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业务交换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https://www.lw50.cn/thumb/aad7f8b1b376c9251f0192a9.webp)
论文摘要
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传统的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和基于IP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能够提供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综合业务。软交换是NGN的核心控制设备,为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在电路交换网中,呼叫控制、业务提供集中在一个交换系统中,而软交换的一个主要设计思想则是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相分离:软交换只负责提供最基本的呼叫控制功能,而智能控制则集中在应用层。基于这种分离性,软交换需要提供一个维系网络侧(提供呼叫控制能力)和应用侧(提供业务控制能力)联系的纽带,即业务交换功能。业务交换功能通过业务交换模型实现呼叫控制能力和业务控制能力的映射,是软交换支持业务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软交换系统的业务交换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设计与实现了软交换业务交换子系统。软交换通过业务交换模型向上层应用提供两方面的能力:1接受业务(应用侧)动态配置的业务触发标准和业务监视事件的能力以及在触发标准被满足或监视事件发生时向业务(应用侧)上报触发事件通知的能力;2把业务(应用侧)的智能控制功能映射为网络侧的基本呼叫控制功能。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研究和分析业务交换模型:一是以软交换系统会话控制模型为基础,分析以Parlay接口为代表的多方控制模型如何向基于单个呼叫方的会话控制模型转换,并由此研究和分析业务视图模型;二是以智能网业务触发模型为参考,提出了软交换系统的业务触发模型,并设计出能够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多机分布式处理方案。本文所提出的业务交换模型解决了如下两个问题:1较为圆满地解决了开放业务接口(如Parlay)的多方控制模型向基于会话方控制方式的软交换呼叫控制模型的映射,增强了软交换对多方多媒体业务的支持能力。2提出多机情况下业务检测点管理模块的重构方案,消除了在多机分布式处理条件下业务检测点管理模块的瓶颈,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软交换通过业务交换子系统,向业务平台充分提供其自身的网络能力,对多方多媒体业务的开发提供强大支持。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项目背景1.3 本文结构第2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2.1 下一代网络(NGN)2.1.1 NGN概念的提出2.1.2 NGN的基本特征2.1.3 NGN的业务2.2 软交换技术2.2.1 软交换技术特征2.2.2 基于软交换的NGN体系结构2.2.3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2.3 支持多媒体增值业务的软交换系统2.3.1 组网结构2.3.2 系统功能模型分层2.3.3 系统功能模型中的子系统2.3.4 会话控制体系结构模型与视图2.4 业务交换子系统在ARK系统中的位置2.5 本章小结第3章 智能网的业务交换模型与PARLAY业务接口3.1 智能网的业务交换模型3.1.1 IN交换状态模型3.1.2 务触发检测模型3.2 PARLAY业务接口3.2.1 Parlay视图结构3.2.2 Parlay视图状态迁移3.3 本章小结第4章 软交换系统的业务交换模型4.1 务视图模型4.1.1 设计思想4.1.2 务控制视图4.2 业务触发检测模型4.2.1 检测点的定义及分类4.2.2 业务触发模型4.3 业务交换模型4.4 本章小结第5章 业务交换子系统的设计5.1 业务视图子模块的设计5.1.1 总体设计5.1.2 流程设计5.2 检测点管理子模块的设计5.2.1 单DPM设计多机环境下的问题5.2.2 适用于多机环境的DPMS-DPMC设计5.3 本章小结第6章 业务交换子系统的实现6.1 业务视图子模块的实现6.1.1 实现类图6.1.2 SVM Manager子模块6.1.3 View Instance子模块6.1.4 Common Process子模块6.1.5 View Leg子模块6.1.6 View Session子模块6.2 基于DPMS-DPMC的检测点管理子模块的实现6.2.1 DPM Server子模块6.2.2 DPM Client子模块6.2.3 关键类和数据结构6.3 业务交换子系统的测试6.3.1 测试方法6.3.2 测试用例及结果6.4 本章小结第7章 结束语7.1 论文总结7.2 下一步的工作7.2.1 对一个会话触发多个业务的支持7.2.2 对移动切换的支持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下一代网络论文; 软交换论文; 业务交换模型论文; 检测点触发机制论文; 业务视图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