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企业OI与TI协同评价研究

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企业OI与TI协同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长的驱动力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生产性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偏重工业发展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对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企业(Producer Service Enterprise,以下简称PSE)的关注应提上日程。装备制造PSE属于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创新在装备制造PSE的发展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单纯追求技术或组织的创新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企业应当追求组织与技术的协同创新来实现装备制造PSE的创新,我国装备制造PSE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往往存在不协调状态,因此,如何评价装备制造PSE的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程度对增强我国装备制造PSE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装备制造PSE组织创新构成及协同、技术创新的构成及协同、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及协同程度的评价。首先对国内外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及其组织与技术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梳理,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和文献综述的方法,确定了装备制造PSE的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子系统构成及测度体系,运用协同学原理分析了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协同模式及二者的协同过程,建立了装备制造PSE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评价的协同度模型。其次,本文以哈尔滨电站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HPE)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系统的有序程度和协同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从组织结构、流程、战略、文化和知识维度确定了组织创新指标体系,从技术创新投入、转化、实现和适应维度确定了技术创新指标体系,最后利用构建的协同度模型测算出HPE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系统的有序度和协同度值。最后本文针对我国装备制造PSE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现状以及案例结论,提出了装备制造PSE和HPE的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策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1.2.1 组织创新(OI)研究现状
  • 1.2.2 技术创新(TI)研究现状
  • 1.2.3 OI 与TI 协同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框架
  • 第2章 OI 与TI 协同过程及评价模型的建立
  • 2.1 装备制造PSE 的业务特征
  • 2.1.1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及分类
  • 2.1.2 装备制造PSE 的特征
  • 2.2 装备制造PSE 的OI 测度及协同
  • 2.2.1 装备制造PSE 的OI 系统构成
  • 2.2.2 装备制造PSE 的OI 测度体系构建
  • 2.2.3 装备制造PSE 的OI 系统协同分析
  • 2.3 装备制造PSE 的TI 测度及协同
  • 2.3.1 装备制造PSE 的TI 系统构成
  • 2.3.2 装备制造PSE 的TI 测度体系构建
  • 2.3.3 装备制造PSE 的TI 系统协同分析
  • 2.4 装备制造PSE 的OI 与TI 协同
  • 2.4.1 装备制造PSE 的OI 与TI 协同系统构建
  • 2.4.2 装备制造PSE 的OI 与TI 子系统协同
  • 2.4.3 装备制造PSE 的OI 与TI 协同过程
  • 2.5 装备制造PSE 的OI 与TI 协同评价模型
  • 2.5.1 装备制造PSE 的OI 与TI 协同评价模型
  • 2.5.2 有序度测度模型的构建
  • 2.5.3 协同度测度模型的构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备制造PSE 的OI 与TI 协同评价案例
  • 3.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3.1.1 HPE 的OI 与TI 现状
  • 3.1.2 研究样本及描述分析
  • 3.1.3 创新量表的信度检验
  • 3.2 HPE 的OI 与TI 指标的因子分析
  • 3.2.1 HPE 组织创新指标的因子分析
  • 3.2.2 HPE 技术创新指标的因子分析
  • 3.3 信度效度分析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1 问卷的效度分析
  • 3.3.2 创新指标权重的确定
  • 3.4 HPE 的OI 与TI 协同评价及结果分析
  • 3.4.1 创新子系统有序度的测算
  • 3.4.2 创新系统的有序度和协同度测算
  • 3.4.3 协同创新评价结果及协同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备制造PSE 的OI 与TI 的协同策略
  • 4.1 构建提高OI 与TI 协同性的组织结构
  • 4.1.1 建立菱形化的组织结构
  • 4.1.2 构建高度渗透性的边界
  • 4.2 坚固装备制造PSE 的OI 与TI 协同基础
  • 4.2.1 创建学习型组织
  • 4.2.2 培育企业创新型文化
  • 4.2.3 加强OI 与TI 协同的体制建设
  • 4.2.4 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工作流程系统
  • 4.3 基于HPE 的OI 与TI 协同策略方案
  • 4.3.1 加强与外协厂商的合作创新
  • 4.3.2 建立快捷柔性的组织结构
  • 4.3.3 构建计算机辅助后勤支持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户创新嵌入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机理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20(01)
    • [2].江苏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16)
    • [3].技术生态位视角下技术创新系统述评[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07)
    • [4].技术创新系统评价研究——以挪威碳捕捉与储存技术为例[J]. 科学管理研究 2018(05)
    • [5].技术创新系统分析及演化研究[J]. 老区建设 2017(12)
    • [6].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功能建模与协同演化动态机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6(07)
    • [7].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J]. 梧州学院学报 2015(02)
    • [8].技术创新系统主体间的耦合关系及其优化路径[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9(06)
    • [9].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系统耦合性测度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09)
    • [10].特定技术创新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可持续创新政策干预的新论据[J]. 中国科技论坛 2016(02)
    • [11].浅谈企业在技术创新系统里的主体地位培育策略[J]. 品牌 2014(08)
    • [12].棉花生产技术创新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1)
    • [13].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边界及有效性分析[J]. 管理现代化 2014(03)
    • [14].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06)
    • [15].“两型”技术创新系统协同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15)
    • [16].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中的要素流动[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04)
    • [17].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村技术创新系统[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8].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19].农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J]. 农业经济 2011(09)
    • [20].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技术创新系统演化机理及模型分析[J]. 运筹与管理 2010(01)
    • [21].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构成、演化与优化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09(01)
    • [22].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2)
    • [23].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4].技术创新系统模式实证研究[J]. 系统科学学报 2009(04)
    • [25].民航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17)
    • [26].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7)
    • [27].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生态性分析[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8(04)
    • [28].基于“十五、六、三”消错法的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优化[J]. 科技与经济 2018(02)
    • [29].我国冶金企业技术创新系统[J]. 民营科技 2010(08)
    • [30].技术创新系统的变量关系[J]. 企业管理 2008(10)

    标签:;  ;  ;  ;  

    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企业OI与TI协同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