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源链球菌感染雏鸭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鸭源链球菌感染雏鸭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论文摘要

用鸭源链球菌经皮下、肌内、口服、脚蹼、关节腔和静脉途径,其中静脉途径采用3个不同剂量,分别接种6日龄雏鸭,观察各组雏鸭接种后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于接种后第4 d、7 d、14 d、21 d、28 d采取外周血,测定外周血TANAE+细胞检测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于接种后第28 d剖杀试验鸭,观察试验鸭各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肝脏的细菌分离、脾脏IgY+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及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研究结果显示,皮下组雏鸭发病率60%,死亡率10%。肌内组雏鸭发病率60%,未见死亡。脚蹼组发病率10%,未见死亡。高剂量静脉组雏鸭在接种后18 h发生细菌栓塞性死亡,中剂量静脉组发病率20%,未见死亡。皮下组和肌内组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为:心内膜炎,肝脏、脾脏、肾脏有局灶性坏死。皮下组雏鸭TANAE+在接种后第4 d、7 d、14 d、21 d、28 d降低,肌内组和脚蹼组雏鸭TANAE+在接种后第4 d降低,口服组雏鸭TANAE+在接种后第28 d降低,中静脉组雏鸭TANAE+在接种后第4 d、7 d降低。皮下组雏鸭RBC-C3bRR花环率在接种后第4 d、7 d降低,RBC-ICR花环率从接种后第7 d开始升高。脚蹼组雏鸭RBC-C3bRR花环率和RBC-ICR花环率在接种后第7 d分别降低和升高。中剂量静脉组C3bRR花环率在接种后第4 d、7 d降低,ICR花环率在第4 d、7 d、14 d、21 d、28d升高。肌内组雏鸭RBC-C3bRR花环率在接种后第14 d、21 d、28 d升高,RBC-ICR花环率从接种后第7 d开始升高。口服组雏鸭RBC-C3bRR花环率在接种后第14 d、21 d、28 d升高,RBC-ICR花环率在接种后第21 d、28 d升高。皮下组和肌内组雏鸭脾脏IgY+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下降。皮下组和肌内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升高。脚蹼组雏鸭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升高。除口服组不能分离到细菌外,其余各感染组均能分离到细菌,且细菌分离率随接种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低剂量静脉组、关节腔组雏鸭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复制雏鸭人工感染链球菌病的病理模型的较好途径为皮下和肌内途径。经皮下、肌内注射鸭源链球菌后,试验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禽类链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 1.1 禽类链球菌病的发生情况
  • 1.2 链球菌的分类
  • 1.3 链球菌的基本特性
  • 1.4 禽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
  • 1.5 禽链球菌病的病理变化
  • 1.6 禽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 2 家禽的免疫细胞
  • 2.1 红细胞
  • 2.2 T淋巴细胞
  • 2.3 B淋巴细胞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静脉接种链球菌对雏鸭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菌株及主要试剂
  • 1.2 培养基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 1.2.1 培养基的配制
  • 1.2.2 外周血T细胞ANAE染色相关溶液的配制
  •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关溶液的配制
  • 1.3 仪器设备
  • 1.4 动物试验
  • 1.4.1 菌液准备
  • 1.4.2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4.3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观察
  • 1.4.4 样品采集与保存
  • 1.4.5 免疫功能的测定
  • 1.4.6 细菌学检查
  • 1.4.7 免疫器官指数
  • 1.4.8 组织病理学观察
  • 1.5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
  • 2.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 ANAE+细胞检测率的测定结果'>2.2 外周血TANAE+细胞检测率的测定结果
  • 3bRR花环率和ICR花环率测定结果'>2.3 红细胞C3bRR花环率和ICR花环率测定结果
  • +抗体生成细胞检测结果'>2.4 脾脏IgY+抗体生成细胞检测结果
  • 2.5 细菌学检查结果
  • 2.6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结果
  • 2.7 病理学观察结果
  • 3 讨论
  • 3.1 静脉接种链球菌对雏鸭免疫功能的影响
  • 3.1.1 静脉接种链球菌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
  • 3.1.2 静脉接种链球菌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3.1.3 静脉接种链球菌对雏鸭脾脏IgY+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
  • 3.2 链球菌在雏鸭体内的分布规律
  • 3.3 静脉接种链球菌对雏鸭免疫器官的影响
  • 3.4 静脉接种链球菌对雏鸭的致病性
  • 4 结论
  • 第三章 不同途径接种链球菌对雏鸭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2.2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观察
  • 1.2.3 样品采集
  • 1.2.4 免疫功能的测定
  • 1.2.5 细菌学检查
  • 1.2.6 免疫器官指数
  • 1.2.7 组织病理学观察
  • 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
  • 2.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 ANAE+细胞检测率的测定结果'>2.2 试验鸭外周血TANAE+细胞检测率的测定结果
  • 3bRR和ICR测定结果'>2.3 红细胞C3bRR和ICR测定结果
  • +抗体生成细胞检测结果'>2.4 脾脏IgY+抗体生成细胞检测结果
  • 2.5 细菌学检查结果
  • 2.6 试验鸭免疫器官指数测定结果
  • 2.7 病理学观察结果
  • 3 讨论
  • 3.1 不同途径接种链球菌对雏鸭免疫功能的影响
  • 3.1.1 不同途径接种链球菌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
  • 3.1.2 不同途径接种链球菌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3.1.3 不同途径接种链球菌对脾脏IgY+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
  • 3.2 链球菌在雏鸭体内的分布规律
  • 3.3 不同途径接种链球菌对雏鸭免疫器官的影响
  • 3.4 不同途径接种链球菌对雏鸭的致病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鸭源链球菌感染雏鸭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