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练习充盈智慧

如何让语文课堂练习充盈智慧

王虎江苏省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222212

课堂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的今天,如何让课堂练习升值,让它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作用呢?

一、开拓进取,体现探究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个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下,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更应该注重拓展延伸,实现探究性,满足儿童的探究需求。

首先是想象思维拓展,在作业中强化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训练,体现语文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语文学科的根本功能。比如识记生字词,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用哪些方法能巧妙的帮助识记,提高识记的效率;哪些字词自己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提出来与别的同学讨论。这样的识记比机械地抄写记得更牢。再说辨析组词,可以让学生查找工具书,自主探究每组词语的不同用法,进行归纳小结。又如修改指代不明这一类病句,在出现几个类型的病句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写几个正确的句子,从中去发现规律,总结出几个对象后,该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机械作业”以思激活,“灵活的作业”以思求实,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了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会日渐增强。

其次是向课外拓展,向生活拓展。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虽然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课堂作业的时间有限,但是拓展性作业能成为通向丰富生活的向导,把学生的视线引向课外、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从而真正实现“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比如学习《长江之歌》后,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长江名称、历史地位以及人类对长江的开发利用情况,形成一则资料汇编;可以让学生收集与长江有关的诗词、故事;可以让学生自己学唱课文中的歌词……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后很有成就感。

二、标新立异,增强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变化的刺激物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容易引起人的注意。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死板,学生肯定不喜欢。比如抄写,我们不妨换个名称“拷贝不走样”。简简单单一个名字,带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觉,再次完成时,他们定会格外认真,格外细心,争当“拷贝王”。再如,积累形容人多的词语,先让学生稍作准备,再组织竞赛:比谁说的成语多,是书上的加1分,在课外读到的加2分;再比用成语说话,比谁用的准确贴切,每用一个加1分,用几个说一段话加3~5分;最后老师出示一段描述人多的文字,学生抢答——填成语。这样的作业,学生做起来兴趣盎然,而且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为了保证效果,老师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将竞赛的内容有选择的整理。又如两个警句,引导学生理解之后,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实际,举举例子、讲讲故事,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一个写几句来劝戒某人。当然,课文不同,练习中的题型不同,我们设计的作业从内容到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表演、绘制、演讲、评议、采访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选择。

兴趣是激发学生喜欢作业的内在动力,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作业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在坚持作业目的前提下追求新颖,增强趣味性,让学生面对作业跃跃欲试,不吐不快。

三、情真意切,体现人文性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一份好的课堂作业,应该能扣住一个“情”字,延续课文的情感,强化得到的熏陶,进一步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比如学习了《天鹅的故事》,我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有的介绍了自己由这一课所认识到的天鹅的形象,对老天鹅表现出的勇敢、坚强表示钦佩,还表达了希望更多地了解天鹅的愿望;有的谈到自己对学习的认识,认识到个人成功与相互合作之间的联系;有的对文章涉及的人物作了一番评论,还表现出对天鹅生存环境的关心。

四、学以致用,突出实践性

“语言学习与言语实践脱节,学生所学习的语言文字是纯符号性的,是脱离了精神之血的‘僵尸’,语言不与精神同构,就不能在心中生根”。作业设计应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比如学习了《小镇的早晨》后,让学生运用作者描写小镇早晨的方法(总—分结构),介绍我们的校园,介绍自己的一家;学了《明天,我们毕业》,不要求学生说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而围绕其中的一句话,回忆我们的小学生活,写下最难忘的经历,记述最动人的瞬间,表达最美好的情谊……这样的作业也许不能当堂完成,需要向课后适当延伸,但是学生乐意做,不嫌苦。他们能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在学以致用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学习动机得到了加强。

有质量的课堂练习不该是一味地照搬课本上的思考题,或者从哪本课外书上临时选择几条,而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不该是一样的面孔频繁出现,一样的要求总是见面,而是有新鲜感、有层次性、有吸引力、有挑战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杨金林《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页。

[3]《语文课程标准》。

标签:;  ;  ;  

如何让语文课堂练习充盈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