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中气论文-李天鹏

标本中气论文-李天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标本中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标本中气,寒热错杂证,伤寒论

标本中气论文文献综述

李天鹏[1](2018)在《从标本中气理论探讨《伤寒论》寒热错杂证证候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标本中气理论源自中医运气学说,是运气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气化派医家运用标本中气理论解读《伤寒论》及指导临床诊疗取得了巨大学术成就。笔者尝试运用标本中气理论,对《伤寒论》各篇主要寒热错杂方、证进行分析、解读,概括、总结《伤寒论》中寒热错杂证在标本中气理论模型中的产生机理,为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对寒热错杂证的认识与治疗提供系统的理论认识与诊疗思路。笔者在参考前人学术观点的基础上,运用标本中气理论对《伤寒论》太阳篇麻杏石甘汤证、大青龙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诸泻心汤证,少阳篇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厥阴篇乌梅丸证及麻黄升麻汤证等寒热错杂证进行了分析;解读、概括上述各方证在六经框架中的寒、热从化规律及方证病机;在解读过程中笔者对仲景“泻心法”及麻黄升麻汤治疗“伏气”为病提出了见解。笔者认为《伤寒论》中寒热错杂证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外感寒邪入里传变及“伏气”由叁阴转出叁阳过程中的多经合病或并病;六经之上其气各异、寒热润燥不同,因病变之经气化寒、热不同,疾病症状在机体的整体表现就会出现寒热错杂之证。关于《伤寒论》中寒热错杂证之治疗,笔者认为首先要明辨“寒热错杂证”之寒、热发自何经,在遵循外感邪气及“伏气”外发在六经传变规律的基础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选用各经寒、热之药,同时兼顾患者体质所表现的特殊症状选择针对性药物组方即可。(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01)

杨茹芸[2](2017)在《以标本中气与开阖枢理论探讨《伤寒论》六经辨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梳理《黄帝内经》王冰补注的运气七篇大论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将气化学说的“标本中气”理论、“开阖枢”理论应用于《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的分析,为《伤寒论》的理论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和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本论文采用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法,梳理六经气化理论的学术源流,以气化论的两大体系标本中气与开阖枢理论分析《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结果:仲景的六经辨证,五行为体、六气为用,将《黄帝内经》标本中气理论贯穿其中,六经气化学说标本中气从化规律、开阖枢的功能特点说明经气的走向,阐明六经化生与六经传变,开即以外出发散为主,阖以内入敛藏为主,枢以协调出入为主。太阳为阳开,太阴为阴开,阳明为阳阖,厥阴为阴阖,少阳为阳枢,少阴为阴枢,六主气,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下相互影响,并以此理论分析病证的传变规律。结论:六经气化学说,推动了《伤寒论》学术发展,有效地指导临床,具有高度的理论和临床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6-18)

康小宝,丁辉[3](2015)在《用标本中气理论浅析伤寒六经病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标本中气是《内经》运气七篇中重要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六气与叁阴叁阳之间的基本关系。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标本中气理论所蕴含的气化规律和人体脏腑经络自身的气化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它和伤寒论六经辨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对伤寒论病例特点分析来看,标本中气理论和伤寒六经病证规律基本是符合的,可以看作是对六经辨证中的一般规律的归纳总结。这种归纳总结实质上揭示了人体脏腑经络气化的叁个基本过程:风火相助、燥湿相济、水火互根。这对深入理解六经辨证,提高伤寒临床应用水平是有益的。(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磊,吴修符,郭伟星[4](2010)在《六经标本中气理论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六经标本中气理论的渊源、六经标本中气分配规律及其从化规律等方面探讨六经标本中气理论的实质,认为六经标本中气理论肇始于《内经》中专论五运六气的7篇大论,《伤寒论》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的标本中气理论,创造性地将其贯穿到伤寒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辨证施治的全过程。六经标本中气理论的实质是阴阳气的内外出入运动。探讨六经标本中气理论的实质,有望为《伤寒论》的理论研究开辟一条新思路,从而指导《伤寒论》的现代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罗美惠[5](2010)在《以标本中气从化理论探讨《伤寒论》六经病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主题是“以标本中气从化理论探讨《伤寒论》六经病证”,笔者从整理《伤寒论》气化学说的论述中发现,原先《黄帝内经》中解释自然气候化生规律的气化理论,在天人相应与同构的精神指导下,被类比成人体气化经络脏腑的模式,并为清代伤寒医家应用于解释《伤寒论》六经的病证机理。本文秉持继承与发扬伤寒学的精神,将“六经气化学说”回归中医传统思维脉络中的价值来研究,同时用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结合方证,作有系统逻辑的说明,期能促进“六经气化学说”在学术与临床应用的价值。本篇论文分为叁个部份:第一部分,探讨《黄帝内经》气化理论,包括标本中气理论与标本中气从化理论,归纳出相对完整之气化经络脏腑模式,作为解释《伤寒论》生理与病证的基础。首先是标本中气理论具体落实到人体经络脏腑的运作模式,笔者将其整理成叁阴叁阳同名经的六大系统,以及阴阳互为表里的叁组关系,此六大系统各自有其生理特性,完成特定的气化作用,而又受到互为表里的经络脏腑气化之调节,维持一个动态平衡的体系,这就是《伤寒论》的生理基础。其次是将标本中气从化规律应用于《伤寒论》叁阴叁阳病证机理,六气五行之依序生化,有主有从,木生火,木从火化;土生金,燥从湿化;水火既济,寒热平衡,这叁组规律维系着整体动态平衡,病则受到六气五行之盛衰影响,太阳少阴是水火的关系,跟随着水火盛衰而有寒热变化;阳明太阴是金土关系,关键是土生金,所以跟随着中土运化能力而有燥湿的变化;少阳厥阴是木火的关系,关键是木生火,因此跟随着相火盛衰与升降作用而变化,此乃叁阴叁阳之病证机理。第二部分,以气化经络脏腑模式各论《伤寒论》叁阴叁阳之生理与病证。叁阴叁阳各自有其经络脏腑之气化功能的表现,太阳寒水受到少阴君火之调节,执行封藏阳气的功能,病则受水火之太过与不及影响,而有寒化证与热化证的表现;阳明燥金受太阴湿土调节,执行承降阳气的功能,病则受湿土太过与不及之影响,而有燥化、热化、湿化、寒化等表现;少阳相火受厥阴风木之调节,执行阳气旋升旋降之功能,病则受相火之影响,相火不降则热,相火时进时退则寒热往来,相火衰则往阴证发展;太阴湿土受阳明燥金调节,执行土能运化的功能,病则土中火衰,燥从湿化;少阴君火受寒水之调节,执行宣通阳气的功能,病则受水火之太过与不及影响,有寒化证与热化证的表现;厥阴风木受少阳相火之调节,执行疏泄阳气的功能,病则受相火之影响,相火虚则木郁风动而成上热下寒证,相火衰则成厥寒证,相火时复时退而成厥热胜复,复而太过则成热证。第叁部分,结合《伤寒论》方证,论述叁阴叁阳互为中气、相互调节的叁组关系。太阳与少阴经络脏腑互相络属,其气互通,君火得寒水封藏,寒水得君火宣通,水火协作,寒热平衡,因此太阳与少阴存在互相转化的关系,当君火不足,太阳病易往少阴寒化证发展;而少阴病由于火复,可以出现热泄膀胱之便血证。阳明与太阴经络脏腑互相联系,其气互通,阳明得太阴之湿得以承降,太阴得阳明之燥得以运化,燥湿相济,全凭中土之运化能力,因此阳明与太阴存在互相转化的关系,阳明火衰,燥土化湿,则往太阴证发展,或成湿热黄证;太阴火复,湿土化燥,病情向愈,或往阳明证发展。少阳与厥阴经络脏腑互相联系,其气互通,相火得风木得以转输,风木得相火得以温煦,关键在相火是否足够,并且升降顺畅,因此少阳与厥阴存在互相转化的关系,除了有许多类似的表现症状外,厥阴火复也可表现为“呕而发热”之少阳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5-01)

田合禄,周晋华,周晋香[6](2008)在《标本中气的太极叁部六经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把《内经》脏气法时理论、五运六气叁阴叁阳标本中气理论和《伤寒论》及《周易》太极理论结合起来,以天人合一观创建了田氏"中医太极叁部六经体系",分纵横叁部六经,生理、病理尽在其中,统括外感、内伤于一体,有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纲举目张,病性、病位、病势、虚实寒热均在其中求索,理、法、方、药齐备,易学易懂,便于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9-01)

李星[7](2007)在《标本中气治则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经运气学说的标本中气理论,是对运气疾病传变的特殊规律的阐述,以此为指导下确立的治疗原则,最适宜于六经辨证体系,治疗的方向决定于标本中气的传变方向。由于疾病所生有生于本、生于标、生于中气,故治疗上也有取本、取标、取中气之不同,此即标本中气的治疗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07年06期)

[8](2006)在《试探张子和攻邪学派之“湿”——从“标本中气从火从湿”谈子和非河间学术传人》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全国第6届张子和学术研讨会上,全国张子和研究会筹委会秘书长杨建宇教授指出:“湿”在张子和攻邪学派中有举足轻重之重要地位,是张子和攻邪学派与刘河间寒凉学派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06年04期)

昌炳如[9](2006)在《标本中气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标本中气与脏腑经络、疾病关系密切,在解读《伤寒论》方面尤显重要,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概述标本中气是传统中医的一个学说。其阐述自然之气化对于人体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标本中气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使用意义。尤其在学习《伤寒论》时要首先知道标本中气。(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崔英子,张国侠,苏颖[10](2005)在《标本中气理论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标本中气”理论是内经五运六气的重要内容之一,后世医家将它运于伤寒论的研究,创立了六经气化学说,以反映六经为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并指导临床。但研究大多集中于解决形与气的具体关系,对标本中气的理论本身探讨较少。故本文试从六经气化学说反溯,探讨标本中气理论,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任何一经的发病都有从本从标从乎中气叁种情况,并从六经辨证分别加以阐述。(本文来源于《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期刊2005-07-01)

标本中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梳理《黄帝内经》王冰补注的运气七篇大论及《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将气化学说的“标本中气”理论、“开阖枢”理论应用于《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的分析,为《伤寒论》的理论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和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本论文采用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法,梳理六经气化理论的学术源流,以气化论的两大体系标本中气与开阖枢理论分析《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结果:仲景的六经辨证,五行为体、六气为用,将《黄帝内经》标本中气理论贯穿其中,六经气化学说标本中气从化规律、开阖枢的功能特点说明经气的走向,阐明六经化生与六经传变,开即以外出发散为主,阖以内入敛藏为主,枢以协调出入为主。太阳为阳开,太阴为阴开,阳明为阳阖,厥阴为阴阖,少阳为阳枢,少阴为阴枢,六主气,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下相互影响,并以此理论分析病证的传变规律。结论:六经气化学说,推动了《伤寒论》学术发展,有效地指导临床,具有高度的理论和临床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标本中气论文参考文献

[1].李天鹏.从标本中气理论探讨《伤寒论》寒热错杂证证候机理[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

[2].杨茹芸.以标本中气与开阖枢理论探讨《伤寒论》六经辨治规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

[3].康小宝,丁辉.用标本中气理论浅析伤寒六经病证[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

[4].张磊,吴修符,郭伟星.六经标本中气理论浅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5].罗美惠.以标本中气从化理论探讨《伤寒论》六经病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6].田合禄,周晋华,周晋香.标本中气的太极叁部六经体系[C].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7].李星.标本中气治则浅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

[8]..试探张子和攻邪学派之“湿”——从“标本中气从火从湿”谈子和非河间学术传人[J].内蒙古中医药.2006

[9].昌炳如.标本中气探讨[J].中医研究.2006

[10].崔英子,张国侠,苏颖.标本中气理论新探[C].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2005

标签:;  ;  ;  

标本中气论文-李天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