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弱势群体”主导的异质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以社区规划营建为例

美国“弱势群体”主导的异质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以社区规划营建为例

论文摘要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国外众多国家大兴“社区发展计划”,孕育出“社区规划”,成为城市规划学科分支之一;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也正式作为一个学术命题成长起来,因此也产生社会各界对于“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的关注研究及实践。二者看似归属两个学科,但实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有的社会学属性为其交叉点。按照福柯、列斐伏尔等社会学家对于这种社会空间生成的理解,城市空间是社会各利益角色权力较量关系的表征,那么公众参与社区空间生产沿革至今,表象背后的实质——包括政府、社区民众与其他权力角色间的角逐又产生了怎样的转变?原始的自上而下的权力金字塔正在崩塌,转向多元并置对抗格局,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又要如何面对这场角色的更替?时下,以美国为代表,在一系列在公众参与方面有着先进理论思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家社会中,以各种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机构引领的自组织社区规划行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这正是本文的一大切入点。立足于公众参与模式的发展研究,本文摆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单纯的技术层面研究的窠臼,从社会微观权力的视角剖析公众参与背后的深层机制:以美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模式沿革分化为参照物,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现阶段社区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差距与优劣势,研究探索其中的本质问题,并以时代的信息化特征为依据展望未来参与实践之路。围绕这些问题,文章从以下分五部分展开了分析和讨论。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了研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乃至社区规划的缘起,意义的说明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理论梳理,以20世纪以来国内外对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学术研究理论为主要内容。首先,本章从定义、价值以及社会权力空间等角度对“公众参与”进行概念界定与剖析;其次,本章以历史时间沿革为线索,分国外与国内两个领域列举公众参与在规划领域的重要理论成果。第三部分为实践陈述,着眼20世纪美国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乃至社区规划的实践发展历程以及模式转型。借鉴“他组织”与“自组织”这一对哲学概念,本章按照自上而下的传统参与模式与自下而上的新型协作参与模式两种不同社会主体主导的参与类别,通过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分别总结其实践经验教训。第四部分为国内现状陈述与分析,观照前文所述的美国参与现状,并引香港这一特殊区域的参与实践作参照对比,分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两层面,揭示我国参与规划暂处落后状态的深层机制原因;同时列举国内参与实践中新生的先进案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参与发展道路。第五部分为补充与总结,首先强调前文所述的新型参与模式的成长中,除新生的社会权力运作机制的内因外,随时代孕育而出的技术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外因,因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力量是促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极大助力。最后总结前文所述观点,落脚于“将密度人性化”,提出了通过经验研究与规划设计者的角色转型进一步发展公众参与社区规划乃至城市规划的希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基于问题导向
  • 1.5.2 基础理论系统研究与典型事件经验分析结合
  • 1.5.3 论文框架设计
  • 第二章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相关理论梳理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定义
  • 2.1.2 核心概念——“公众”界定
  • 2.1.3 核心价值界定
  • 2.1.4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权力空间——以“异托邦”与“日常生活批判”为例
  • 2.2 公众参与理论综述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3 小结
  • 第三章 美国公众参与实践发展经验
  • 3.1 “他组织”与“自组织”
  • 3.2 “他组织”公众参与
  • 3.2.1 20 世纪初的公众参与萌芽
  • 3.2.2 20 世纪20 至50 年代公众参与意味渐浓
  • 3.2.3 20 世纪60 年代公众参与正式问世
  • 3.2.4 20 世纪80 年代后公众参与蓬勃发展与转型
  • 3.3 “自组织”公众参与
  • 3.3.1 合作居住(Cohousing)
  • 3.3.2 C?亚历山大的参与式规划实践
  • 3.3.3 泰迪?科鲁兹工作室Estudio Teddy Cruz 的参与式规划实践
  • 3.4 小结
  • 第四章 国内社区规划公众参与现状与分析
  • 4.1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现状概述
  • 4.1.1 管窥“一国两制”下的两种典型参与现象
  • 4.1.2 审视与反思
  • 4.2 我国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4.2.1 社区规划的社会性
  • 4.2.2 社区与居住区的重叠
  • 4.2.3 先声——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在行动
  • 4.3 小结
  • 第五章 展望:有效利用时代信息技术,将密度人性化
  • 5.1 电子参与E-Participation
  • 5.2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
  • 5.3 虚拟现实技术( VR )
  • 5.4 数据库技术Data Base
  • 5.5 芝加哥Pilsen 社区规划案
  • 5.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响应[J]. 建材与装饰 2020(02)
    • [2].《城市规划(英文版)》订阅回执表[J].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9(04)
    • [3].《国际城市规划》2019年1—6期(总第169—176期)总目次[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06)
    • [4].40年发展回眸——《国际城市规划》的变与不变[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06)
    • [5].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4)
    • [6].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新通信 2019(23)
    • [7].《城市规划》杂志2019年总目次[J]. 城市规划 2019(12)
    • [8].浅析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7)
    • [9].智慧化城市规划思路探讨[J]. 科技资讯 2019(34)
    • [10].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新时期《城市规划原理》教改——以厦门工学院(独立学院)为例[J]. 福建建筑 2020(02)
    • [11].浅谈城市规划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影响因素[J]. 财富时代 2020(01)
    • [12].多媒体技术在城市规划馆中的应用[J]. 西部皮革 2020(06)
    • [13].激活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的联系构建以公共健康安全为导向的城市规划[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3)
    • [14].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 智能城市 2020(04)
    • [15].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6)
    • [16].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J]. 建筑实践 2019(12)
    • [17].近现代长春城市规划的主流文化脉络浅析[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3)
    • [18].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居舍 2020(07)
    • [19].浅谈园林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研究[J]. 居舍 2020(06)
    • [20].大数据下的城市规划变迁——评《城市规划大数据理论与方法》[J]. 水利水电技术 2020(03)
    • [21].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J]. 城市规划 2020(01)
    • [22].《国际城市规划》创刊40周年“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评选结果公告[J]. 国际城市规划 2020(02)
    • [23].“海绵城市”在道路设计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20(12)
    • [24].浅谈城市规划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影响因素[J]. 财富时代 2020(03)
    • [25].浅谈共享经济驱动的共享城市规划[J]. 财富时代 2020(03)
    • [26].城市规划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分析[J]. 中国新通信 2020(07)
    • [27].生态文明视域下提升城市规划科学性的关键要素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02)
    • [28].国家制度改革下的我国城市规划适应逻辑与路径[J]. 中国名城 2020(05)
    • [29].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 乡村科技 2020(10)
    • [30].基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城市规划反思——以厦门市为例[J]. 福建建筑 2020(05)

    标签:;  ;  ;  ;  

    美国“弱势群体”主导的异质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以社区规划营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