缰核负反馈通路在海洛因精神依赖中作用和机制研究

缰核负反馈通路在海洛因精神依赖中作用和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损毁缰核对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获得和维持和影响背景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成瘾药物奖赏作用重要的中枢神经解剖基础。缰核是边缘前脑和中脑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中继站,介导边缘前脑富含多巴胺的脑区和中脑边缘结构中多巴胺神经元的负反馈信息的传递。早期研究表明,缰核是大多数成瘾药物慢性使用后最脆弱、最易受损的核团之一,但是,缰核在滥用药物急性奖赏效应中的作用仍不清楚。目的探讨毁损缰核对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获得和维持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分海洛因自身给药获得及维持组。1.自身给药获得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缰核损毁组(n=12)、假手术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6),所有大鼠均接受静脉插管手术,随后毁损组接受双侧缰核电毁损(1.0mA,15s)手术,假手术组只插入电极,不通电流,正常对照组不插电极也不通电,术后均恢复1周。所有大鼠在固定比率(FR1)程序下训练14天,每天1次,每次4小时,训练时间:10:00—14:00,每个有效鼻触注射海洛因0.05mg/kg;一旦训练稳定(连续3天海洛因注射剂量波动不超过20%),程序随即更换为累进比率(PR3-4)训练7天,每天训练时间及每个有效鼻触注射海洛因剂量同前。2.自身给药维持组: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缰核损毁组(n=11)、假手术组(n=11)和正常对照组(n=10)。所有大鼠均接受静脉插管手术,术后恢复1周开始训练。所有大鼠先在固定比率(FR1)程序下训练14天,稳定后(连续3天海洛因注射剂量波动不超过20%)进行缰核电毁损手术,毁损组接受双侧缰核电毁损(1.0mA,15s)手术,假手术组只插入电极,不通电流,正常对照组不插电极也不通电,术后均恢复1周。接着所有大鼠再次用固定比率(FR1)程序训练4天;然后更换为累进比率(PR3-4)程序再训练8天,每天训练时间及每次有效鼻触海洛因注射剂量同前。两部分实验均通过检测“断点”来评估海洛因自身给药的相对强度(反映大鼠精神依赖程度)。结果1.自身给药获得组:(1)无论在FR1还是在PR3-4程序,在自身给药训练期间三组大鼠海洛因注射总剂量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2)在FR1程序下,除第4和第5天外,三组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获得期间有效鼻触或无效鼻触数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第3天损毁组有效鼻触陡然升高,第4、5、6天又逐渐下降至基线水平,第4天和第5天损毁组、假手术和正常对照组三组之间有效鼻触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两比较发现损毁组有效鼻触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或正常对照组有效鼻触数(P均<0.05),但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有效鼻触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时,第5、6、7、9天自身给药获得期间损毁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无效鼻触数比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两比较损毁组的无效鼻触数显著高于假手术或正常对照组的无效鼻触数(P均<0.05),但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效鼻触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训练期间损毁组、假手术和正常对照组的活动度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自身给药维持组:在FR1程序下,无论是损毁前还是损毁后,三组大鼠有效鼻触之间或无效鼻触之间以及海洛因注射总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PR3-4程序下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鼻触反应增加可能表明缰核损毁导致注意障碍和冲动性增加,提示缰核可能参与控制海洛因获得的学习、记忆、注意等高级认知功能。2.海洛因自身给药行为获得后,缰核在海洛因自身给药维持中并不起关键作用。第二部分损毁缰核对大鼠海洛因运动行为敏化的影响背景反复暴露于可卡因、苯丙胺、阿片类等成瘾药物后,实验动物将产生进行性、持久的自发性活动反应增强,这种伴随着反复给药而出现的行为反应增强的现象称为行为敏化。中脑边缘系统(前额叶皮质、腹侧被盖、伏隔核和杏仁核)的多巴胺和谷氨酸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络参与了药物诱导的神经适应性变化,导致行为敏化形成。下行负反馈控制通路在行为敏化中作用研究较少,缰核作为此通路传递边缘前脑到中脑及后脑的中继站,调节着中脑多巴胺、谷氨酸、5-羟色胺的活性;早期研究证明缰核是大多数慢性成瘾药物使用后最易受损害的核团之一,然而,缰核在海洛因等成瘾药物行为敏化中作用仍不清楚。目的探讨损毁缰核对大鼠自发运动性反应以及对大鼠海洛因行为敏化形成和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缰核损毁组(n=12)、假手术组(n=10)、正常对照组(n=10),毁损组接受双侧缰核电毁损(1.0mA,15s)手术,假手术组只插入电极,不通电流,正常对照组不插电极也不通电,术后均恢复1周。随后大鼠连续皮下注射海洛因7天(诱导期);海洛因剂量为0.25 mg/kg,测试在同一时间进行;戒断7天(转换期);第8天每只大鼠均给予同样剂量海洛因(皮下注射)激发,激发前测试1小时,以此1小时总距离的最低点作为基线水平,继续测试2小时总距离(表达期)。结果当激发前10分钟测试时,总距离处于最低水平(基线),所以我们分析激发前后10分钟总距离。海洛因激发前:三组总距离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579.01±1026.62和699.50±384.44及529.08±399.82,三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F(2,22)=3.738。P=0.040),损毁组与假手术或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和P=0.024),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海洛因激发后:三组没有统计学差异(F(2,22)=1.529,P=0.239),三组总距离的平均值土标准差分别为1592.89±1246.05和1485.10±816.65及1609.83±966.65,三组激发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活动度显著增加,组内激发前后假手术组或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2和0.0019),而损毁组总距离激发后几乎没有变化,组内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考察三组大鼠总距离比率(激发后/激发前×100%)和总距离降低百分比(激发前总距离-激发后总距离/激发前总距离×100%)发现,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损毁组大鼠总距离比率为100.88%,与假手术或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总距离降低百分比率三组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损毁组接近1%,其活动度几乎完全被抑制,与假手术或正常对照相比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假手术和正常对照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缰核损毁可能减弱行为敏化的表达,可能与海洛因敏化形成和表达时多巴胺系统或谷氨酸系统神经递质传递有关。2.缰核损毁也可阻止海洛因全身给药早期出现的镇静作用来增强海洛因的急性精神运动性激活效应。第三部分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中外侧缰核C-Fos表达研究背景条件性环境线索是觅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c-Fos是原癌基因的蛋白产物,其表达被认为是区域性神经元激活的标志。当药物相关线索诱导觅药行为时,相关神经元中c-Fos表达升高。缰核在条件性环境线索诱发的海洛因觅药行为中是否起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索外侧缰核c-Fos在条件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过程中的表达。方法运用消退/重建技术建立复吸动物模型,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熄灭组(EXT,n=6)、熄灭/重建组(CUE,n=6)和生理盐水组(SAL,n=4),所有大鼠进行颈外静脉插管术,恢复7天后进行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通过鼻触获得海洛因静脉注射(0.05 mg/kg),每天训练4小时,每日最高可获剂量25针,连续14天,最后一天戒断后测试线索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外侧缰核内侧部c-Fos表达。结果方差分析显示CUE大鼠有效鼻触数显著高于EXT大鼠(P<0.05),两者都显著高于SAL大鼠(P<0.05);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ost-hoc两两比较显示: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CUE组大鼠显著高于EXT组大鼠(P<0.05),而且两组观察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高于SAL大鼠(P<0.05)。结论1.条件线索能诱导强有力的海洛因觅药行为。2.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中外侧缰核内侧部c-Fos的表达增加,提示LHb可能是条件线索(CS)诱导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关键作用位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损毁缰核对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获得和维持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损毁缰核对大鼠海洛因运动行为敏化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外侧缰核在条件线索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期间c-Fos表达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研究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缰核负反馈通路在海洛因精神依赖中作用和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