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研究

我国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产业的成绩显著以及“体育人口”不断增长使得我国体育馆建筑的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黄金阶段。体育馆建筑作为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社会影响力巨大,往往成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名片式建筑”。如今体育馆建筑功能、结构、技术及材料等方面的发展,为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然而由于建设速度的不断增加导致原有理论难以跟上形势变化,体育馆建筑造型出现了种种问题,如盲目追求个性导致造型过于纷繁复杂;片面地追逐新奇而弱化了体育馆自身的特点;互相攀比争艳却忽略了当地历史文脉的传承;硕大体量的造型缺乏对人与环境的友好和关怀等。由此,本文以现有建筑造型理论为依据,对体育馆建筑造型相关概念进行定义与分析,结合体育馆自身特点,对其建筑造型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功能、技术、材料、环境及人为因素;和主要表现途径,包括形体构成、空间构成及细部构成进行探讨,并且通过大量实例的挖掘和利用、现有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学习以及实地考察和调研等诸多途径,提出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符合自身特点、迎合时代要求、契合未来发展的设计表现手法。本文基本内容为:第一章为绪论,明确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目的、方法等;第二章为体育馆建筑造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包括体育馆建筑的定义分类,建筑造型的内涵、影响因素和表现途径,及回顾我国体育馆建筑造型简要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为影响体育馆建筑造型主要因素,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总结、分析了体育馆建筑的功能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及人文因素对其造型设计的影响;第四章为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表现途径,选择体育馆建筑造型中最主要的形体构成、空间构成及细部构成等方面,结合典型实例,阐述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的各种表现途径;第五章为体育馆建筑造型其他设计手法,分析阐述除第四章所述的基本构成途径以外的常用造型手法,包括表达地域性、展现表皮特征及其他符合体育馆建筑特点的表现手法。第六章为结论,总结前五章的研究内容,再次强调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并展望未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现状综述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框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体育馆建筑造型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 2.1 基本概念
  • 2.1.1 建筑造型
  • 2.1.2 体育馆建筑造型因素
  • 2.2 体育馆建筑造型发展历程
  • 2.2.1 初生期(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
  • 2.2.2 探索期(20 世纪 60 年代初至 70 年代末)
  • 2.2.3 发展期(20 世纪 80 年代)
  • 2.2.4 加速期(20 世纪 90 年代)
  • 2.2.5 繁荣期(21 世纪初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体育馆建筑造型主要因素
  • 3.1 功能
  • 3.1.1 比赛厅规模
  • 3.1.2 比赛厅内部空间
  • 3.1.3 体育馆功能结构
  • 3.1.4 其他功能需求
  • 3.2 技术
  • 3.2.1 结构
  • 3.2.2 生态
  • 3.2.3 其他
  • 3.3 材料
  • 3.3.1 混凝土
  • 3.3.2 金属
  • 3.3.3 木材
  • 3.3.4 砌体
  • 3.3.5 膜材
  • 3.3.6 玻璃
  • 3.4 环境
  • 3.4.1 自然
  • 3.4.2 人文
  • 3.5 主观因素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表现途径
  • 4.1 形体构成
  • 4.1.1 功能制约形体
  • 4.1.2 结构实现形体
  • 4.1.3 环境限制形体
  • 4.1.4 主观因素左右形体
  • 4.2 空间构成
  • 4.2.1 功能制造空间
  • 4.2.2 技术、材料表现空间
  • 4.2.3 环境制约空间
  • 4.2.4 主观因素与空间
  • 4.3 细部构成
  • 4.3.1 功能产生细部
  • 4.3.2 技术制造细部
  • 4.3.3 材料表现细部
  • 4.3.4 环境影响细部
  • 4.3.5 主观因素与细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体育馆建筑造型的其它设计手法
  • 5.1 表现地域性
  • 5.1.1 契合自然环境
  • 5.1.2 善用物质资源
  • 5.1.3 展现文化特质
  • 5.2 表现表皮特征
  • 5.2.1 表皮的形式特征
  • 5.2.2 表皮的信息特征
  • 5.2.3 表皮的生态调节特征
  • 5.3 其他表现手法
  • 5.3.1 表现整体形象特征
  • 5.3.2 表现结构特征
  • 5.3.3 表现动态建筑特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一:我国体育馆主要建筑实例(上世纪 60 年代至今)
  • 附录二:国外体育馆主要建筑实例(上世纪50年代至今)
  • 参考文献
  • 表格目录
  • 插图目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学体育馆满意度评价要素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9(11)
    • [2].高校体育馆预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9(04)
    • [3].中国近代体育馆的空间模式及特征研究[J]. 南方建筑 2020(01)
    • [4].城市公共体育馆的应急性防疫救治临时改造设计的相关思考[J]. 建筑与文化 2020(03)
    • [5].河南偃师新区中小型体育馆设计研究[J].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0(06)
    • [6].通风口形状对体育馆风压通风效果的影响研究[J]. 建筑科学 2020(06)
    • [7].不同气候条件下典型城市的体育馆自然通风模拟及潜力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0(04)
    • [8].基于集约建设理念的设计研究——以韩国首尔高校体育馆建设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8)
    • [9].校园复合化更新思路下的小学体育馆设计研究——以长安实验小学体育馆为例[J]. 低碳世界 2020(09)
    • [10].体育馆经营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 营销界 2020(21)
    • [11].风舞西疆——克拉玛依体育馆回访记[J]. 建筑设计管理 2020(10)
    • [12].体育馆空调改造的技术难点分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19)
    • [13].陕西体育馆管理运营模式的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0(10)
    • [14].特大型多用途体育馆声学设计实践[J]. 中国环保产业 2019(10)
    • [15].高校体育馆比赛厅空间设计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体育馆为例[J]. 大众文艺 2016(23)
    • [16].创建精品工程 打造滁城新地标——滁州市体育馆“黄山杯”创建记[J]. 安徽建筑 2016(05)
    • [17].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施工技术在体育馆中的应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6(23)
    • [18].体育馆人员疏散设计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7(20)
    • [19].高校体育馆的复合化与生态化设计——以东营市技师学院体育馆设计为例[J]. 华中建筑 2017(07)
    • [20].《体育馆》[J]. 大众文艺 2017(06)
    • [21].兼顾大型体育赛事的高校体育馆比赛厅设计策略[J]. 城市建筑 2017(11)
    • [22].普通中小型体育馆设计流程及细部处理方法讨论[J]. 河南建材 2017(03)
    • [23].社区体育馆复合化设计研究[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7(04)
    • [24].体育馆智能化系统的探讨与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16(08)
    • [25].浅析体育馆消防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4)
    • [26].高校体育馆应用无线局域网的必要性及思路研究[J]. 才智 2014(22)
    • [27].计算机技术在体育馆中的管理网络构建与应用体会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12)
    • [28].严寒地区体育馆围护结构适寒设计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4(12)
    • [29].基于体育馆虚拟化运行模式设计分析[J]. 电子测试 2014(S2)
    • [30].西班牙圣马梅斯体育馆[J]. 设计 2015(08)

    标签:;  ;  ;  ;  ;  

    我国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