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调查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个性、心理应激源、应付方式、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自编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应付方式问卷、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等调查工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驻济某高校800名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将调查结果整理、编码后建立EXCEL数据库,引入SAS系统,根据资料性质,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x2检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二分类非条件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计算机专业学生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计算机专业学生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t=4.188~10.649,P<0.001);与全国大学生样本的比较:强迫(t=4.648,P<0.001)、人际敏感(t=2.133,P=0.035)、焦虑(t=4.212,<0.001)、精神病态(t=2.015,P=0.044)等4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样本,偏执因子(t=2.18,p=0.029)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样本。2.计算机专业学生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量表资料完整的问卷共有708份,检出不同程度心理异常者217名,心理异常检出率为30.65%;各类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强迫(20.90%)、人际敏感(16.38%)、抑郁(13.84%)、偏执(12.57%)、敌对(12.57%)、焦虑(9.75%)、精神病态(8.05%)、躯体化(5.09%)、恐怖(3.95%)。3.与心理健康组学生相比,心理问题组学生具有高怀疑性(t=8.34,P<0.001)、高忧虑性(t=9.11,P<0.001)、高紧张性(t=9.79,P<0.001)、低乐群性(t=3.52,P<0.001)、低稳定性(t=5.93,P<0.001))、低兴奋性(t=4.58,P<0.001)、低有恒性(t=2.92,P=0.004)、低敢为性(t=3.86,P<0.001)、低世故性(t=2.79,P=0.005)、低自律性(t=5.84,P<0.001)的人格特征;在应付方式上倾向于采取退缩、想象、自责、合理化等(t值5.90~10.01,P值均<0.001)消极应付方式;在家庭、健康、适应、恋爱、自卑、挫折等个人压力,人际、择业、学校环境、情绪、学业等社会压力各方面(t值9.39~13.46,P值均<0.001)体验到更强的压力感。4.学生干部总体心理问题发病风险是非学生干部的1.845倍,在强迫问题上是非学生干部的1.655倍;来自残缺家庭的学生发病风险高,在总体心理问题上是三代家庭的2.322倍,是核心家庭的3.406倍,在恐怖问题上,是三代家庭的3.133倍,是核心家庭的5.729倍;独生子女在躯体化问题上发病风险是非独生子女的2.860倍;农村学生在人际敏感问题上,发病风险是城市学生的1.575倍;女生在恐怖问题上发病率是男生的2.235倍;专升本学生在强迫和精神病态问题上的发病率低于其他学历层次者;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越低,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分别为强迫(F=2.67,P=0.031)、人际敏感(F=4.19,P=0.002)、抑郁(F=3.19,P=0.013)、焦虑(F=2.51,P=0.040)、恐怖(F=2.53,P=0.039)。【结论】1.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SCL-90的9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并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精神病性”等4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样本。2.本研究所调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0.65%,各类心理问题按检出率高低,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3.与心理健康组学生相比,心理问题组学生具有显著不同的社会心理学特征,即高怀疑性、高忧虑性、高紧张性、低乐群性、低稳定性、低有恒性、低自律性等人格特征,面对压力倾向于采取幻想、退缩等消极应付方式,体验到较高的健康、人际交往、择业、学校环境等压力。4.学生背景不同,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性不同。女生是恐怖问题的危险人群;残缺家庭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特别是恐怖心理问题的危险人群;农村来源的学生是人际敏感问题的危险人群;独生子女是躯体化问题的危险人群;学生干部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特别是强迫问题的危险人群。而另一方面,较高的父母文化程度对子女心理健康有保护作用;专升本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特别是在强迫和精神病态问题上,发病风险低于其他学历层次者。5.心理问题的出现是个人、社会等应激源因素和个体不成熟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关注高危人群,优化学生个性结构,提高学生应对心理挫折、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6.创新点:本研究在同等条件下,首次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各类心理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各类心理问题既有共性因素,也分别有各自的危险人群及危险因子。7.不足之处:受本人高等数学知识及统计学知识所限,未能对心理问题的各类危险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对家庭背景、个性、应付方式、应激源对心理问题发生的影响的定量、定性关系未能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均需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补充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前言
  • 1.1 健康与心理健康
  • 1.2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1.3 计算机专业特点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 第二部分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工具
  • 2.2.1 自编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表
  • 2.2.2 心理健康综合评定
  • 2.2.3 个性评定
  • 2.2.4 应付方式评定
  • 2.2.5 心理应激源评定
  • 2.3 工作流程
  • 2.4 质量控制
  • 2.4.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 2.4.2 调查员的质量控制
  • 2.4.3 调查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 2.4.4 资料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 第三部分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 3.2.1 调查结果及与全国青年常模和全国大学生样本的比较
  • 3.2.2 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3.3 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 3.3.1 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
  • 3.3.2 不同人群心理问题检出率的x2检验
  • 3.3.3 心理健康组与问题组学生在个性、应付方式、心理压力感方面的差异
  • 3.3.4 心理问题发生危险因素的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分析
  • 4.2 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 4.3 不同背景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问题差异的分析
  • 4.3.1 不同性别差异分析
  • 4.3.2 不同父母文化程度差异分析
  • 4.3.3 不同家庭类型差异分析
  • 4.3.4 不同家庭所在地差异分析
  • 4.3.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 4.3.6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差异分析
  • 4.3.7 不同学历层次差异分析
  • 4.4 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
  • 附录: 心理卫生状况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情境任务下精神病态特质罪犯的决策特点[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07)
    • [2].争议稿[J]. 杂文选刊(下旬版) 2011(05)
    • [3].精神病态与大五人格[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4].少年精神病态特质量表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08)
    • [5].黑暗三人格与青少年的人际信任:社会排斥体验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04)
    • [6].莱文森精神病态自陈式量表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06)
    • [7].品行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及精神病态特质的初步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07)
    • [8].精神病态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间的关系[J]. 社会心理科学 2011(08)
    • [9].诈骗犯、暴力犯的黑暗三人格与创造力及标新立异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8)
    • [10].宽恕水平与攻击行为:精神病态与自恋特质的调节效应[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2)
    • [11].哲学价值三论[J]. 天中学刊 2012(05)
    • [12].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精神病态特质分析[J].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4(01)
    • [13].强戒人员童年创伤经历对攻击性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4)
    • [14].男性住院酒依赖患者人格特征探讨[J]. 精神医学杂志 2014(01)
    • [15].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及预防研究[J]. 情感读本 2018(35)
    • [16].自杀人际理论框架下大学生精神病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1)
    • [17].女人不坏,男人不爱[J]. 健康之家 2013(02)
    • [18].什么决定了你坐头等舱还是经济舱[J]. 芳草(经典阅读) 2013(12)
    • [19].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转归及其预测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09)
    • [20].天气变化,心理健康也受影响[J]. 解放军生活 2013(02)
    • [21].《暴风骤雨》里中间人物和反面人物形象的解读[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8)
    • [22].读书与人生:阅读名人传,汲取正能量(三)[J]. 新教育 2014(07)
    • [23].论《围城》主题意蕴的多重复杂性[J]. 学理论 2012(08)
    • [24].伴侣关系满意度与暗黑人格和沟通频率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9(02)
    • [25].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预后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5(15)
    • [26].忧郁的地理[J]. 中国翻译 2018(05)
    • [27].大学生“黑暗三联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01)
    • [28].试论阿Q的“自觉性”——对阿Q精神的意识层面分析[J]. 文教资料 2011(16)
    • [29].精神病态的家庭风险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8)
    • [30].黑暗三联征与人际侵犯动机的关系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2)

    标签:;  ;  ;  

    计算机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