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前后电生理学变化与功能修复

动眼神经损伤前后电生理学变化与功能修复

论文题目: 动眼神经损伤前后电生理学变化与功能修复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神经外科

作者: 王旭辉

导师: 李世亭

关键词: 动眼神经,动物模型,损伤,神经生理学

文献来源: 同济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颅脑损伤、颅底手术常造成动眼神经损伤,导致眼外肌麻痹及眼球运动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迄今为止尚缺乏有效的动眼神经修复方法。人们围绕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修复进行了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但是,目前对于动眼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在上海市科委“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研究”(02QB14045)基金资助下,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Beagle犬动眼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适用于动眼神经研究的专用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的制作;Beagle犬正常动眼神经电生理学与组织学研究;数学建模与系统仿真研究;动眼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电生理学变化以及一定电刺激在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第一部分Beagle犬动眼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具有良好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Beagle犬动眼神经损伤模型。方法10只雌性Beagle犬常规开颅暴露动眼神经海绵窦后段,将动眼神经锐性切断,再予直接端一端吻合。结果全部实验步骤均能被Beagle犬耐受,幕下段动眼神经暴露充分,神经损伤后可予直接缝合。结论Beagle犬动眼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已经建立,并具有良好可重复性,可进一步用于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的研究。第二部分适用于动眼神经研究的专用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的制作目的:制作Beagle犬动眼神经研究的专用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方法:选用铂金丝、有机玻璃、空心铜管、瑞琪尔针等材料,手工制作适用于动眼神经研究的特定大小、长度的电极。结果:经家兔减压神经放电和迷走神经放电实验证实,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实验性能均良好。结论:Beagle犬动眼神经研究的专用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已经制作成功,两种电极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第三部分Beagle犬正常动眼神经电生理学与组织学研究目的:研究Beagle犬正常动眼神经电生理学与组织学特征。方法:选用雌性Beagle犬8只,分别暴露动眼神经海绵窦后段及同侧下斜肌。采用不同参数的重复方波电刺激动眼神经海绵窦后段,用Med 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获取下斜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应用光镜、电镜技术研究动眼神经纤维组织学特征。结果:获得8只Beagle犬下斜肌CMAPs,电刺激强度为1.7v时,下斜肌放电最大幅度为510μv。结论:实验室的等电位接地与动物的多方位单点接地是获取生物电信号的关键条件,动眼神经由两种组织学特征不同的有髓神经纤维构成。第四部分数学建模与系统仿真研究目的:用函数或方程的形式来描述正常动眼神经电生理学变化规律,并进行系统仿真研究。方法:通过模型简化的方法,应用Simulink软件进行建模和系统仿真。结果:获得本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x(t)为激励,y(t)为响应。y=0.54427x~5-2.7671x~4+4.6956x~3-2.8737x~2+0.66571x-0.0019639。结论:建立了正常动眼神经电生理变化的数学模型,经过系统仿真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第五部分动眼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电生理学变化以及一定电刺激在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目的:探索动眼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的电生理学变化特征,明确电刺激在动眼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动眼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1m,2m,3m共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两只Beagle犬)采集下斜肌CMAPs,观察电生理学变化和神经功能修复。根据数学模型选择0.9731,和1.7v,两种参数电刺激动眼神经,观察3m时电生理和功能修复的情况。结果:动眼神经损伤后电生理出现了明显变化,随时间延长电生理呈动态变化。动眼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副交感功能较眼外肌功能恢复早。两种参数电刺激动眼神经3m后发现下斜肌CMAPs明显恢复。结论:动眼神经损伤后电生理随时间出现动态变化,一定的电刺激能促进动眼神经电生理的恢复。

论文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动眼神经损伤概述

术中动眼神经电生理监测研究现状

眼外肌肌电图监测动眼神经功能

眼电图监测动眼神经功能

通过检测动眼神经传导速度监测动眼神经功能

动眼神经电生理监测面临的问题

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修复

动眼神经断端直接重建

动眼神经断端间接重建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Beagle犬动眼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1.3 动物麻醉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1.1.4 手术入路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部分 适用于动眼神经研究的专用刺激电极和引导电极的制作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实验材料

2.1.2 电极制作方法

2.1.3 两种电极的性能检验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部分 Beagle犬正常动眼神经电生理学与组织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3 电刺激动眼神经与下斜肌生物电信号记录

3.1.4 正常动眼神经组织学研究

3.2 结果

3.2.1 不同强度电刺激动眼神经后下斜肌生物电信号记录

3.2.2 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3.3.3 动眼神经组织学研究

3.3 讨论

第四部分 数学建模与系统仿真研究

4.1 生物控制论与系统仿真概述

4.1.1 生物控制论

4.1.2 模型

4.1.3 系统仿真

4.2 控制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的简化

4.2.2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系统数学模型的仿真研究

4.3.1 Simulink简介

4.3.2 仿真结果

第五部分 动眼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电生理学变化以及一定电刺激在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5.1 周围神经损伤后电刺激与神经功能修复的关系

5.1.1 电刺激促进颅神经以外的周围神经再生的证据

5.1.2 弱直流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理

5.1.3 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启示

5.2 动眼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电生理学变化以及电刺激在神经修复中的作用

5.2.1 动眼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电生理学变化

5.2.2 电刺激在动眼神经功能修复中的作用

5.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个人简历及所获主要奖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7-12-28

参考文献

  • [1].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研究[D]. 李心远.同济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基于眼三针对动眼神经麻痹时效关系的临床研究[D]. 刘亚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 [2].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D]. 刘彦超.南方医科大学2014
  • [3].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D]. 董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 [4].动眼神经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D]. 尹都.辽宁医学院2012
  • [5].电针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与研究[D]. 马玉侠.延边大学2011
  • [6].52例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D]. 张宪坤.吉林大学2010
  • [7].眼肌麻痹为突出表现病人的诊治体会[D]. 杨洋.中国医科大学2010
  • [8].50例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D]. 姚桂芬.大连医科大学2008
  • [9].86例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D]. 孙觊.吉林大学2009
  • [10].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研究[D]. 李心远.同济大学2005

标签:;  ;  ;  ;  

动眼神经损伤前后电生理学变化与功能修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