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鹏之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海丰分公司广东省516400
摘要: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保护逐渐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为了加深对生态城市规划的了解,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不断推动城市绿色循环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新建居住区的绿地率,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生态号召,创建符合国家要求的园林城市与森林城市,才能为人们打造出生态宜居家园。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引言
随着国民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工业污染的治理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将生态城市规划融入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的改变,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同时还需要遵循生态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对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详细探究意义重大。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1以环境为本的情况下坚持生态优先
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要能够综合考虑到各方的环境因素,要能够将整个环境因素综合考虑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进行生态城市设计中,要能够将城市的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进行城市保护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生态建设设计,不能够为了城市的设计发展而去破坏相应的环境条件,只有重视环境保护的作用,才能够将城市生态环境设计落实到更加科学的表现上去,才能够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势去进行生态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
1.2与时俱进地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要能够将城市的生态环境综合考虑进去,只有将城市的环境资源和城市的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通过建立一定的低碳环保体系来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传统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人们更多的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进行环境保护过程中,要能够将城市居民的意识进行改变,通过采取建设生态建设保障体系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同时能够将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能够保障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的健康发展。
2.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2.1土地规划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土地资源至关重要,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结合自然及社会可持续经济发展条件,对土地的空间布局进行总体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合理的分配和开发土地。
2.2水资源规划
现如今,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明确意识到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性,统筹水资源的管理、可持续发展、防洪、生态景观等方面内容,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节能化运用,建立长期可持续的生态水环境系统。
2.3能源规划
在工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需要能源支持,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对能源进行合理规划,将节能、低碳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中,尽量使用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通过清洁能源、节能建筑、先进的能源输配系统等技术运用,改进新能源的供应系统,有效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优化能源结构。
2.4交通规划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交通规划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逐渐增加,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对城市进行精细化、面向实施的交通规划设计,大局观统筹城市整体交通网络与周边开发地块的关系,融入“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对机动车、非机动车、慢性交通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引导道路交通的实施与落地,优化交通布局,创建高效便捷的交通模式。
2.5绿地规划
绿地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从城市总体景观形态出发,结合区域自然绿地景观与人文特色及区域功能发展,布置与生态、经济相协调发展的相应比例绿地,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的同时,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效果。
3.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策略分析
3.1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策略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要能够保证城市中的交通规划符合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在符合上位规划的前提下,做好与周边用地、生态景观等的衔接,对各类交通等级,规模,用地等进行详细化的设计,统筹协调好片区总体交通体系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预留未来发展空间。构建一个低碳环保、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和枢纽体系,在交通规划中要注重对重大交通设施的综合交通网络统筹规划,对城市轨道、水路、快速路、主次支路进行梳理,设计出便利的交通出行方式,同时要能够建设多层次的便捷的公共交通运行体系,保证整个交通运行的正常运营,对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管控,提高各个交通网点之间的无障碍接驳,不断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生态城市建设落到实处,要增加对绿色出行交通的投入,城市规划中提高加强落实公交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要以绿色生态为出发点,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打造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可持续运营和管理的城市空间。
3.2建立低碳生态规划指标
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为实现低碳、生态发展目标,必须以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四个方面评价指标为依据编制低碳生态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此,综合低碳生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近期研究结果,基础性指标是指为了便于政府实现对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控制,引导城市的建设发展,规划者基于对现状用地的实地踏勘对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等地理特征,用地权属,现状用地性质,市政设施等特征的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划分规划地块,并确定地块编号、用地面积、用地性质等基础性信息。影响城市建设的低碳生态发展目标的主要因子在基础性指标方面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规定性指标包括: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产业用地单位面积碳排放限制,建筑节能标准,单位面积建筑能耗,人均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屋顶绿化率;指导性指标包括:绿地内植林地比例(碳氧转换),可再生能源比重,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设计节能率,雨水利用占总用水量比例,中水回用占总用水量比例,可渗透面积占用地面积比例,生活污水处理率,微风通道,建筑垃圾再利用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生物多样性指数,本地植物指数,500m范围内教育务设施可达性,500m范围内绿地空间可达性,公交线路网密度,公交准点率或智能公交系统覆盖率,慢行交通路网密度。
3.3做好生态廊道体系保护工作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内外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对此需要做好生态廊道体系保护工作。基于城市层面,则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景观、人文历史等生态要素及所处区域城市空间布局及社会发展,确定城市发展边界与缓冲区域。综观已经完成的生态廊道规划可以发现,中国生态廊道规划是以生态学与规划学科相结合为学科基础,在理论分析与模拟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而言,生态廊道规划是在掌握都市区域自然生态要素的分布演变规律,评价现状的结构与功能,找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要素的生态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建设空间和功能相融合的规划。其规划步骤可分解为五个阶段(图1):
图1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规划有利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生态化水平。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城市建设与生态规划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人口容量、绿化系统、城市住宅区、交通系统以及城市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够提升城市生态规划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进坤.适应生态控规需求的绿色交通体系构建//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会议论文[C],2012.
2.梁伟.“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02).
3.付斯曼.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要素构建碳平衡模型及其操作措施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