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范玉吉
导师: 朱立元
关键词: 西方美学,审美趣味,味觉器官,审美感官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趣味”是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和人们认识美、判断美的能力密切相关。由于趣味是一个十分感性化的审美范畴,所以对它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因此这一术语在美学史上的使用一直都很混乱。可以说从这一范畴的产生一直到现在,从来就没过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激发历代美学家们的探索热情。在美学发展史上,每个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属于不同哲学派别、持有不同艺术观点的美学家和艺术批评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趣味观。因此,对“趣味”范畴进行深入研究,使趣味理论系统化,这对进一步研究当代审美趣味,拓宽美学研究的思路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主要对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做了系统的梳理,将趣味的变迁分成了前美学阶段、美学阶段和社会学阶段三个不同的时期。在前美学阶段,趣味主要和个体的身体感官相关,体现为主体对饮食味道的感官体验,它不具有审美意义,反而对审美体验有负面的影响,这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在美学阶段,趣味研究的流派很多,产生的理论也很多,总括起来大致有经验主义趣味、理性主义趣味、社会学观点的趣味、表现主义的趣味、自然主义的趣味等,不现的趣味理论都是不同的哲学观的体现。第三个阶段应当是社会学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基础在19世纪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中就已经奠定了,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影响,到20世纪蔚为大观,不少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对趣味理论的深化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在对趣味理论的历史梳理基础上,结合现代神经医学和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论文指出趣味既不完全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也并非完全是一种主体的心理构成,它是一种在特定的生理基础上的社会建构,是生命冲动的内在选择。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论文对高雅趣味的虚假性做了剖析,指出根本不存在趣味的高雅与否之分,而只存在趣味的真假之别,从趣味的真假出发,进一步对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诸问题进行了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Abstract(Key words)
引言
第一章:趣味与审美判断的早期联系
第一节:“趣味”释义
第二节:柏拉图以前哲学对感官的认识
一、感觉对认识世界的作用
二、感觉相对主义者普罗泰戈拉
三、苏格拉底对感官认识的排斥
四、经验论思想的产生
第三节:柏拉图对趣味的否定
第四节:亚里士多德对趣味的有限度肯定
第五节:味觉和审美判断的早期联系
一、对人的发现和肯定
二、表达个人性的出现
第六节:趣味作为审美判断术语的早期使用
第二章: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趣味标准
第一节: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确立
一、唯物主义经验的奠基者培根
二、霍布斯的相对主义趣味观
三、经验主义趣味观的哲学基础: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第二节:经验主义趣味理论的初步建立
一、植根于内在感官的趣味
二、哈奇生:趣味的先天基础
第三节:休谟为经验主义审美趣味立法
一、休谟的人性论
二、对趣味的理解
三、审美趣味的特征
四、造成趣味差异的原因
五、审美趣味的培养
六、对休谟的评价
第四节:博克:彻底经验论的审美趣味
一、美是某种心灵可感知的性质
二、感觉论的趣味原则
三、理性对趣味的影响
四、对博克的评价
第三章:理性之光照耀下的审美趣味
第一节:理性主义哲学及其影响
一、“我思故我在”与笛卡尔哲学
二、莱布尼茨:美感是混乱朦胧的感觉
第二节:法国新古典主义美学趣味
一、新古典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高乃依
二、新古典主义美学趣味的仲裁者布瓦洛
三、作为新古典主义对立面的非理性趣味
第三节:英国的古典主义艺术趣味
一、英国新古典主义理论的创始
二、艾迪生关于敏锐的趣味的培养
三、约翰逊的趣味观
四、雷诺兹的理性化趣味观
第四节:德国的理性主义趣味
一、德国的新古典主义趣味
二、理性主义哲学及其趣味
三、莱辛的理性主义趣味观
第五节:经验的理性主义审美趣味
一、伏尔泰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趣味观
二、狄德罗的理性主义趣味观
第六节:康德:综合了感性与理性的趣味
一、从感官到理性的趣味
二、趣味判断的四个契机
三、趣味与道德
四、趣味与天才
五、对康德的简评
第四章:社会学视野中的趣味
第一节:早期实证主义与趣味
一、孔德:实证主义与社会学的奠基
二、史达尔夫人:首开社会学美学的先河
三、丹纳:决定趣味的三要素
四、罗斯金:用于社会批判的审美趣味
五、达尔文:进化论与趣味的形成
第二节:趣味与阶级的联系
一、趣味与阶级关系的早期理论
二、哈拉普的艺术理论
三、社会学立场的趣味理论
四、对哈拉普的评价
第三节:布迪厄:用于划分社会阶层的趣味
一、文化批评理论的基本术语
二、布迪厄的社会批判理论
三、作为阶级区分标志的趣味
四、对布迪厄趣味理论的评价
第五章:表现的趣味与自然的趣味
第一节:克罗齐
一、克罗齐美学观的哲学基础
二、克罗齐的美学观
三、克罗齐的趣味观
四、对克罗齐的趣味观的评价
第二节:桑塔亚那
一、桑塔亚那的哲学思想
二、自然主义的美学观
三、自然主义基础上的趣味观
四、对桑塔亚那趣味观的评价
第六章:趣味:生命冲动的内在选择
第一节:趣味从何而来
一、趣味不完全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二、趣味也并非完全是一种心理构成
三、神经美学与审美趣味研究的转向
四、审美趣味是特定生理基础上的社会建构
第二节:高雅趣味与真实趣味
一、高雅趣味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虚构
二、真实趣味是生命内在需求的表现
第三节:消费时代的趣味
一、消费时代的逻辑
二、消费时代审美趣味的特征
三、消费时代的“传媒无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相关论文
- [1].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 刘凯.复旦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