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世纪以来涌现了一批描写底层生存困境的作家作品。围绕底层文学引发的研究讨论愈演愈烈,先后发起组织了多次关于底层文学的对话和讨论。讨论主要围绕“什么是底层”、“谁来写底层”、“如何写底层”、“底层文学写给谁看”等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底层文学的兴起可以视作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特定写作面貌。因此,对底层写作问题的研究显得及时和必要。本文首先对“底层”及“底层写作”进行定义。“底层”为经济地位低下从而丧失话语权的“沉默的大多数”,并且在生存中与精神上均受到上层“压抑”的阶层;而底层所指涉的人群在不同的环境下通常具有流动性。“底层写作”即为描写反映农民、下岗工人、农民工等小人物生存困境及精神状态的作品。其特点为:底层写作是时代的产物;底层写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在于从以阶层的目光去透视生活在经济结构之下的普通民众;作家的底层意识决定了底层写作的情节内容及情感走向。本文立足作品,通过底层写作的书写姿态与审美方式入手,对底层写作的情节内容、审美效果进行整体把握。在“书写姿态”中,探究写作者们以何种情节内容实现审视批判或同情关怀的写作立场;而在“审美方式”中,则探究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作品中呈现出的审美效果。此外,对底层写作中所可能出现的缺陷及写作盲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评述。主要表现为:文学功能性大于文学性;底层叙述成为“功利叙述”;情节的单一化、模式化、类型化;人物在模式化的情节中容易陷入“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道德模型中;苦难堆积与宣泄的“残酷叙述”等;底层写作渐渐远离了文学性的方向。事实上,文学始终是人学,底层写作更应该将关注点回归到人物精神丰富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