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SKF83959对纹状体神经元IHVA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目的:近年来发现磷酸肌醇(phosphoinositide, PI)耦联的D1多巴胺受体与经典D1多巴胺受体不同,它所介导的脑内功能尚不明确。SKF83959是该新型受体的特异性激动剂,已有研究表明,SKF83959具有良好的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用且引起的运动障碍等副作用更轻。但其具体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进一步明确该新型受体在脑中所介导的生理功能,本实验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SKF83959对纹状体神经元上高电压激活的钙离子电流(high-voltage activated calcium current, IHVA )的影响。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纹状体神经元上的IHVA,观察SKF83959(0.1-100μM)对IHVA的影响,以及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PLCβ拮抗剂U73122、IP3受体拮抗剂heparin、Ca2+螯合剂BAPTA、calcineurin拮抗剂cyclosporin A(CsA)、L型钙通道阻断剂nifedipine等工具药对SKF83959效应的影响,以明确SKF83959的作用机制。结果:SKF83959(0.1-100μM)浓度依赖性抑制IHVA,这种抑制效应为电压非敏感性。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完全拮抗SKF83959诱导的IHVA抑制,而D2、α、5-HT和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对SKF83959效应几乎不产生影响;PLCβ拮抗剂U-73122、IP3受体拮抗剂heparin、Ca2+螯合剂BAPTA、calcineurin拮抗剂CsA、L型钙通道阻断剂nifedipine均显著拮抗了SKF83959的效应。结论:本实验从电生理角度,首次观察了激活新型PI耦联多巴胺受体对纹状体神经元IHVA的调控。SKF83959可能是通过激活D1受体,由PLCβ/IP3/Ca2+/calcineurin信号途径介导发挥效应。这为进一步认识该新型受体在脑中介导的生理功能提供可靠依据。第二部分SKF83959对纹状体神经元上INa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目的:电压门控性Na+通道是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引发、形成和传导的决定因素,对动作电位的幅度、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纹状体是基底神经节的输入场所,调节纹状体神经元INa在纹状体信息的整合和传递中起关键作用。多巴胺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机制广泛参与INa调节。有关新型PI耦联多巴胺受体是否参与调节INa的文献尚未见,本研究运用膜片钳和Western boltting技术探讨了PI-偶联多巴胺受体激动剂SKF83959对原代培养的纹状体神经元INa的调控及其信号机制。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纹状体神经元上的INa,观察SKF83959(0.01-30μM)对INa的影响,以及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D2受体拮抗剂spiperone、PLCβ拮抗剂U73122、IP3受体拮抗剂heparin、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 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BIM)和chelerythrin等对SKF83959效应的影响,以明确SKF83959的作用机制。结果:SKF83959(0.1-30μM)浓度依赖性抑制INa ,它使INa稳态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而不影响其失活曲线。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显著降低SKF83959诱导的INa抑制,而D2受体拮抗剂spiperone对SKF83959效应不产生明显影响;PLCβ拮抗剂U-73122、PKC抑制剂BIM和chelerythrin显著降低SKF83959的效应。结论:本实验表明,SKF83959可能是通过激活D1受体,由PLCβ/DAG/PKC信号途径介导发挥效应。本实验从电生理角度,首次观察了激活新型PI偶联多巴胺受体对纹状体神经元INa的调控,为进一步认识该新型受体在脑中介导的生理功能提供可靠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高电压激活的钙电流论文; 纹状体论文; 多巴胺受体论文; 神经钙蛋白论文; 电压门控型钠电流论文; 蛋白激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