效教学。而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本,只重视知识传授,却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学重点要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转化。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给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在发挥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与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应由组织教学向探究教学转化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由善于组织教学向善于探究教学转化。为此,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好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种和谐、宽容、热烈、有序的课堂气氛。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转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教师以组织教学为主时,他的基本做法就是分解教材中的知识,将知识有组织地呈现山来,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教材的知识,问答课本的问题。而教师以探究学为主时,他就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使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还可指导学生集体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且富有个性。
三、应由教学权威向学习伙伴转化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着、设计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绝对权威别是我们数学教师更如此。教师往往习惯根据白己的设计来教学,习惯忽略冷落学生有创新意识但与教材观点不符的见解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由传统上的教学权威逐步向学生的学习伙伴转化。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地位,与学生做到平等对话。教学过程不能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合作、充满个性的创新过程。
四、应由传统教法向现代教法转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信息人才,信息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当今的教材以文字教材为主,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正向多媒体教材发展。多媒体教材比传统教材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更加有利于教师指导,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师应善于将信息网络上的新知识新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媒体,将教学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还要能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日益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新的变革。
五、应由依赖教材向科研创新转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向学生照搬课本知识,过多地依赖教材,而缺少自身创造力的发挥。科研创新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但在当前广大教师队伍中,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人相对来说还比较少。许多教师在教学上单纯凭积累的经验,教参成为唯一的参考书,很少想到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对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造成教育观念陈旧僵化,教学工作完全被教材和教学大纲束缚,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由于缺乏科研创新意识,有些教师只能年复一年简单地重复劳动,教学水平很难得到真正地提高。
总之,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于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与评价,分析不足,不断改进。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与自己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理念,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做到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自身应具备雄厚的学科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知识结构,拥有广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知识信息,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最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