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介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场景,媒介景观,剧场,情境主义国际
媒介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王曦[1](2019)在《剧场场景反媒介景观——以南希和朗西埃的剧场理论为核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所不在的媒介霸权塑造了景观社会的当代形态——媒介景观社会。居伊·德波所代表的"情境主义国际"总体化的景观批判思路面临失效的危机,亟待修正。面对新的现实,朗西埃、南希等批判理论家通过重新审视剧场与景观概念的多层含义,提出了意在重建人际交往空间的场景范畴。南希的"共-显场景"与朗西埃的"平等主义场景",从不同侧面指向媒介景观内在的辩证关系,即场景与景观的辩证法,它预示了一种"位居其内"的反抗策略,为触动当代媒介社会的现实结构和权力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董天策[2](2019)在《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体现出对媒介实践的反思理性。研究者从事媒介批评研究的过程,可以深化对媒介批评的基本体认。媒介批评就是对媒介的是非、善恶、美丑、得失的分析、判断、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评判。媒介批评具有五个层面,即媒介文本批评、媒介行为批评、媒介现象批评、媒介体制批评、媒介文化批评。《学理叁棱镜:媒介批评文集》的内容,包括九个方面的专题,即:新闻真实与专业操守,言论空间与评论特色,公共言论与价值理性,媒介事件与新闻炒作,公共事件与舆论监督,人文精神与价值导向,媒体发展与业务创新,媒介伦理与传播法规,新闻评奖与作品得失。(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苏翔[3](2019)在《“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媒介产品的培育——以黔北德江土家族傩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族志与文化传播者的视野中,比起媒介研究,"使用与满足"~①常被用作挖掘受众心理需求时的社会心理研究框架。这一理论实际上是通过分析文化产品使用者的文化接触渠道和接触动机,来考察媒介接触渠道所带给人们心理上的效用和行为上的指导。这一框架将受众置于主体地位,认为文化的权威性及媒介渠道的接近性能够影响受众口味、喜好,并通过供求关系及其对市场反馈的影响反作用于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受众的需求与使用,实际制约着文化生产、媒介传播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琳[4](2019)在《“4V”营销理论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营销起源于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为实现盈利而进行的策略反思和总结,营销的实质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管理。基于这一思想,将营利性组织所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应用于高等院校教育组织机构,对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而与媒介自律、制度规范一起从微观、中观、宏观叁个维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具有理论上的启发意义和方法论上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29期)
鹿茸茸[5](2019)在《“媒介即讯息”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方面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研究犹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其"媒介即讯息"理论在传播学和文艺美学领域更是广受欢迎,但它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笔者不揣谫陋,重新审视"媒介即讯息"对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付茜茜[6](2019)在《论媒介理论与早期跨媒介艺术之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世纪民谣作为早期跨媒介艺术形式,在罗马教堂被传唱,神圣的"教堂"与世俗的"民谣"初步实现交融。从物质媒介到数字媒介,从早期具有宗教传统的跨媒介艺术到当下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艺术,媒介理论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艺术以不同形态呈现于不同媒介,从实存的可观、可感的宗教艺术歌舞到当下的虚拟艺术,它具有跨越性和综合性,跨媒介艺术即是艺术本身跨媒介特性的鲜明体现。作为"人体延伸"的教堂成为神圣与世俗相交织的空间场域,融合不同媒介、形式及讯息,搭建着人类世界与天堂、上帝之间的沟通桥梁。文章追溯"媒介"与"跨媒介艺术"的古老渊源和最初表现形式,把握"跨媒介艺术"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以期对媒介理论与早期跨媒介艺术的关系有深入理解。(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吴静,连子强[7](2019)在《台湾选举政治的媒介化研究——基于社会建构的媒介化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个以信息和媒体逻辑为主导的"媒介化时代",社会各领域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媒介化的动态发展中。从戒严时期的"政治侍从"到"解严"后的政媒共生与政媒角力,再到当下围绕媒体逻辑运作的媒介化政治景观,与日俱增的媒介影响力一步步影响和塑造着当今的台湾地区选举政治。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复杂的媒介化过程。基于社会建构的媒介化理论视角,通过剖析不同时间节点和社会文化条件下台湾选举政治的媒介化过程,将获得审视台湾媒介变迁与社会文化变迁、选举政治发展之间关系的全新视野,以更好地解释当下台湾选举政治的诸多现象。(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9年05期)
邵文灿[8](2019)在《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是人的延伸”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与重构——以麦克卢汉“媒介延伸论”为理论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万众皆媒""万物皆媒"的时代;"地球村"的形成,使传统传媒业边界淡化。网络的互动性增强,受众对新闻的敏感度增强,但碎片化、具有煽动性的新闻与言论也越来越多,社会情绪引爆点降低,人类进入了"后真相"时代。以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为理论依据,探究新媒体环境下,该理论对"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冲击与重构。(本文来源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秦雅萌[9](2019)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的新媒介心理抚慰功能探析——以井陉县苍岩山镇杨庄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决胜之战已接近尾声,新媒介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本文以石家庄市井陉县苍岩山镇杨庄村村民为研究样本,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该村村民的新媒介接触情况、新媒介选择心理动机及需求等衡量新媒介选择行为的基本指标进行了数据分析,论述了新媒介发挥心理抚慰功能的现实必要性和新媒介心理抚慰功能的实际应用探索。(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9期)
董滨,庄贵军[10](2019)在《跨组织合作任务与网络交互策略的选择——基于媒介丰富度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媒介丰富度理论,以企业间跨组织合作为研究情境,通过对519份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四种不同的跨组织合作任务对企业使用两种不同的网络交互媒介以及沟通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跨组织合作任务根据其任务特征的不同,企业会使用不同的网络交互策略进行沟通。对于合同详尽性和共同解决问题,企业会更多地使用社交媒体工具赋能的交互策略;对于合同监督和共同制定计划,企业会更多地使用跨组织信息系统赋能的交互策略。社交媒体工具赋能的交互策略和跨组织信息系统赋能的交互策略都会正向影响沟通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媒介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体现出对媒介实践的反思理性。研究者从事媒介批评研究的过程,可以深化对媒介批评的基本体认。媒介批评就是对媒介的是非、善恶、美丑、得失的分析、判断、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评判。媒介批评具有五个层面,即媒介文本批评、媒介行为批评、媒介现象批评、媒介体制批评、媒介文化批评。《学理叁棱镜:媒介批评文集》的内容,包括九个方面的专题,即:新闻真实与专业操守,言论空间与评论特色,公共言论与价值理性,媒介事件与新闻炒作,公共事件与舆论监督,人文精神与价值导向,媒体发展与业务创新,媒介伦理与传播法规,新闻评奖与作品得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介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王曦.剧场场景反媒介景观——以南希和朗西埃的剧场理论为核心的考察[J].文学评论.2019
[2].董天策.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
[3].苏翔.“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媒介产品的培育——以黔北德江土家族傩戏为例[J].戏曲研究.2019
[4].张琳.“4V”营销理论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青年.2019
[5].鹿茸茸.“媒介即讯息”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方面的价值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6].付茜茜.论媒介理论与早期跨媒介艺术之关联[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吴静,连子强.台湾选举政治的媒介化研究——基于社会建构的媒介化理论视角[J].台湾研究集刊.2019
[8].邵文灿.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是人的延伸”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与重构——以麦克卢汉“媒介延伸论”为理论依据[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9].秦雅萌.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的新媒介心理抚慰功能探析——以井陉县苍岩山镇杨庄村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
[10].董滨,庄贵军.跨组织合作任务与网络交互策略的选择——基于媒介丰富度理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