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凝试验检验的患者120例(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血凝检验结果将其化分为2组,合格组与不合格组,60例为一组。本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凝试验,观察影响患者血凝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结果: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检验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检验试剂是否达标为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两组PT、APTT以及TT存在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因素的关注,可提高血凝试验检验的准确率。
【关键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
血凝试验具体是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定[1]。作为反映患者是否患有血性疾病的筛选试验,在临床上已成为最为常见的常规检验项目,同时也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关键性的检验项目之一,主要作用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术前检查、抗凝治疗监测中[2]。但血凝试验的影响因素具有特殊性,某个影响因素因子被激活后,容易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3]。因此,掌握和了解影响血凝试验的主要因素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特选取120例血凝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具体报道见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凝试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结果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血凝检验结果合格组与不合格组,60例为一组。
合格组当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范围在20岁~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8±7.46)岁。
不合格组当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范围在20岁~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1±7.15)岁。
对比两组血凝试验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差异均不明显(即P大于0.05),可以实施科学性的对比。
1.2方法
样本收集:本研究所有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将血液样本收集齐全后,对其进行严格的校正,确保血凝检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试剂与仪器:选择SysmexCA-500全自动血凝仪以及Behring试剂。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并选择合适的试剂。每日做样本前应先做质控,质控合格后再做样本检测,以此来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样本检测:使用抗凝剂与109mmol/L的枸橼酸钠进行抗凝,比例为1:9,即为取0.2ml的抗凝剂,加1.8ml的血样本。以每分钟3000转进行离心,持续10分钟,随后对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值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凝试验患者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并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血凝试验患者治疗的数据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用“%”表示影响患者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并用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的PT、APTT以及TT,并用t检验,当血凝试验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异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本次不合格血凝试验检验结果中,样本采集时不顺患者10例,其概率为16.67%;样本放置时间过长15例,其概率为25.00%;样本中存在凝块25例,其概率为41.67%;检验人员的操作不规范10例,其概率为16.67%。由此结果可知,血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检验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检验试剂是否达标为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存在凝块的因素导致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概率最高。
由于血液标本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凝块,均会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对比不合格血凝试验检验结果与合格结果中的PT、APTT、TT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进行血凝试验检验操作时,患者必须在空腹的状态下,减少对患者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的干扰[4-5]。检验人员在进行试验操作时,对各个环节均应进行严格把关,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严格检查,若发现标本不达标(血液标本储存时间过长、存在凝块等)时,应重新采集,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6]。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时,对患者的压脉带不宜过紧,压迫时间不宜过长,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采集血速度应控制在最佳范围内,避免产生气泡[7]。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检验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检验试剂是否达标等因素均是影响血凝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次60不合格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中,样本采集时不顺导致血凝试验检验结果不合格占16.67%(10/60);样本放置时间过长占比25.00%(15/60);由于检验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导致的不合格10例,其概率为16.67%。样本中存在凝块25例,其概率为41.67%,是本次影响因素占比最高的一项。由此可见,在血凝试验过程中,影响试验结果的原因相对较多,其中以存在凝块为主。因此,在采集样本或者处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控制检测试剂、样本的质量。本次合格与不合格的血凝检验结果中,PT、APTT以及TT存在显著差异,P<0.05,该结果表明,抗凝比例失调或者存在凝块会影响检验的质量,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从而影响凝血实验的准确。因此,检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流程进行试验操作,以此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血凝试验检验时,必须高度重视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并给予预防和控制,进而达到提高患者检验准确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东凤.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A02):92-93.
[2]李未今,刘瑛.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67-70.
[3]沈文斌.影响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368-368.
[4]许晨.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7):109-110.
[5]杨国良.影响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几个因素[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6):130-131.
[6]雷莉辉,LEILi-hui.影响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因素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6):244-246.
[7]于风岭.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