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DTI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以及肿瘤FA与其微结构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作者: 刘影
导师: 李传福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颅内肿瘤,免疫组化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探索DTI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各参数在不同颅内肿瘤(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神经鞘瘤)的差异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肿瘤内部微结构特点,寻求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细胞密度等与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 FA)的相关性。 方法: 1.弥散张量成像方法:使用GE Signa Excite Ⅱ 3.0T磁共振扫描机,对80例脑肿瘤(脑膜瘤34例、胶质瘤24例、神经鞘瘤12例、转移瘤10例)患者行弥散张量轴位成像,使用八通道头线圈,脉冲序列为单次激励平面回波(Echo planner imaging, EPI)自旋序列(Spin echo, SE)序列。扫描参数为:层厚5mm,层间距0,层数26层,每层采集25个非共线的梯度方向的数据,b值为0s/mm~2和1000s/mm~2。TR=6000ms;TE=minimum;FOV=240×240mm~2;图像矩阵为128×128;NEX=2;采集时间为2分48秒。原始图像在主机上使用functool 3.0中DTI专用软件进行后处理。首先用correction程序对图像进行校正,以减少运动伪影和图像变形;然后进行域值设定,要求既能使图像背景噪声尽可能减少,又要包含所有脑组织;得到FA、体积相对各向异性(Volume relative anisotropy, VRA)、指数各向异性(Exponential anisotropy, EA)、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各向同性(Isotropic image, Ⅱ)等参数图,感兴趣区选择在肿瘤的实质区、坏死区及瘤周水肿区。记录感兴趣区的各参数值,以进行定量分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正文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3T~1H磁共振波谱对颅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研究[D]. 张凯.山东大学2005
- [2].多种脑功能显像剂颅内肿瘤显像的作用[D]. 何国荣.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
- [3].造血祖激酶1抑制免疫系统促进肿瘤蛋白活性表达的研究[D]. 杨博宇.吉林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DTI及FT参数在脑胶质瘤结构分析与级别分类中的应用研究[D]. 陈一勇.复旦大学2010
- [2].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D]. 洪汛宁.复旦大学2003
- [3].正常老年脑及脑白质疏松脑白质结构的DTI研究[D]. 张雪宁.天津医科大学2004
- [4].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 何光武.复旦大学2004
- [5].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个例观察[D]. 张峭巍.浙江大学2005
- [6].3.0T磁共振波谱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齐志刚.复旦大学2005
- [7].脑视觉、运动传导通路与功能皮层的DTI及fMRI联合应用研究[D]. 陈增爱.复旦大学2005
- [8].3T~1H磁共振波谱对颅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研究[D]. 张凯.山东大学2005
- [9].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D]. 赖灿.浙江大学2006
- [10].运动相关区域脑肿瘤的功能与神经纤维束的MR研究[D]. 安维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