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四川荣县人民医院儿科6431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56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6例患者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发热、气短等症状为主,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和冬季流行为主。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上感)74例(47.4%),肺炎54例(34.6%),支气管哮喘14例(8.97%),肺结核10例(6.4%),其他4例(2.56%)。结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小儿呼吸道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只有了解其发病的特点并对其针对性预防,才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临床特点呼吸系统疾病小儿科肺炎结核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多发病,也是儿科就诊最多的疾病。轻者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严重者可以发展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1],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和发育。为提高对小儿常见呼吸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56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我院儿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6例患儿,男性80例,女性75例,年龄1个月~14岁。其中<1岁42例,1-3岁51例,4-7岁35例,7-14岁28例。以发热、咳嗽、喘为主50例;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14例;以头痛、头晕及流鼻涕60例;发烧、干咳为主13例;以乏力、消瘦、盗汗者10例;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9例。检查胸片异常者64例,其中肺门增大,结构不清10例,肺门增大并中上肺野小点状及小片状影24例,双肺肺纹理增粗增重,其内见小点影及小片状影30例。白细胞总数增高者66例。
1.2检查分析、总结156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完整资料。
2结果
本组患儿以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发热、气短、头痛、头晕及流鼻涕等症状为主,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和冬季流行为主。156例中上呼吸道感染(上感)74例,占47.4%,肺炎54例,占34.6%,支气管哮喘14例,占8.97%,肺结核10例,占6.4%,其他4例,占2.56%。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的多发病,也是儿科常见疾病,分布广、发病率高。由于小儿的鼻腔具有短、平、直特点,且鼻毛较少,鼻道较狭窄,导致呼吸道与外界接触面积较大,容易并发感染。还因小儿呼吸道粘膜发育不完善,毛细血管分布较为丰富,粘膜分泌物少,导致鼻腔干燥,引发粘膜破裂等。下呼吸道支气管软骨缺乏弹性,致使腺体分泌不足,粘膜纤毛运动差,清除呼吸道微生物的功能较差,容易导致分泌物易堵塞、感染易扩散[2],进一步引发肺炎反复发作[3]。
3.1肺炎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四季均易发生,以冬春季为最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其病因主要是小儿素喜吃过甜、过咸、油炸等食物,致宿食积滞而生内热,痰热壅盛,偶遇风寒使肺气不宣,二者互为因果而发生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罗音,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小儿肺炎发生有其明显的年龄特点,婴幼儿易患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学龄儿童主要患大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学龄儿童肺炎重要病原体之一,大部分患者遗留并发症,如肺不张、广泛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发生机制不明,左慧敏等[4]发现,发热大于10天,合并胸腔积液及肺外表现、病变为大片阴影是支原体肺炎患者发生后遗症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也逐渐升高,与人体的免疫有关,是因为当年龄增长时,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升高。支原体肺炎多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为主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小儿肺炎以预防为主,让小儿尽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常给孩子喝温开水,气候变化及时加减衣服,经常运动,增强抗病能力。
3.2哮喘小儿哮喘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内呈上升的趋势。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重。慢性咳嗽有时是儿童哮喘的唯一症状,即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或隐匿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气道慢性炎症介质增加,引起气道高反应,临床表现为咳嗽[5]。反复或持续咳嗽超过1月,抗生素治疗无效,大多数患儿有过敏史或过敏性家族史,但无明显典型哮喘的表现,肺部X线检查无异常。诊断标准:(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王伟文等人对368例小儿哮喘过敏史和过敏原进行分析检测,发现70%以上的患儿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食物(药物)过敏史、婴幼儿湿疹等过敏史,部分患儿伴有轻度免疫缺陷。目前,对哮喘常应用脱敏治疗,同时加强锻炼,改善肺功能,预防哮喘。
3.3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传染病。小儿肺结核患病率增加、误诊率较高。《儿童肺结核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试行)[7]中指出,发热、咳嗽超过2周或喘息,应考虑肺结核。胸片表现对肺结核的诊断有提示作用;PPD阳性(除外卡介苗接种反应)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临床多表现为发热、消瘦、咳嗽、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在临床诊治时,要结合患儿是否有结核接触史,实验室检查和表症状相结合,进行PPD试验、胸部X线检查。肺结核治疗要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
3.4其他少见疾病近年来随着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的水平,除了常见的疾病外,可见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肺泡蛋白沉积症等、对少见疾病要采取综合的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1]邵彩虹,姚静,余琼,等.小儿门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6(3):700-701.
[2]李海峰.病毒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1,15(01):554-556.
[3]孙丹萌,李咏.小儿反复肺炎的临床分析及病因探讨[J].当代医学,2011,2(11):597-598.
[4]左慧敏,刘秀云,江载芳.肺炎支原体患者发生后遗症的危险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7):566-569.
[5]叶冬梅,吴茜.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0,16(3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