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灾害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质灾害,数据库,综合监测,数据采集
灾害数据库论文文献综述
张宏斌[1](2019)在《地质灾害综合监测数据库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以信息化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地质灾害综合监测数据库系统。系统功能建设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分析、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地质灾害群策群防、地灾工作人员安全保证、数据统计分析、地质灾害智能终端服务以及系统管理等,实现地灾监测"一张图"化,有效提高了地环管理水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8期)
王琰,吴云刚[2](2019)在《基于GIS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准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灵活运用GIS软件的各种功能,提高了属性数据库质量和录入属性卡片的效率,并建立统一编码实现内部属性库与外部数据库的紧密关联。经实际运用,获得诸多成效,满足系统查询、统计、输出等各项功能的要求,能反映余姚市地质灾害的现状,为余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日常管理、监测预警,提供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办法,实现了各级地质灾害管理部门对地质灾害点及其相关资料的网络化管理和动态更新,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7期)
[3](2019)在《《灾害学》首次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2019-2020年)来源期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于2019年4月对外公布了新一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9-2020年)来源期刊,《灾害学》编辑部2019年5月收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相关收录证书,依据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审,《灾害学》杂志首次被收(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03期)
曾毓燕[4](2019)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上海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监测预警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数据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数据量大的特点,采用Oracle数据库与ArcSDE空间数据引擎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地质灾害应急数据的统一汇集、互联互通。本文具体从数据处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等方面介绍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数据库的搭建,研究成果可为地质灾害分析、预警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测绘技术装备》期刊2019年02期)
王欣然,陈亚男[5](2019)在《MAPGIS在矿山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山地质灾害研究是了解矿山工程稳定性,降低矿山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基础,矿山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工作是提高地质灾害数据信息综合利用率的根本。基于此,本文以康山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MAPGIS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图像分析功能,分析了该技术在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4期)
张惠,张韦[6](2018)在《灾害背景下社区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以SSCI数据库为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灾害弹性是灾害研究的新兴领域,对全球社区灾害弹性学术文献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的趋势。以SSCI数据库中与社区灾害弹性相关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社区灾害弹性研究的发文时间、文献来源地、来源期刊和研究者的特征进行总结,并综合内容分析法挖掘主要的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社区灾害弹性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目前研究多停留在以案例为背景的概念梳理和影响因素研究。未来,展现时空动态性的社区灾害弹性模型与框架开发将是重要方向;多类型灾害和级联灾害的社区弹性理论框架和评估工具开发将成趋势;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社区灾害弹性构建路径研究或成热点。(本文来源于《风险灾害危机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王杰[7](2018)在《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校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在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的同时,地球的生态环境也不断地被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弱,从而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是给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制约了人类各方面的发展。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民众丧生,数以百万计的人受伤,很多人流离失所,其中青少年儿童最容易受到伤害。学校作为青少年儿童日常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其安全的保障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减灾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的减灾工作关系到1亿9千多万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四川省作为自然灾害频发区,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距今刚好10周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等各级组织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灾区人民重新回归到美丽的新家园。绵阳市作为西部教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其教育事业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培育出许许多多的国家栋梁。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绵阳市受灾严重,其中所辖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安县(现已经更名为安州区)位列10个极重灾区之中,江油市、梓潼县、盐亭县、游仙区、涪城区位列41个重灾区之中,因此将绵阳市作为研究学校防灾减灾的样本具有特殊的意义。本研究聚焦于汶川地震灾区范围内的绵阳市,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的途径,呈现了绵阳市的历史灾情数据、空间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中小学校相关数据、防灾减灾抗灾数据等初步整理分类的方法及相关处理,并借鉴国内外已建立的相关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建立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中小学校的自然灾害分类体系和表述了元数据标准建立的思路,经过对绵阳市自然灾害等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类,对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中小学校自然灾害数据库的结构、功能、数据类型、编码和存储方式、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与交互查询、属性数据的统计分析等进行全面设计,并借助于ArcGIS 10.2平台,按照相关规则进行整理、收录、储存,建立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中小学校自然灾害数据库。基于所建立的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中小学校自然灾害数据库,可以进行绵阳市历史灾情相关数据的快速查询、历史灾情的可视化分析、对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中小学校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等应用,并对未来在汶川地震灾区新建中小学校时提供选址参考以及建设方面的定性指导,可以为政府在进行地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时提供参考。不仅在平时和灾时可以为学校进行相关的风险排查、应急疏散、灾后救援与评估等方面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指导与参考,而且可以为相关灾害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系统的条件,充实国内自然灾害数据库,对减小中小学校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增加中小学校的抗灾韧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推动防灾减灾抗灾工作的开展,为祖国未来栋梁之才们的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30)
王文惠[8](2018)在《基于PostGIS与QGIS的台风灾害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度之一,每年的7到9月期间,台风都会给我国东南沿海及内陆地区造成重大的损失。台风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台风路径复杂,难以准确预测到台风的变化路径,所以对台风的预测与防御的效果就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其次,台风的强度变化大,台风从生成到消亡的过程中,途径各个国家时由于区域的气象等原因,台风强度的变化差异很大;最后,台风的灾害严重,台风造成的灾害往往成千万级别,不论是对人口还是经济都是巨大的损失。基于以上原因,台风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人口和城镇化水平等方面,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和人口众多,台风对其造成的损失日益提高,灾情愈来愈严重。由于目前对台风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台风路径的研究和台风灾害的主要诱发原因的研究,对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的格局研究还比较欠缺。如何收集整理台风路径、台风灾害数据资料,创建台风灾害数据库,通过GIS软件平台进行分析、展示,对历史台风灾害进行多尺度的格局分析与表达,揭示出台风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对台风灾害的风险预测、评估、防范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收集和整理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官方热带气旋研究资料——《热带气旋年鉴》,以及中国天气网的台风专题模块的数据、中国台风网的台风路径数据等历史台风资料,创建我国建国以来台风灾害时空数据库,从而实现对历史台风的路径及台风灾害的时空格局研究。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以及对空间数据库Postgresql中的存储方式以及访问技术的了解,选取Postgresql数据库作为存储工具,以PostGIS为中间件对台风灾害数据库进行创建。通过对台风灾害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决定选取“灾度”的评判标准来对我国建国以来历史台风灾害进行台风灾情等级的划分。最后在QGIS平台对PostGIS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对已创建的数据库进行了展示与分析,从多尺度对历史台风进行灾损时空格局变化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根据我国历史台风灾害灾情等级分级、灾情指数显示结果来看,建国以来,我国台风灾害受灾严重的省市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东部沿海省市。内陆地区受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是南部省份,比如湖南省和安徽省。受台风灾害影响相对较轻的除了内陆省市还有沿海的天津市和河北省。(2)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台风灾害受灾频次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受灾频次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我国的沿海城市: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同时南方内陆省市湖南省受灾频次也处于高值水平。山东、河北和天津沿海省市受灾频次次于湖南省。受灾频次分析的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看,台风灾次与受灾严重程度在区域上相吻合,说明两者之间的一定的关联关系。但是,这个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省份,在个别省市两者没有很好的相应关系。不过,从总体的空间分布来看,受灾频数的发展趋势总体上是由沿海地区向陆地地区递减。(3)从时间角度来分析的话,我国历史台风灾害主要集中在7、8、9月;致灾台风数在2005年处于一个高值水平,在2000年之后登陆台风数呈上升趋势;1988年之后致灾台风数处于平缓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8-04-01)
张勇,王小明,程显洲[9](2018)在《上海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数据库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数据库建设以上海"十五"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十一五"联动协同灾情数据库,增加灾情构建的单体建筑物、生命线等数据,形成符合上海需求的高精度、多数据的特色数据库。本文从上海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数据库的作用、数据收集方式、来源及数据处理等出发,阐述该数据库的特色。(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姜喆,马娟[10](2017)在《地质灾害调查无人机数据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依托“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与服务”项目研发的“微型无人机航线控制系统V1.0”“地质灾害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处理模块软件V1.0”和“iFlyCloud无人机数据处理云平台”获得国家版权局批准计算机软件着作权。运用这叁款(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7-12-19)
灾害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灵活运用GIS软件的各种功能,提高了属性数据库质量和录入属性卡片的效率,并建立统一编码实现内部属性库与外部数据库的紧密关联。经实际运用,获得诸多成效,满足系统查询、统计、输出等各项功能的要求,能反映余姚市地质灾害的现状,为余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日常管理、监测预警,提供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置办法,实现了各级地质灾害管理部门对地质灾害点及其相关资料的网络化管理和动态更新,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灾害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宏斌.地质灾害综合监测数据库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2].王琰,吴云刚.基于GIS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准确性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3]..《灾害学》首次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2019-2020年)来源期刊[J].灾害学.2019
[4].曾毓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J].测绘技术装备.2019
[5].王欣然,陈亚男.MAPGIS在矿山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
[6].张惠,张韦.灾害背景下社区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以SSCI数据库为样本[J].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18
[7].王杰.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校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8].王文惠.基于PostGIS与QGIS的台风灾害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D].长江大学.2018
[9].张勇,王小明,程显洲.上海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数据库建设[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
[10].姜喆,马娟.地质灾害调查无人机数据实现一站式服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