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甘草黄酮是从甘草中分离出的一类以C6-C3-C6为母核的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功能。甘草渣是甘草提取甘草酸、甘草浸膏等成分后的废弃物,其含有一定量的甘草黄酮。由于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果胶等结构紧密,直接醇提法难以使甘草黄酮充分溶出,常常需要辅助手段。本文利用酶处理与直接醇提工艺相结合,并使用大孔树脂对收集的甘草黄酮进行了纯化,取得如下研究成果:本研究在酶辅助提取之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分析对醇提甘草黄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酶辅助提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酶辅助提取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使用40目的甘草渣粉末10g,加入30mL pH 5.5的0.005mol/L磷酸缓冲液,按每克甘草渣300U的果胶酶和150U的纤维素酶添加,于55℃作用120min后,以乙醇最终浓度为80%、料液比1:14,提取75min为提取条件下,其最大收率可达到2.25%,较单一醇提的收率提高了27.5%。各个工艺参数对收率的影响由高至低依次为:酶促反应时间、果胶酶添加量、酶促反应温度、纤维素酶添加量、乙醇浓度、醇提时间、颗粒细度和料液比、酶作用pH。醇提液的静态吸附实验表明,SP825树脂更加适合甘草黄酮提取。上样液pH值和洗脱剂对吸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pH5.0-8.0之间pH值对吸附率影响不大,在pH为7.0时吸附率最高;最佳洗脱剂为乙酸乙酯。选用15mm×350mm的层析柱,采用径高比1:15湿法上样,以浓度为2.5mg/mL,流速为3.0ml/min流加总体积为800ml的甘草黄酮溶液,以流速为1.0ml/min流加乙酸乙酯进行洗脱至总体积360ml,可以较好的对酶辅助醇的甘草黄酮进行回收和纯化,纯度可达到近70%,最终回收率可达到83.5%。本工艺充分利用了酶法和大孔树脂提取的优势,有效的对甘草渣中的黄酮进行了提取、纯化,为进一步科学利用甘草和加工高质量的甘草黄酮产品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草片的功效和副作用都有哪些[J]. 保健文汇 2018(12)
- [2].甘草的妙用[J]. 知识就是力量 2010(07)
- [3].盐池气象条件对野生及人工种植甘草产量的影响对比分析[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1)
- [4].靖远县甘草育苗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7(05)
- [5].甘草“调和”的影响因素探析[J]. 中成药 2013(01)
- [6].甘草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9)
- [7].西北甘草采挖机械现状分析[J]. 中国包装 2017(11)
- [8].甘肃省药用甘草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J]. 甘肃农业科技 2018(07)
- [9].甘草及其制剂在动物保健中研究与应用[J]. 中国动物保健 2017(02)
- [10].百药之王——甘草[J]. 现代养生 2013(03)
- [11].城市夜色[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09(08)
- [12].新疆甘草的开发利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01)
- [13].甘草滴灌栽培技术[J]. 农村百事通 2018(13)
- [14].诸药之王——甘草[J]. 健身科学 2013(06)
- [15].附子配伍甘草对甘草总皂苷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2)
- [16].甘草断根平植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0(04)
- [17].甘草不同处理方法育苗比较试验[J]. 甘肃农业 2012(06)
- [18].半干旱区促进甘草产业发展的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08)
- [19].甘草细胞遗传转化过程中几种常用抗生素浓度的筛选[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02)
- [20].2种药用甘草种子对盐渍环境的萌发响应及其甘草酸含量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0)
- [21].甘草渣化学成分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J]. 西部中医药 2017(03)
- [22].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体内外生长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6(17)
- [23].甘草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饲料 2015(01)
- [24].甘草“毒药说”?[J]. 家庭药师 2012(08)
- [25].中药甘草:进军国际市场的希望之药[J]. 健康大视野 2008(03)
- [26].中药甘草的功效与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14)
- [27].甘草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8].忆甘草[J]. 中国边防警察 2009(06)
- [29].甘草不能泡茶喝[J]. 家庭医药 2010(07)
- [30].建设稳定的采种基地 提升甘草产业水平[J]. 甘肃农业科技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