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组缃小说的史传笔法

论吴组缃小说的史传笔法

论文摘要

吴组缃身上积淀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学养,民族文学的源头活水滋养了他。在积极的艺术探求中,他更多地立足于民族文学的土壤,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艺术营养,其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学神韵。本文对吴组缃小说与中国史传文学传统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思考,主要从直面现实的实录写真、美丑毕露的人物描写、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吴组缃传承文学传统的主、客观原因做出分析。对这些问题的论析,不仅能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血缘联系提供一个具体生动的例证,而且也能丰富与拓宽吴组缃小说研究的内容和领域。论文探讨吴组缃小说的史传笔法,共分为四部分。一、直面现实的实录写真。吴组缃既继承了新文学传统,接受了西方传来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影响,又承传了中国史传文学“实录写真”的传统,他的小说重视生活的原型和本事,直面人生和社会,理性透视时代的发展趋向,努力达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二、美丑毕露的人物描写。吴组缃以人物创造为小说的中心。他从史传文学和古典小说的人物性格描写上得到艺术启发,遵循着美丑毕露的写人原则,力求创造出“活人典型”。他的小说人物描写的伦理色彩具有史传文学注重伦理道德评判的特点,同时又与他的徽州文化背景有着更为内在的联系。三、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这部分主要探讨吴组缃小说“客观冷峻”的特点与史传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吴组缃小说深得春秋笔法的神髓,并能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的小说倾向从“冷峻客观”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既暗合了现实主义的要义,又见出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的影响。四、师承传统的原因分析。吴组缃自幼接触传统文化,全面而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知识,这直接体现并决定着他的小说创作与古典文学传统联系的程度;传统文化文学影响了吴组缃的个性气质,这种个性气质又反过来影响了他对古典文学的取向;吴组缃对传统文学的择取还受到特定的历史语境的影响。可以说,正是孜孜不倦的艺术探寻与创新精神成就了吴组缃,使他的小说散发出久远的艺术魅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直面现实的实录写真
  • 1. 直面现实的实录精神
  • 2. 创作主体的历史使命感
  • 二、美丑毕露的人物描写
  • 1. 美丑毕露的人物描写
  • 2. 人物描写的伦理色彩
  • 三、暗藏褒贬的春秋笔法
  • 1. 不动声色的人事描写
  • 2. 暗寓褒贬的曲笔
  • 四、师承传统的原因分析
  • 1. 古典文学的源头活水
  • 2. 个性气质的内在影响
  • 3. 历史语境的外在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学史在等待着——新时期以来吴组缃小说研究述评[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4)
    • [2].吴组缃的尺度[J]. 文史天地 2015(12)
    • [3].论吴组缃小说的对话艺术[J]. 名作欣赏 2016(05)
    • [4].老师,并没有走远[J]. 教书育人 2020(08)
    • [5].老舍也耍小聪明[J]. 晚报文萃 2016(12)
    • [6].吴组缃一生真性情[J]. 中国老年 2016(01)
    • [7].吴组缃的尺度[J]. 高中生之友 2016(24)
    • [8].挠痒痒[J].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7(01)
    • [9].《菉竹山房》:环境与意象的对比反差[J]. 芒种 2017(12)
    • [10].吴组缃佚简两封[J]. 上海鲁迅研究 2015(04)
    • [11].“真人”吴组缃[J]. 文存阅刊 2016(01)
    • [12].吴组缃做事的分寸[J].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6(14)
    • [13].吴组缃的“死脑筋”[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 2016(11)
    • [14].追问[J]. 文苑 2010(03)
    • [15].吴组缃与“狗”[J]. 杂文选刊(下旬版) 2010(03)
    • [16].追问[J]. 人民文摘 2010(06)
    • [17].吴组缃与“狗”[J]. 半月选读 2010(09)
    • [18].吴组缃与“狗”[J].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2010(06)
    • [19].纪念吴组缃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J]. 文史知识 2008(06)
    • [20].冯玉祥的国文教师吴组缃[J]. 海内与海外 2008(09)
    • [21].三分钟紧张[J]. 思维与智慧 2018(23)
    • [22].贞节牌坊下的女性——吴组缃宗法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名作欣赏 2015(35)
    • [23].追问[J]. 思维与智慧 2010(28)
    • [24].浅谈吴组缃文学创作的特性与局限[J]. 皖西学院学报 2009(03)
    • [25].去昧·去魅·返魅——从吴组缃小说《菉竹山房》说开去[J]. 名作欣赏 2008(09)
    • [26].归乡人·故事·革命——吴组缃小说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7].吴组缃小说史传笔法的变调[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06)
    • [28].吴组缃修改《山洪》考论[J]. 云梦学刊 2018(06)
    • [29].吴组缃文集[J]. 学苑教育 2012(18)
    • [30].吴组缃:尊重自己的尺度[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3(Z2)

    标签:;  ;  ;  

    论吴组缃小说的史传笔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