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人民医院;湖北襄阳441700)
【摘要】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子宫肌瘤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以作为子宫全切除手术首先考虑的麻醉方法,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CESA)是二十世纪80年代发展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蛛网膜下腔阻滞(SA)起效迅速,作用完善和硬膜外麻醉(CEA)作用时间灵活,术后硬膜外腔镇痛等优点,已在子宫切除术中被广泛运用。笔者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并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2月子宫肌瘤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35~56岁。体重47~79kg,身高153~168cm。随机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ESA)为观察组,硬膜外麻醉(CEA)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心电图、肺功能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应用地西泮10mg,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入室建立静脉通路,麻醉前预负荷输注林格液300~500ml。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组取侧卧位,选择L2~3间隙穿刺,采用针内法穿刺成功,见脑脊液流出后,根据体重身高匀速推入0.75%布比卡因药液2~2.5ml,随后退出腰穿针,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留管3~5cm。改仰卧位调整麻醉平面,阻滞平面较低者硬膜外分次少量追加2%利多卡因至满意。对照组直接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3~5cm,硬膜外给药先以0.75%布比卡因3ml为试验剂量,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分两次每隔5min注入0.75%布比卡因各5~6ml。
1.3麻醉效果评定:优:术中无疼痛,宫颈松弛,无牵拉反应;良:术中无疼痛,有轻微牵拉反应,加少量辅助用药完成手术;差:牵拉反应重,盆底肌肉紧张,术中疼痛,辅以静脉镇痛等强化,勉强结束手术。
1.4统计学方法: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术中液体入量和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60例,优47例,良13例,差0例;对照组50例,优8例,良32例,差10例。两组均无头痛、腰背痛等现象发生。
3讨论
子宫切除术要求麻醉有充分的镇痛和肌肉松弛,控制麻醉平面在T6~S5之间才能使腹肌松弛,肠管塌陷,患者对牵拉子宫和阴道无疼痛、恶心、呕吐、鼓肠等不良反应。单纯硬膜外麻醉,完全阻滞平面大多在T8~L4,骶神经阻滞欠佳,患者牵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疼痛、鼓肠等反应,不仅影响手术进行,而且使麻醉管理复杂化,患者也痛苦。而且连续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药要通过扩散、渗透作用才能阻滞神经根,因此起效慢,要达到较宽的阻滞平面需要大剂量的局部麻醉药,即使这样也有一部分患者因阻滞平面不够广或骶神经根阻滞困难而影响了麻醉效果。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虽然麻醉诱导时间短,镇痛、肌松都满意,但麻醉时间可控性差,不利于术后镇痛,术后头痛发生率高。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局部麻醉药通过脑脊液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的优点,通过硬膜外导管注药可提供长时间麻醉及术后止痛[1],采用较细的25G穿刺针大大降低了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所致头痛[2],能减少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观察,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无头痛现象发生。该方法可以作为子宫全切除手术首先考虑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路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35.
[2]曹国平.腰麻-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