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区间链接机制

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区间链接机制

论文题目: 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区间链接机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 徐刚

导师: 田麦久

关键词: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系统链接,链接区间,竞技能力,组织和谐

文献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四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的系统链接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运动训练的系统链接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竞技能力要素在一定时间链条上前后制约的、稳定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方式,是保证运动训练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时间性链接与空间性链接、人性要素的链接与物性要素的链接、生物性链接与社会性链接等类别,具有系统性、高效性和流畅性特征。2.链接区间是指相邻两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之间互相交叉重叠、兼具前后两个阶段的训练特点的训练段落,包括链接一区、链接二区和链接三区。三个链接区间把四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构成一个两两交叉重叠的嵌套链接模式。3.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任务主要是实现训练主题的阶段转换,通过各阶段训练目标和训练任务的协同以及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的适宜安排来实现系统链接。4.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训练环境的改变对训练链接有重要影响,训练条件和人员变化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教练员是影响最大的人员要素。5.影响我国运动员多年训练系统链接的组织要素主要包括构成性要素、组织性要素、内部环境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等四部分。构成性要素主要包括对各级运动训练的资金投入、相关物质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配置、运动训练人力资源的培养体制与选拔任用制度等三个方面;组织性要素主要包括多年训练过程中对训练效益的追求与分配、多年训练系统的层级结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多年训练系统中组织激励的传达等四个方面;内部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多年训练系统内部政策与系统发展目标的统一性、系统成员个体目标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个体成员之间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等三个方面;外部环境要素主要包括竞技体育的竞赛体制、竞技体育的激励机制、竞技体育的选材体系、竞技体育的投资体制、竞技体育项目的区域布局与协同发展体制等五个方面。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序言

1.2 有关多年训练的研究现状

1.2.1 关于多年系统训练的意义

1.2.2 关于多年训练过程的两个层次和四个阶段

1.2.3 关于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组织特点

1.2.4 关于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内容安排及负荷特点

1.2.5 关于相邻两个区间的训练之间的衔接

1.2.6 小结

1.3 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运动训练过程中系统链接的基本理论问题

3.1 何谓“训练链接”

3.2 运动训练系统链接的类型

3.2.1 时间性链接与空间性链接

3.2.1.1 时间性链接

3.2.1.2 空间性链接

3.2.2 人性要素的链接与物性要素的链接

3.2.2.1 人性要素的链接

3.2.2.2 物性要素的链接

3.2.3 生物性链接与社会性链接

3.2.3.1 生物性链接

3.2.3.2 社会性链接

3.3 运动训练系统链接的理论基石

3.3.1 系统链接需要遵循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规律

3.3.1.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3.1.2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3.1.3 竞技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3.3.1.4 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是运动训练系统链接的本质目标

3.3.2 系统内部的组织和谐是运动训练系统链接的重要保障

3.3.2.1 什么是组织

3.3.2.2 组织和谐

3.3.2.3 组织和谐为训练系统的发展提供动力

3.4 运动训练系统链接的意义

3.4.1 连续与间断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3.4.2 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辨证统一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特性

3.4.2.1 现代运动训练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3.4.2.2 适宜的阶段划分是运动训练连续性得以保持的重要前提

3.4.2.3 连续性是运动训练阶段划分的起点和终极目标

3.4.3 系统链接是实现运动训练过程连续性与阶段性辩证统一的重要途径

3.5 运动训练系统链接的基本要求

3.5.1 系统性

3.5.2 流畅性

3.5.3 高效性

3.6 运动训练系统链接的关键环节

3.6.1 各阶段训练目标的系统设置

3.6.2 链接训练的组织

3.7 小结

4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区间链接模式

4.1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嵌套链接模式构建

4.1.1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区间链接途径

4.1.1.1 适宜的区间划分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多年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4.1.1.2 各区间训练目标和任务的协同是多年训练系统链接的重要保障

4.1.1.3 链接区间的训练组织是多年训练系统链接的核心环节

4.1.2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嵌套链接模式

4.2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安排

4.2.1 链接一区的训练安排

4.2.1.1 链接一区的主要训练任务

4.2.1.2 链接训练的内容安排

4.2.1.3 链接训练的负荷控制

4.2.2 链接二区的训练安排

4.2.2.1 链接二区的主要训练任务

4.2.2.2 链接训练的内容安排

4.2.2.3 链接训练的负荷控制

4.2.3 链接三区的训练安排

4.2.3.1 链接三区的主要训练任务

4.2.3.2 链接训练的内容安排

4.2.3.3 链接训练的负荷控制

4.3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影响系统链接的训练学要素分析

4.3.1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区间训练差异的非均衡性

4.3.2 训练负荷是多年训练过程中差异最大的训练要素

4.3.3 训练环境变化对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影响

4.3.4 教练员变换对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影响

4.4 小结

5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区间链接的组织和谐机制

5.1 运动训练系统链接的组织要旨:组织和谐

5.1.1 组织目标

5.1.2 组织和谐是实现运动训练系统目标的重要保障

5.1.2.1 组织和谐的内涵

5.1.2.2 运动训练系统中组织和谐的意义

5.1.2.3 对运动训练链接系统的组织和谐调控方式

5.2 影响我国运动员多年训练系统链接的组织要素分析

5.2.1 构成性要素

5.2.1.1 对各级运动训练的资金投入

5.2.1.2 运动训练相关物质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配置

5.2.1.3 运动训练人力资源的培养体制与选拔任用制度

5.2.2 组织性要素

5.2.2.1 多年训练过程中对训练效益的追求与分配

5.2.2.2 多年训练系统的层级结构

5.2.2.3 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

5.2.2.4 多年训练系统中组织激励的传达

5.2.3 内部环境要素

5.2.3.1 内部政策与系统发展目标的统一性

5.2.3.2 系统成员个体目标与系统目标的一致性

5.2.3.3 个体成员之间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5.2.4 外部环境要素

5.2.4.1 竞技体育的竞赛体制

5.2.4.2 竞技体育的激励机制

5.2.4.3 竞技体育的选材体系

5.2.4.4 竞技体育的投资体制

5.2.4.5 竞技体育项目的区域布局与协同发展体制

5.3 实现多年训练系统链接的组织调控机制

5.3.1 组织调控的目的

5.3.2 组织调控的基本要求

5.3.2.1 方向性

5.3.2.2 系统性

5.3.2.3 高效性

5.3.3 组织调控的措施

5.3.3.1 设定适宜的组织结构

5.3.3.2 系统设置多年训练系统的发展目标体系

5.3.3.3 加强多年训练系统的组织沟通

5.3.3.4 加强多年训练链接系统的组织文化建设

5.3.3.5 实施系统的组织激励

5.4 小结

6 结论

7 后续研究建议

8 致谢

9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发布时间: 2008-01-04

参考文献

  • [1].美国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研究[D]. 王雁.北京体育大学2010
  • [2].女子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研究[D]. 吴小彬.北京体育大学2012
  • [3].我国国家女子水球队年度训练过程控制的研究与实践[D]. 雷鸣.北京体育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D]. 杨素冠.北京体育大学2004
  • [2].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和阶段性特征研究[D]. 韩军生.北京体育大学2006
  • [3].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 刘建和.北京体育大学2006
  • [4].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 曲淑华.北京体育大学2006
  • [5].田径运动全年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D]. 李山.北京体育大学2005
  • [6].论异属多项组合项群竞技选手培养过程的多元性特征[D]. 孙良勇.北京体育大学2006
  • [7].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监控系统研究[D]. 张大超.北京体育大学2006

标签:;  ;  ;  ;  ;  ;  

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区间链接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