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注释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易烨婷[1](2022)在《近四十年来中学语文注释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注释是语文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工具。近四十年来,国内对于注释的研究成果颇丰,大致分为整体性、专题性两个层面,整体性研究侧重于对注释的功能、原则、特征等展开宏观层面的研讨,而专题性研究主要是对注释的特定内容、存在问题、使用现状等进行微观层面的考察。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教材注释的研究仍有待提升,可以从加强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的研究、深入注释原则及方法的探讨、推动语文教材注释专着的形成、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几个方面继续展开。
陈诗萍[2](2021)在《基于言文融合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
谢富文[3](2021)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统编本与人教版古诗文注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时代以来,伴随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稳步推进与实施,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从世纪之初的实验阶段已步入到了如今的深化阶段。2019年9月,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那么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与之前使用的其余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古诗文注释上有何异同呢?为何会出现这些异同呢?一线教师是否注意到了这些异同呢?一线教师又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异同来增进教学效果呢?由此,本研究对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古诗文相同篇目的注释异同进行的比较研究,既是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修订提供相应的信息反馈,也是对高中语文教材运用的细致研讨,更是对高中语文教材研究的当代史书写。本研究将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对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古诗文相同篇目的注释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围绕选题缘由与背景等三个方面展开,为本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两版教材古诗文相同篇目注释异同比较,为本研究的重点部分。其中包括统编本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诗文篇目基本概貌分析、统编本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诗文相同篇目基本概貌分析与古诗文注释异同比较分析三个方面,为下文的比较结果分析提供材料佐证。第三部分则为比较结果分析及对统编本高中语文古诗文注释编写与使用建议。此部分围绕上一部分的研究结果,在总结两版古诗文注释异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并从教材编写修订、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三个方面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统编本高中语文古诗文注释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充分利用教师教学用书与新媒体网络,为教材使用者明确注释变化及原因;二是要加强数字化教材建设,建立教材语料库,为教材使用者研究注释变化提供帮助;三是要在教学时关注不同版本注释的差异性,利用好注释资源,为教学画龙点睛;四是要在完成练习与分析试题时,回归教材注释,结合教材与练习对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与比较。第四部分为结语,在总结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观点的基础上,反思了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肖聂聂[4](2021)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注释系统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王国慧[5](2021)在《初中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中心》文中指出在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同时提出,这一工作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爱国、处世、修身为重点。而文言文恰恰是承载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文言文教学就成为了师生共同学习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文言文教学就具有了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故而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这一阶段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也势在必行。本论文通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梳理,将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分类,并对文言文篇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再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在文言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现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相关概念界定及教材中文言文的选编情况”。对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与文言文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了概念界定,并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39篇文言文根据篇目分布、朝代和文体进行梳理,发现八年级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文言文篇目最多,先秦选文占大多数,文体也是丰富多样的。第二章为“部编版初中文言文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对部编版初中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在家国情怀方面,主要表现为热爱家庭、思乡怀古,热爱山河、寄情山水,热爱国家、为国奉献;在社会关爱方面,主要表现为以民为本、仁政爱民,互帮互助、团队协作;在人格修养方面,主要表现为自强不息、勤奋好学,智勇兼备、临危不惧,诚实守信、求真务实,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第三章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现状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在学生方面体现为重视程度不够和理解能力不足;在教师方面体现为教学内容偏重字句讲解,教学方法不够多元,教学评价侧重于知识性。第四章为“初中文言文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通过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必须对现阶段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优化,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策略。通过学生课前查阅作者信息与创作背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和跨学科、跨领域去延伸文化这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活用文言比较的教学方法和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来培育学生的社会关爱精神;通过创设文言情境、重视文言选文联系、诵读品味文言语句和多维度进行教学评价来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
田媛[6](2020)在《部编初中语文古诗文中动植物词语注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主要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注释部分出现的动植物词语。着重分析教材里古诗文中动植物注释的意象性,探讨动植物注释中部分存在的注释内容当注未注、不当注而注、注释不严密以及注释重出等问题,同时研究动植物的注释原则。希望对教材注释体系的完善和提高有一定参考意义。当下,学术界单独研究动植物意象的论文较为常见,但针对现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的动植物注释研究基本没有。笔者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注释部分关于动植物的词语注释进行不同角度、多层面、多视角分类整理,用严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从这些分析之中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建议措施。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分别进行论述。论文的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文献综述还有研究的价值、意义和方法。本文分别用四章来论述论文的核心内容。第一章主要概括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选文和其中的动植物词语注释,里面涵盖了现下主流版教材中的古诗文选文、古诗文内动植物词语注释的情况分析。第二章则是对部编版教材中的动植物词语注释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古诗文中动植物词语的本意注释、古诗文中动植物词语的意象性注释分析。第三章针对部编版教材中动植物词语注释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其成因进行相对应的分析。第四章探讨了部编版教材中动植物词语注释与教材注释原则。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其中概述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应建议。
郝佳方[7](2020)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言文注释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阶梯与桥梁。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和语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逐步提高独立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万众瞩目的高考也贯彻着新课标的要求,不仅考查学生基本的文言文句读和理解能力,还注重学生认知、思辨、审美等综合素养的考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不仅涉及字、词、语法等语言学基本知识,还涉及风俗、典制、礼仪等文化学综合要素,绝大部分是科学可靠的,有效克服了文言文教与学过程中的理解障碍。但是,由于教材选文的多元性、编校团队的复杂性、注释原则的争议性、注释体例的分歧性等多重原因,普遍存在注音、释义、术语、体系等各种问题,严重困扰了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业已成为亟待展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其中存在的注音、释义和术语等问题进行穷尽分析,努力寻求科学高效的解决措施。文章分成五个部分,一是绪论,介绍选题缘起、研究对象、研究价值、研究现状等基本情况。二是文言文注释问题阐述,全面梳理注释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注音的缺失、释义的讹误与模糊、术语和体例的混乱与分歧等各种复杂现象。三是文言文注释问题的分析,涉及考据失当、编校不严、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对学生古汉语知识储备了解不足等多种情况。四是文言文注释问题解决策略,从多角度努力寻求训诂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契合,既体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又彰显课堂教学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五是结语,宏观概述文章的整体研究情况,简单交代文章的缺陷与不足,探索今后努力的方向与领域。
杨与婷[8](2020)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同时存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为此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让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起到示范之效。此次新编小学语文教材,相当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增加了文言文的选文篇目。对于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教材并学好文言文成为教师的一大挑战,因此充分研读新版教材后有针对性地教学尤为重要。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14篇文言文。论文从选文和助读系统两方面深入地剖析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选编的优点及不足,最后得出相关选编建议和教学启示,以期为教师们使新教材进行文言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论文共有引言、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引言主要阐述选题的缘由、研究价值、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中,选题的缘由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充分研读新教材中的文言文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效果,但目前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研究较少,可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必要性。论文的研究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论文的主体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论述文言文改编的背景和原因。为了承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完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并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素养,教育部举国家之力提升教材质量,为我们呈现了一版更为科学合理的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第二方面,在具体对比部编本和人教版的文言文的基础上,借助表格分析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选文和助读系统的基本情况。第三方面,总结归纳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的优点,即注重文化传承,强化经典性;遵循认知规律,体现渐进性;渗透学法指导,凸显导向性;整体规划设计,彰显系统性。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在于相同注释的反复出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第四方面,笔者根据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的不足之处,提出文言文选编的优化建议,并探讨出几点教学启示:注重寓教于乐,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兴趣;重视朗读教学,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巧用助学系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能力;结合文本拓展,在阅读链接中感受文化。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希望这篇论文一方面可以较为客观地分析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的基本情况,以期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在后期的完善过程中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期待此文能够为小学一线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些许帮助。
王佳玲[9](2020)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文中认为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感悟,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凸显了注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颁布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从设计理念到具体的设计环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而言,不论是注释的数量还是内容,都有了不小的调整与改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却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注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承担怎样的角色,决定了教材应当选取哪些内容作注,又或是应当如何作注的问题,这取决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的定位和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所要达到的标准。本研究以“提升学生的文言能力”和“培养语文素养”作为出发点,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注释分为语言类和文化类,同时明确各类注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语言类注释在于提升学生的文言能力,而文化类注释则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此完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内容,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用。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绪论主要明确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思路,同时对现有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对研究结果有大致的了解。第二章主要是介绍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的内容:包括类型、数量等以及明确它们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三、四章即对上述注释按不同的分类展开研究,第三章主要针对语音注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第四章则是针对词汇、语法注释的研究,每章又依据具体的问题展开论述:就语音注释而言,研究内容包含语音注释的完整性、规范性系统性问题;字词语法注释包括注释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简明性问题、语法注释的统一性等,同时在每个问题下面又结合教材中出现的具体实例划分为若干小点;第五章主要是针对文化意蕴较强的注释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常识的丰富性等几个方面。第六章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教材的编写及使用建议,具体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三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统筹兼顾以此来更大效用地发挥注释的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王贇[10](2020)在《高中教材《氓》注释研究 ——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文中认为《氓》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当中,而《诗经》诞生的年代相较于大部分文学作品而言都更为久远,因此字句也就更为晦涩难懂,学生更需要借助课下注释来读懂本诗,进而把握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因此,研究《氓》这一篇目的注释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当前学术界有关古诗文注释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然而单独把《氓》作为研究对象的却寥寥无几。关于《氓》的研究,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教学设计或个别字词的音形义层面,对不同版本教材注释内容不同的比较研究就更为稀少。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间的差异为切入点对《氓》的课下注释进行研究,旨在为教材的编写和本文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建议。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论证比较分析两种版本教材《氓》选篇课下注释的必要性。接着从注释的数量与内容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版教材课下注释的不同,比较后发现:两版教材注释大体一致,但也有一版作注而另一版未作注、同一注释对象作注内容不同等现象。第二章为论文重点章节,侧重从注音、字词释义两个角度探讨人教版、苏教版《氓》一文注释存在的问题。在注音方面,《氓》一文注释存在不当注而注、未解释读音变化发生的原因等问题。在字词释义方面,则存在注释术语混用、注释存在分歧、注释存在偏误等。此外还对注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第三章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分别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在教材编写方面,编写者应该明确统一的注释标准、限定清晰的注释内容、听取专家和师生的意见及建议;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培养自身批判性思维、利用差异推进学生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会利用大型工具书等;在学习方面,学生要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自主扩大课外阅读数量。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表明了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二、文言文注释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言文注释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近四十年来中学语文注释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整体性研究 |
(一)对某一版本教材注释的研究 |
(二)对不同版本教材注释的比较研究 |
(三)对注释原则的研究 |
(四)对注释分类的研究 |
(五)对注释功能的研究 |
(六)对注释方法的研究 |
二、专题性研究 |
(一)对某一类古诗文注释内容的研究 |
(二)对某册教材或某篇课文中具体词句注释的勘误 |
(三)对注释术语的研究 |
(四)对注释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五)对注释所存在问题的归纳研究 |
三、不足与展望 |
第一,加强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释的研究及版本比勘。 |
第二,深入注释编注原则与方法的探讨。 |
第三,推动语文教材注释的系统性研究。 |
第四,加强交互学科研究。 |
(3)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统编本与人教版古诗文注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1.研究缘起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核心概念界定 |
2.研究现状 |
3.综述总结 |
(三)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二、统编本与人教版必修教材古诗文相同篇目注释异同比较 |
(一)统编本必修教材古诗文篇目基本概貌 |
(二)人教版必修教材古诗文篇目基本概貌 |
(三)统编本与人教版必修教材古诗文相同篇目基本概貌 |
(四)统编本与人教版必修教材古诗文相同篇目注释异同比较 |
1.编排版式的比较:突破排版,由紧接排列到分栏编排 |
2.注释数量的比较:有增有减,总体变化不大 |
3.注释内容的比较:有破有立,凸显规范性与时代性 |
三、比较结果分析及对统编本高中语文古诗文注释编写与使用的建议 |
(一)比较结果分析 |
1.两版古诗文注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继承性 |
2.统编本古诗文注释更具艺术性、规范性与科学性 |
(二)编写建议 |
1.充分利用教师教学用书与新媒体网络,明确变化及原因 |
2.加强数字化教材建设,建立教材语料库 |
(三)使用建议 |
1.教师教学:关注差异性,利用好注释资源,为教学画龙点睛 |
2.学生学习:完成练习与分析试题时回归教材,结合注释进行比较归纳 |
四、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初中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教材中文言文的选编情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国传统文化 |
二、文言文与文言文教学 |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
第二节 教材中文言文的选编情况 |
一、文言文篇目分布情况 |
二、文言文篇目的朝代及文体 |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第一节 文言文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
一、热爱家庭,思乡怀古 |
二、热爱山河,寄情山水 |
三、热爱国家,为国奉献 |
第二节 文言文中蕴含的社会关爱 |
一、以民为本,仁政爱民 |
二、互帮互助,团队协作 |
第三节 文言文中蕴含的人格修养 |
一、自强不息,勤奋好学 |
二、智勇兼备,临危不惧 |
三、诚实守信,求真务实 |
四、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现状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的对象及意义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第四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
一、分析作者,解读文化 |
二、活动教学,体悟文化 |
三、打破边界,延伸文化 |
第二节 弘扬文化精神,培育社会关爱 |
一、活用文言比较教学,提升学生全面认知 |
二、增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
第三节 推进文化育人,培养人格修养 |
一、创设文言教学情境,打破文言时代阻隔 |
二、重视文言选文联系,推动文言群文教学 |
三、诵读品味文言语句,把握文言所载之道 |
四、多维文言教学评价,提高文言教学效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部编初中语文古诗文中动植物词语注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价值和意义 |
四、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调查法 |
(二) 文本分析法 |
(三) 统计对比法 |
第一章 古诗文选文及动植物词语注释概况 |
第一节 古诗文选文概况 |
一、 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比较 |
(一) 古诗文选文数量和呈现形式 |
(二) 选文主题和体裁 |
(三) 选文的精读和略读 |
二、 部编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比较 |
(一) 选文数量和呈现形式 |
(二) 选文主题和体裁 |
三、 部编版与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比较 |
(一) 选文数量和呈现形式 |
(二) 选文主题和体裁 |
(三) 选文精读与略读 |
第二节 古诗文中动植物词语注释概况 |
一、 各版教材古诗文选文中动植物类数与实际出注量 |
(一) 部编教材问题动植物词语注释概况 |
二、 相同选文在各版教材的注释情况比较 |
第二章 动植物词语注释分析 |
第一节 古诗文中动植物词语的本义注释分析 |
一、 动植物词语本义注释类型 |
(一) 解物 |
(二) 解异名别称 |
(三) 解句子 |
(四) 解历史典故 |
(五) 根据文意进行解释 |
二、 动植物词语本义注释特点 |
第二节 古诗文中动植物词语的意象义注释分析 |
一、 “意象”概念 |
二、 动植物词语的意象义注释类型 |
(一) 解情感意象 |
1. 离别类 |
2. 抒怀类 |
3. 爱情类 |
(二) 解典故 |
(三) 未注解出意象义 |
三、 动植物词语意象性注释的特点 |
(一) 内容情感化 |
(二) 表达形象性 |
第三章 古诗文中动植物词语注释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当注未注及成因分析 |
一、 典故缺失 |
二、 辨析度欠缺 |
三、 意象义缺失 |
四、 文意理解有误 |
第二节 不当注而注和注释不严密及成因分析 |
一、 常用词的常见义作注 |
二、 意象义缺失 |
三、 本义缺失 |
四、 注释不精准 |
第三节 注释重出及成因分析 |
一、 同一年级中前后注释重复 |
第四章 动植物词语注释与教材注释原则探讨 |
第一节 注释原则讨论 |
一、 准确性原则 |
二、 精简性原则 |
三、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
四、 适用性原则 |
第二节 遵循注释原则建议 |
一、 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 |
二、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
三、 注意协调各项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言文注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三)文献综述 |
1.注释宏观研究 |
2.注释词语研究 |
3.注释术语研究 |
4.注释中的传统文化研究 |
5.不同版本教材的注释比较研究 |
一、文言文注释问题阐释 |
(一)注音问题 |
1.生僻字未注音 |
2.变读异类字未注音 |
(二)释义问题 |
1.注释不确 |
2.应注未注 |
3.应明未明 |
4.前后重复 |
5.前后不一 |
(三)术语问题 |
(四)选文出处问题 |
二、文言文注释问题分析 |
(一)考据失当 |
(二)编校不严 |
(三)意译过多 |
(四)缺乏统一规范 |
(五)对学生知识储备了解不足 |
三、文言文注释问题解决策略 |
(一)深入探究训诂材料 |
(二)注重语义注释 |
(三)规范注释体例与术语 |
(四)关注教学实践 |
(五)提高教师训诂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价值 |
1.理论价值 |
2.实践价值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统计分析法 |
3.比较研究法 |
(五)相关概念 |
1.部编本 |
2.人教版 |
3.文言文 |
一、部编本小学文言文的选编背景及原因 |
(一)背景 |
(二)原因 |
1.承载当今社会主流价值 |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3.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素养 |
二、部编本小学文言文选编的基本情况 |
(一)文言文的选文分析 |
1.篇目分析 |
2.篇幅分析 |
3.题材分析 |
(二)文言文的助读系统分析 |
1.单元导语分析 |
2.注释分析 |
3.插图分析 |
4.课后练习分析 |
三、部编本小学文言文选编的评析 |
(一)部编本小学文言文选编的优点 |
1.注重文化传承,强化经典性 |
2.遵循认知规律,体现渐进性 |
3.渗透学法指导,凸显导向性 |
4.整体规划设计,彰显系统性 |
(二)部编本小学文言文选编的不足 |
四、部编本小学文言文选编的建议及教学启示 |
(一)部编本小学文言文选编的建议 |
(二)部编本小学文言文选编的教学启示 |
1.注重寓教于乐,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兴趣 |
2.重视朗读教学,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 |
3.巧用助读系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能力 |
4.结合文本拓展,在阅读链接中感受文化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9)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文言文注释的教材版本研究 |
1.3.2 关于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
1.3.3 关于文言文注释教学研究 |
1.4 概念界定 |
1.4.1 文言文 |
1.4.2 注释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文本分析法 |
1.6.3 统计分析法 |
2 统编版初中文言文注释内容概述及功用 |
2.1 统编版初中文言文注释内容概述 |
2.1.1 文言文注释数量 |
2.1.2 文言文注释类型 |
2.2 文言文注释功用 |
2.2.1 消除隔阂,疏通文意 |
2.2.2 积累知识,学会运用 |
2.2.3 了解过往,传承文化 |
3 统编版初中文言文语音注释研究 |
3.1 语音注释的完整性 |
3.1.1 生僻字未注音 |
3.1.2 通假异读字未注音 |
3.1.3 多音字未注音 |
3.2 语音注释的规范性 |
3.3 语音注释的系统性 |
4 统编版初中文言文字词、语法注释研究 |
4.1 字词注释的完整性 |
4.1.1 难理解的字词未注释 |
4.1.2 古今异义未注释 |
4.2 字词注释的规范性 |
4.2.1 词义和具体语境的关系 |
4.2.2 注句和注字的关系 |
4.3 字词注释的简明性 |
4.3.1 简洁性问题 |
4.3.2 明了性问题 |
4.4 语法注释的统一性 |
5 统编版初中文言文文化注释研究 |
5.1 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
5.2 文化常识的丰富性 |
5.3 地域文化的归属感 |
6 统编版初中文言文注释改进及使用建议 |
6.1 教材编写方面 |
6.1.1 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
6.1.2 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
6.2 教师教学方面 |
6.2.1 建立已有知识的联系 |
6.2.2 探寻重点字词的本源 |
6.2.3 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
6.3 学生学习方面 |
6.3.1 注重积累 |
6.3.2 积极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注音统计表 |
致谢 |
(10)高中教材《氓》注释研究 ——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氓》选篇注释的比较与分析—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 |
第一节 不同版本教材对比研究的必要性 |
第二节 苏教版和人教版《氓》选篇基本情况 |
一、原文内容及注释数量比较 |
二、苏教版及人教版《氓》注释内容比较 |
第二章 高中教材《氓》注释存疑分析—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 |
第一节 字音注释 |
一、注音情况 |
二、注音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字词义注释 |
一、注释术语问题 |
二、注释存在争议 |
三、注释存在偏误 |
四、不当注而注 |
第三节 《氓》注释存疑的原因分析 |
一、古诗文自身的特殊性 |
二、缺乏统一的注释标准 |
三、对学情的错误预估 |
四、教材的倾向性不同 |
第三章 高中教材古诗文注释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一节 关于教材编写的解决策略 |
一、明确统一的注释标准 |
二、限定清晰的注释内容 |
三、定期听取专家和师生的意见 |
四、建立严格的校对体系 |
第二节 关于教师教学的解决策略 |
一、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 |
二、利用差异开展探究学习 |
三、指导学生自主利用工具书 |
第三节 关于学生学习的解决策略 |
一、主动积累文言知识 |
二、提高课外阅读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文言文注释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四十年来中学语文注释研究综述[J]. 易烨婷.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
- [2]基于言文融合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实践研究[D]. 陈诗萍. 集美大学, 2021
- [3]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统编本与人教版古诗文注释比较研究[D]. 谢富文. 大理大学, 2021(08)
- [4]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注释系统的教学策略研究[D]. 肖聂聂.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1
- [5]初中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中心[D]. 王国慧.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6]部编初中语文古诗文中动植物词语注释研究[D]. 田媛.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7]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言文注释问题研究[D]. 郝佳方.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8]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D]. 杨与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D]. 王佳玲.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高中教材《氓》注释研究 ——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D]. 王贇. 喀什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