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下的记忆、生存的书写和沉默的隐喻 ——贾樟柯电影美学探索

关于当下的记忆、生存的书写和沉默的隐喻 ——贾樟柯电影美学探索

论文摘要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位置特殊,意义突显。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贾樟柯的《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五部艺术电影的原型母题的解析,视觉图谱的解读,电影符号的解构,将其作品纳入代群的比较与宏观的视野下,深入系统地阐释贾樟柯独特的电影美学内涵和丰富的电影审美意义。本文分三部分书写:第一章以“原型”理论为基点进入贾樟柯电影母题的探索,从“故乡的记忆”、“生存的尊严”、“焦虑的情绪”三部分挖掘贾樟柯电影中粗粝的生活质感与执著的生命尊严背后,是电影书写的诚意和人道主义的关怀;第二章通过对贾樟柯电影视觉图谱的解读,从“精神纪实的体验”、“‘缺席’的隐喻”、“互文的书写”三部分揭示其影像意义不仅在于文献价值——变迁中国的真实记录,也以对被“遮蔽”人群精神世界的纪实提供了观察时代和社会的不同视角;第三章运用“符号学”原理,对贾樟柯电影中独特的美学符号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解读其电影思维与心理结构中“有意味的形式”与“有形式的意味”。全文通过对贾樟柯艰辛的电影探索之路的梳理,从而映射中国当代艺术电影的美学新走向,新期待,新精神。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原型母题
  • 第一节 故乡的记忆
  • (一) 故乡的“镜像”
  • (二) 诗意的栖居
  • 第二节 生存的尊严
  • (一) “凝视”“沉默的大多数”
  • (二) 担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第三节 焦虑的情绪
  • (一) 时间的流动
  • (二) 空间的对立
  • (三) 超现实的荒诞
  • 第二章 视觉图谱
  • 第一节 精神纪实的体验
  • 第二节 “缺席”的隐喻
  • 第三节 互文的书写
  • 第三章 电影符号
  • 第一节 音乐——有意味的形式
  • (一) 用音乐标注时代
  • (二) 用音乐传递深情
  • 第二节 声响——“有形式的意味”
  • (一) 广播——“不能放过的声音”
  • (二) 电视中的声响——“权力话语”
  • (三) 噪音——沉默与呐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关于当下的记忆、生存的书写和沉默的隐喻 ——贾樟柯电影美学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