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山词研究

遗山词研究

论文摘要

遗山词代表了金元词的最高成就。二十世纪以来,词学界多从思想内涵、艺术风格、词学主张、词史地位等视角,对遗山的词学成就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和研究。然遗山作为金元词坛的巨擘,在宋金元词的交融、沟通、流变和延续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和至为关键的作用,在中国词史上理应占得显著的一席。遗山论词尊苏、辛,重情性,崇尚自然真淳,讲究含蓄隽永,又不弃婉约清新,故其词言情述怀,往往能率真自然;含蓄委婉,韵味深隽;且能用俗为雅,雅俗兼备。金元词坛宗唐之风炽盛,金元词人从用字、用句、用意等不同角度全面学唐。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大诗人尤得喜好,特别是杜甫备受尊崇,在金元词人的作品中尊杜用杜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在“以唐人为指归”的风气下,遗山搦笔填词自是为唐风所沾染,词集中拈用唐人诗句者所在多有,其结果使他的词篇蕴藉和婉,与宋代词人周邦彦檃括唐诗后的浑厚和雅交相辉映。当然,遗山词宗唐最为成功的地方表现在他对杜甫诗歌的接受和融化。饱经沧桑的人生经历、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使得遗山把杜甫作为自己诗词创作时规模、取法的对象。遗山不仅诗可称“杜陵嗣响”,其词亦堪称“杜陵嫡派”。在他的词集中大量采用、熔铸老杜诗句自不必说,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大量地融入杜诗,把杜诗的诸种风格特别是老杜雄浑沉郁、激昂顿挫等主导风格化入词中,并切实地为表情达意服务。总之,他的词颇得老杜神韵。这与周邦彦追求格律的拗折而近于老杜又是很不相同的。而在学杜这一点上遗山尤可与辛弃疾称为同调。对这么一个重要词人的研究理所当然地还要以较为深厚信实的文献整理为基础,其中包括版本的梳理、作品的系年、作品的校勘笺注等等。遗山词集名《遗山乐府》,又名《遗山先生新乐府》,其版本主要有一卷本、三卷本、五卷本等三个不同的系统,在词篇数目、词作编序、词前小序、部分文字等方面,都有些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至于《遗山乐府》中某些词的作年,完全可以通过以词证词、以诗证词、以文证词以及对作品具体解读等比较实用的方法,作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解释。一部《遗山乐府》存词三百八十馀首,汇集多种版本加以校勘,在此前提下逐篇笺其本事出处、释其典章制度、注其人名、地名等,如此,作品研究、理论阐释也就有了既厚实又可靠的文献根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上编 考证篇
  • 第一章 遗山词研究之现状
  • 第一节 初具规模的词集整理
  • 第二节 全面平实的作品研究
  • 一、思想内涵
  • 二、艺术风格
  • 三、词学主张
  • 四、词史地位
  • 第二章 《遗山乐府》版本源流考
  • 第一节 一卷本《遗山乐府》
  • 第二节 三卷本《遗山乐府》
  • 一、《疆村丛书》本
  • 二、《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
  • 第三节 五卷本《遗山乐府》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遗山乐府》作年考
  • 第一节 元遗山的生平与他的词创作
  • 第二节 遗山早年期词篇作年考
  • 一、现存最早的词篇——《摸鱼儿》(恨人间)
  • 二、《江城子》(旗亭谁唱渭城诗)的作年
  • 第三节 遗山壮年期词篇作年考
  • 一、《水调歌头》(滩声荡高壁)之作年
  • 二、同调(相思一尊酒)之作年
  • 三、同调(牛羊散平楚)之作年
  • 四、《水龙吟》(少年射虎名豪)之作年
  • 五、《最高楼》(商於路)之作年
  • 六、《满庭芳》(妆镜韶华)之作年
  • 七、《八声甘州》(许君祠)之作年
  • 八、《清平乐》(垂杨小渡)之作年
  • 第四节 遗山中年期词篇作年考
  • 一、《木兰花慢》(拥都门冠盖)之作年
  • 二、《江城子》(河山亭上酒如川)之作年
  • 三、《沁园春·除夕二首》之作年
  • 四、关于《八声甘州》(玉京岩)的作年
  • 五、《浣溪沙》(绿绮尘埃试拂弦)之作年
  • 六、《南乡子》(少日负虚名)之作年
  • 第五节 遗山晚年期词篇作年考
  • 一、《木兰花慢》(赋招魂九辩)之作年
  • 二、《前调·游三台二首》之作年
  • 三、《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之作年
  • 四、《鹧鸪天》(临锦堂前春水波)之作年
  • 五、《清平乐》(悲欢聚散)之作年
  • 六、前调(琼枝瑶草)之作年
  • 七、《谒金门》(罗衾薄)之作年
  • 八、《感皇恩》(天外想春来)之作年
  • 九、《太常引》(东园歌管日相娱)之作年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中编 论述篇
  • 第四章 遗山词发微
  • 第一节 遗山词的词史地位
  • 一、在宋金词沟通中的遗山词
  • 二、在金元词延续中的遗山词
  • 三、为明清时代所接受的遗山词
  • 第二节 遗山词的独特性
  • 一、元遗山是在具体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词创作的金代最重要的词人
  • 二、与元遗山的词学主张相联系,其词往往体制兼备
  • 三、遗山词之融化唐诗与学杜
  • 四、遗山之“史”意识对其词创作亦有莫大的影响
  • 五、金元之际文人歌酒狎妓风气在遗山词中时有反映
  • 六、清代两大词评家论遗山词之细微差别,恰可显现其独特性
  • 第五章 遗山的词学理论及其词创作
  • 第一节 遗山中年时期的词学观
  • 一、渊雅深厚——遗山心目中的宋词
  • 二、兼容豪放与婉约——遗山的词学立场
  • 第二节 遗山晚年时期的词学观
  • 一、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词体创作论
  • 二、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词贵天然论
  • 三、洒然而笑、慨焉以叹——词体感发论
  • 第三节 遗山词与他的词学理论主张
  • 一、吟情咏怀,率真自然
  • 二、含蓄蕴藉,韵味隽永
  • 三、用俗为雅,雅俗兼备
  • 第六章 宗唐风气下的遗山词
  • 第一节 “以唐诗为指归”的金元诗坛
  • 第二节 遗山融唐诗入词之特色
  • 一、金元词人喜用唐人诗
  • 二、遗山融唐诗入词概况
  • 三、遗山词融化唐诗之特色
  • 第三节 遗山词之尊杜学杜
  • 一、“学至于无学”——遗山的杜诗学理论
  • 二、尊杜学杜对遗山词风的浸染
  • 三、遗山词之学杜与清真词之学杜
  • 四、遗山词之学杜与苏、辛同归一途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下编 文献整理篇
  • 凡例
  • 《遗山乐府校注》卷一
  •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 二 (滩声荡高壁)
  • 三 (石坛洗秋露)
  • 四 (云山有宫阙)
  • 五 (长安夏秋雨)
  • 六 (空漾玉华晓)
  • 七 (黄河九天上)
  • 八 (相思一尊酒)
  • 九 (形神自相语)
  • 十 (苍烟百年木)
  • 十一 (牛羊散平楚)
  • 摸鱼儿(笑青山)
  • 二 (恨人间)
  • 三 (问莲根)
  • 木兰花慢(流年春梦过)
  • 二 (拥都门冠盖)
  • 三 (赋招魂九辩)
  • 四 (对西山摇落)
  • 五 (拥岩岩双阙)
  • 六 (渺漳流东下)
  • 水龙吟(少年射虎名豪)
  • 二 (旧家八月池台)
  • 三 (素丸何处飞来)
  • 四 (接云千丈层崖)
  • 五 (百年同是行人)
  • 沁园春(腐朽神奇)
  • 二 (再见新正)
  • 贺新郎(赴节金钗促)
  • 最高楼(商於路)
  • 玉漏迟(淅江归路杳)
  • 满江红(天上飞乌)
  • 二 (老树荒台)
  • 三 (江上窪尊)
  • 四 (汉水方城)
  • 五 (元鼎诗仙)
  • 六 (画戟清香)
  • 七 (枕上吴山)
  • 八 (一枕馀酲)
  • 念奴娇(云间太华)
  • 永遇乐(绝壁孤云)
  • 声声慢(林间鸡犬)
  • 《遗山乐府校注》卷二
  • 石州慢(击筑行歌)
  • 二 (儿女篮舆)
  • 洞仙歌(青钱白璧)
  • 二 (黄尘鬓发)
  • 满庭芳(妆镜韶华)
  • 八声甘州(许君祠)
  • 二 (玉京岩)
  • 江城子(蜀禽啼血染冰蕤)
  • 二 (姚家池馆魏家邻)
  • 三 (醉来长袖舞鸡鸣)
  • 四 (春风花柳日相催)
  • 五 (草堂潇洒淅江头)
  • 六 (司花著意压春魁)
  • 七 (纤条嫋嫋雪葱笼)
  • 八 (众人皆醉屈原醒)
  • 九 (二更轰饮四更回)
  • 十 (河山亭上酒如川)
  • 十一 (来鸿去燕十年间)
  • 十二 (旗亭谁唱渭城诗)
  • 十三 (河堤烟树渺云沙)
  • 十四 (行云冉冉度关山)
  • 三奠子(上高城置酒)
  • 二 (怅韶华流转)
  • 行香子(漫漫晴波)
  • 感皇恩(金粉拂霓裳)
  • 二 (梦寐见并州)
  • 促拍丑奴儿(朝镜惜蹉跎)
  • 二 (朱麝掌中香)
  • 三 (无物慰蹉跎)
  •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 二 (苎萝坊里青骢驻)
  • 婆罗门引(素蟾散彩)
  • 江梅引(墙头红杏粉光匀)
  • 玉楼春(吹台萧瑟行云暮)
  • 定风波(白水青田万顷秋)
  • 二 (白发相看老弟兄)
  • 蝶恋花(一片花飞春意减)
  • 二 (牢落羁怀愁有信)
  • 三 (负郭桑麻秋课重)
  • 临江仙(今古北邙山下路)
  • 二 (世故迫人无好况)
  • 三 (自笑此身无定在)
  • 四 (邂逅一尊文字饮)
  • 五 (明月清风无尽藏)
  • 六 (一段江山英秀气)
  • 七 (自笑此身无定在)
  • 八 (世事悠悠天不管)
  • 九 (醉眼纷纷桃李过)
  • 十 (荷叶荷花何处好)
  • 十一 (紫玉双华相照映)
  • 十二 (阿楚新来都六岁)
  • 十三 (昨日半山亭下醉)
  • 十四 (夏馆秋林山水窟)
  • 十五 (试上古城城上望)
  • 江月晃重山(塞上秋风鼓角)
  • 虞美人(桐阴别院宜清昼)
  • 二 (樱桃元是仙郎种)
  • 小重山(醉尽春风意未阑)
  • 二 (酒冷灯青夜不眠)
  • 鹊桥仙(孤根渐暖)
  • 二 (梨花春暮)
  • 三 (槐根梦觉)
  • 惜分飞(人见何郎新来瘦)
  • 南乡子(一雨浣年芳)
  • 二 (烟草入西州)
  • 三 (风雨送春忙)
  • 四 (少日负虚名)
  • 五 (幽意曲中传)
  • 六 (楼观郁嵯峨)
  • 七 (促坐烛花红)
  • 八 (花谱得新名)
  • 踏莎行(微步生尘)
  • 桃源忆故人(楚云不似阳台旧)
  • 《遗山乐府校注》卷三
  • 《鹧鸪天》(临锦堂前春水波)
  • 二 (桂子纷翻浥露黄)
  • 三 (零落栖迟感兴多)
  • 四 (瘦绿愁红倚暮烟)
  • 五 (总道忘忧有杜康)
  • 六 (楼上歌呼倒接 )
  • 七 (月窟秋清桂叶丹)
  • 八 (十步宫香出绣帘)
  • 九 (煮酒青梅入坐新)
  • 十 (姚宋光明到此家)
  • 十一 (候馆灯昏雨送凉)
  • 十二 (憔悴鸳鸯不自由)
  • 十三 (天上腰肢说馆娃)
  • 十四 (小字缭绫写欲成)
  • 十五 (自在晴云覆苑墙)
  • 十六 (复幕重帘锦作天)
  • 十七 (八茧吴蚕剩欲眠)
  • 十八 (好梦初惊百感新)
  • 十九 (少日骊驹白玉珂)
  • 二十 (拍塞车箱满载书)
  • 二十一 (长恨箫声隔粉墙)
  • 二十二 (酒兴浓于琥珀浓)
  • 二十三 (短发如霜久已拚)
  • 二十四 (华表归来老令威)
  • 二十五 (抛却浮名恰到闲)
  • 二十六 (只近浮名不近情)
  • 二十七 (枕上清风午梦残)
  • 二十八 (总道狙公不易量)
  • 二十九 (白白红红小树花)
  • 三十 (偃蹇苍山卧北冈)
  • 三十一 (复幕重帘十二楼)
  • 三十二 (颜色如花画不成)
  • 三十三 (一日春光一日深)
  • 三十四 (玉立芙蓉镜里看)
  • 三十五 (百啭娇莺出画笼)
  • 三十六 (澹澹青灯细细香)
  • 三十七 (著意寻春苦未迟)
  • 品令(西斋向晓)
  • 浪淘沙(诗句入冥搜)
  • 二 (云外凤凰箫)
  • 三 (春瘦怯春衣)
  • 四 (金翠画屏山)
  • 五 (杨柳日三眠)
  • 六 (芳树翠烟重)
  • 南柯子(画扇香微远)
  • 二 (粉澹梨花瘦)
  • 三 (阀阅真王后)
  • 西江月(悬玉微风度曲)
  •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 二 (玄都观里桃千树)
  • 太常引(五云楼观日华东)
  • 二 (渚莲寂寞倚秋烟)
  • 三 (官街杨柳絮飞忙)
  • 四 (十年流水共行云)
  • 五 (衣冠人物渺翩翩)
  • 眼儿媚(阿仪丑笔学雷家)
  • 朝中措(连延村落并阳崖)
  • 二 (春闺寂寂掩苍苔)
  • 三 (卢沟河上度旃车)
  • 四 (时情天意枉论量)
  • 五 (醉来长铗为谁弹)
  • 六 (樱桃花下玉亭亭)
  • 七 (夹衣晨起怯新霜)
  • 八 (瑞云浮动酒波红)
  • 九 (良宵一刻抵千金)
  • 十 (御香新拆紫囊封)
  • 阮郎归(漫郎活计拙于鸠)
  • 二 (帝城西下望西山)
  • 三 (别郎容易见郎难)
  • 清平乐(香团娇小)
  • 二 (溪头来去)
  • 三 (江山残照)
  • 四 (垂杨小渡)
  • 五 (离肠宛转)
  • 六 (兰膏香聚)
  • 七 (香凝娇聚)
  • 八 (悲欢聚散)
  • 九 (丹书碧字)
  • 十 (娇莺娅姹)
  • 十一 (琼枝瑶草)
  • 浣溪沙(百折清泉绕舍鸣)
  • 二 (一夜春寒满下厅)
  • 三 (墙外桑麻雨露深)
  • 四 (万顷风烟入酒壶)
  • 五 (芍药初开百步香)
  • 六 (日射云间五色芝)
  • 七 (湖上春风散客愁)
  • 八 (锦带吴钩万里行)
  • 九(芳草垂杨长乐坡)
  • 十 (梦绕桃源寂寞回)
  • 十一 (绿绮尘埃试拂弦)
  • 古乌夜啼(花中闲远风流)
  • 点绛唇(沙际春归)
  • 二 (绿澹香浓)
  • 三 (玉叶璁珑)
  • 四 (痛负花期)
  • 五 (梦里梁园)
  • 六 (国艳天香)
  • 七 (生死论交)
  • 八 (十六芳年)
  • 诉衷肠(万人如海一身藏)
  • 二 (升平责望富民侯)
  • 三 (行斋活计五车书)
  • 采桑子(儿家门户重重掩)
  • 谒金门(罗衾薄)
  • 好事近(梦里十年心)
  • 《遗山乐府校注》卷四
  • 朝中措(骊珠光彩照燕南)
  • 满江红(问柳寻花)
  • 又(桃李漫山)
  • 念奴娇(小山招饮)
  • 摸鱼儿(忆元龙)
  • 又(问楼桑)
  • 八声甘州(半仙亭)
  • 蝶恋花(春到桃源人不到)
  • 又(梅信初传金点小)
  • 醉花阴(候馆青灯淡相对)
  • 凤凰台忆吹箫(宝靥留香)
  • 感皇恩(水上觅红云)
  • 又(天外想春来)
  • 临江仙(膝上添丁郎小小)
  • 又(连日湖亭风色好)
  • 又(壮岁论交今晚岁)
  • 又(谁唤提壶沽美酒)
  • 摊破浣溪沙(锦瑟华年燕子楼)
  • 浣溪沙(欹枕寒鸦处处新)
  • 又(画出清明二月天)
  • 朝中措(添盆新喜万家传)
  • 又(芳苞初破紫霞杯)
  • 又(秋鸿社燕偶相逢)
  • 又(添丁名字入新收)
  • 秋色横空(松液香凝)
  • 思仙会(人无百年人)
  • 渔家傲(午醉醒来春欲去)
  • 喜迁莺(云雷天造)
  • 鹧鸪天(沙岸萦回入草泥)
  • 定风波(熊耳东原汉故宫)
  • 又(离合悲欢酒一壶)
  • 又(五色莲盆玉雪肌)
  • 又(何处如今更有诗)
  • 婆罗门引(短衣匹马)
  • 又(峄山霁雪)
  • 又(商於六里)
  • 梅花引(绿华仙萼彩云间)
  • 惜奴娇(画扇高秋)
  • 乐府乌衣怨(香冷云兜)
  • 又(绣佛长斋)
  • 江城子(杏花开过雪成团)
  • 又(江山诗笔仲宣楼)
  • 清平乐(春风倾倒)
  • 又(小桥流水)
  • 太常引(田园松菊自由身)
  • 又(水光林影入凭栏)
  • 又(东园歌管日相娱)
  • 水龙吟(两年金凤城边)
  • 又(汉家金粟堆空)
  • 木兰花慢(又东门送客)
  • 又(澹西园暮景)
  • 又(要新声陶写)
  • 《遗山乐府校注》卷五
  • 临江仙(昨日故人留我醉)
  • 鹧鸪天(宿酒消来睡思清)
  • 又(绿袖垂肩士女图)
  • 阮郎归(峥嵘秋气动千崖)
  • 玉楼春(秋灯连夜寒生晕)
  • 又(流光不受长绳系)
  • 又(秋风茅屋浮云巘)
  • 又(人间鬓发随秋换)
  • 又(惊沙猎猎风成阵)
  • 又(惜花长被花枝恼)
  • 又(楚娘最瘦腰围小)
  • 江城子(吐尖绒缕湿胭脂)
  • 定风波(小□香来醉梦中)
  • 清平乐(村墟潇洒)
  • 浣溪沙(秋气尖寒酒易消)
  • 又(一片青天举棹过)
  • 又(梦里还惊岁月遒)
  • 又(一片烟簑一叶舟)
  • 又(为爱刘翁驻玉华)
  • 虞美人(花心苦被春摇荡)
  • 鹧鸪天(八月卢沟风路清)
  • 又(饮量平常发兴偏)
  • 又(身外虚名一羽轻)
  • 南乡子(衰思怯登楼)
  • 点绛唇(连夜春寒)
  • 浪淘沙(何处挽春还)
  • 朝中措(惊弦裂石笔生华)
  • 点绛唇(红袖凭阑)
  • 又(把酒留春)
  • 又(玉蕊轻明)
  • 鹧鸪天(著意朝云复暮云)
  • 江城子(梅梅柳柳闹新晴)
  • 临江仙(清晓千门开寿宴)
  • 又(杨柳池塘桃李径)
  • 青玉案(熙春堂下花无数)
  • 南乡子(迟日惠风柔)
  • 玉楼春(谪仙暂下金銮殿)
  • 减字木兰花(瑞云仙雾)
  • 朝中措(香轻红浅露梅腮)
  • 西江月(骨相匿犀秀发)
  • 声声慢(香浮椒柏)
  • 满庭芳(腊雪融酥)
  • 朝中措(帘旌烘日绣波翻)
  • 千秋岁(玳筵晨启)
  • 念奴娇(严陵台畔)
  • 蓦山溪(梁州夏早)
  • 一井金(绿阴清昼)
  • 浣溪沙(修竹移阴未出墙)
  • 瑞鹤仙(熏风弦上奏)
  • 千秋岁)(双纹彩袖)
  • 瑞鹤仙(熏风□院宇)
  • 喜迁莺(清和时序)
  • 西江月(物外神仙风骨)
  • 浣溪沙(借守陪京尺五天)
  • 又(琼压为浆玉作巵)
  • 黄鹂遶碧树(鸳瓦霜轻)
  • 满庭芳(丹染吴枫)
  • 念奴娇(一年好处)
  • 折丹桂(秋风秋露清秋节)
  • 永遇乐(龙阁先分)
  • 洞仙歌(千崖滴翠)
  • 蝶恋花(最是一年秋好处)
  • 朝中措(金风飘拂莹蝉光)
  • 虞美人(一杯薄酒休辞醉)
  • 玉楼春(烟炉不断腾金兽)
  • 卜算子(寿酒不论杯)
  • 点绛唇(玉宇沉沉)
  • 瑞鹤仙(四山秋气爽)
  • 鹧鸪天(寿菊才开□□□)
  • 满庭芳(偃屈霜青)
  • 南歌子(暖日烘晴昼)
  • 鹧鸪天(万古寒光太白精)
  • 踏莎行(月挂琼钩)
  • 金菊对芙蓉(银烛摇红)
  • 满江红(寒日春温)
  • 南乡子(梅雪弄芳馨)
  • 水龙吟(玉梅含腊传香)
  • 满江红(雪坞霜林)
  • 满庭芳(绛阙凌风)
  • 鹧鸪天(内府清虚息万缘)
  • 又(鹤驭来从玉帝前)
  • 减字木兰花(幕天席地)
  • 蝶恋花(急鼓初钟催报晓)
  • 玉楼春(风穿绣幙红波皱)
  • 满庭芳(十里轻阴)
  • 蓦山溪(群花烂熳)
  • 南乡子(人日过三日)
  • 满江红(腊后春前)
  • 江城子(绿阴庭院燕莺啼)
  • 烛影摇红(红叶翻阶)
  • 朝中措(年年重五近佳辰)
  • 好事近(梅润乍晴天)
  • 青玉案(虾须帘上铜钩小)
  • 天仙子(水曲桥平双燕语)
  • 点绛唇(帘卷荷香)
  • 鹧鸪天(袅袅香风响佩环)
  • 又(五福仙娥月殿来)
  • 蝶恋花(玉宇生凉秋恰半)
  • 感皇恩(浓露湛秋容)
  • 念奴娇(金神按节)
  • 鹧鸪天(彩舞萱衣喜气新)
  • 画堂春(月娥来自广寒宫)
  • 点绛唇(冰雪神人)
  • 愿双成(绣帘高卷沉烟细)
  • 柳梢青(玉嫩红娇)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遗山词与杜甫诗对照表
  • 附录二 遗山词补遗
  • 附录三 《遗山乐府》序跋
  • 附录四 遗山词总评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遗山词研究40年[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融合 传播 接受——评议宋金元明清时的遗山词[J]. 晋阳学刊 2015(05)
    • [3].高咏《遗山诗》辑佚考释[J]. 古籍研究 2017(01)
    • [4].拜元遗山墓二首[J]. 岷峨诗稿 2015(01)
    • [5].论元遗山多方面的历史文化贡献[J]. 五台山 2010(10)
    • [6].遗山祠[J]. 五台山 2008(03)
    • [7].论遗山词在民国词坛的接受[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8].元遗山诗系年考辨十则[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9].元好问研究在韩国:朝鲜王朝后期遗山写景咏花诗之受容[J]. 名作欣赏 2019(25)
    • [10].《元遗山论》的四大学术优势[J]. 名作欣赏 2018(16)
    • [11].浅析遗山词中的用典特色[J]. 中华辞赋 2019(04)
    • [12].峥嵘华夏又一峰——论元遗山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杰出贡献[J]. 五台山 2016(06)
    • [13].遗山词融化唐诗发微[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3(03)
    • [14].近现代学者对元遗山的接受与诠释——以诗话为中心[J]. 河池学院学报 2011(01)
    • [15].遗山心史与《遗山乐府》[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06)
    • [16].遗山词中的“梦”[J]. 民族文学研究 2009(04)
    • [17].一生心事杏花诗——元遗山咏杏诗漫赏[J]. 五台山 2014(07)
    • [18].元遗山撰“崔立碑”疑案考辩及其气节评价[J]. 作家 2011(02)
    • [19].遗山诗原貌考[J]. 晋阳学刊 2009(03)
    • [20].元遗山与白乐天的诗学关联及其接受背景[J]. 文学遗产 2009(04)
    • [21].略论遗山精神[J]. 民族文学研究 2008(03)
    • [22].《元遗山文选》与李祖陶的编选理念[J]. 求是学刊 2012(03)
    • [23].再论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4].遗山诗歌的“金亡”书写[J]. 名作欣赏 2019(31)
    • [25].由遗山文集校勘之失证祖本之可贵[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 [26].对宋词“有偏斜度的超越”:从遗山词看金词[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3(06)
    • [27].《遗山文集》原本讹误考[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8].遗山复句论[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9].论金元时期遗山诗歌的即时传播[J]. 民族文学研究 2008(03)
    • [30].以碑志存当代史料——元遗山碑志文的史学价值[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6)

    标签:;  ;  ;  ;  ;  ;  ;  

    遗山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