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通论文-宋雪萍,苗青,樊茂蓉

肺纤通论文-宋雪萍,苗青,樊茂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肺纤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肺络闭阻,宣通络脉,旋复花汤

肺纤通论文文献综述

宋雪萍,苗青,樊茂蓉[1](2014)在《旋复花汤加味(肺纤通方)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讨旋复花汤的来由及历代医家应用旋复花汤经验,结合现代中药临床药理研究,提出以旋复花汤宣通络脉法为基础组成肺纤通方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思路,探究肺纤通方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机理,并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证明具有较好疗效。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4年12期)

樊茂蓉,苗青,罗海丽,王书臣,张燕萍[2](2012)在《肺纤通方治疗气阴两虚、肺络闭阻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肺纤通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肺纤通方治疗,对照组予以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生理、X线(CRP)记分、中医单项症状疗效积分、肺功能、圣·乔治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以及6min步行实验。结果在CRP记分、中医单项症状(咳嗽、倦怠乏力、口干)疗效积分、肺功能中一氧化碳弥散量、圣·乔治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及6min步行实验方面,治疗组治疗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肺纤通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活动耐力等方面均有显着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2年09期)

张燕萍,罗海丽,樊茂蓉,苗青,王书臣[3](2010)在《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口服肺纤通中药;对照组口服乙酰半胱氨酸胶囊,疗程3个月。两组的综合疗效参照Watter's评分进行判定;观察气短气急、咳嗽、胸痛胸闷、倦怠乏力等症状变化,同时观察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HRCT;应用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及6分钟步行试验,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Watter's综合疗效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评分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中医单项症状,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气短气急、倦怠乏力;观察组在咳嗽、胸闷胸痛、口干等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肺功能对TLC、VC、D_LCO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D_LCO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肺部HRCT两组均无明显改善。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在活动受限和心理状况两方面肺纤通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延长明显。结论:肺纤通治疗IPF,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活动耐力等方面均有显着疗效。但肺功能、HRCT病变改善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7-01)

张燕萍,罗海丽,樊茂蓉,苗青,王书臣[4](2010)在《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乙酰半胱氨酸为对照,评价肺纤通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活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口服肺纤通中药;对照组口服乙酰半胱氨酸胶囊。两组的综合疗效参照Watter's评分进行判定;观察气短气急、咳嗽、胸痛胸闷、倦怠乏力等症状变化,同时观察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HRCT;应用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及6分钟步行试验,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Watter's综合疗效评分,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本文来源于《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7-01)

罗海丽[5](2010)在《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肺间质纤维化(PF)是间质性肺疾病的最终病理结局,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危害严重,致死率高,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症状出现后存活4-6年(5年存活率为30%-50%),几与恶性肿瘤无异,因此寻求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已成为迫切需求。本课题拟以《金匮要略》中旋覆花汤(旋覆花、葱、茜草少许)为基础,加用益气养阴、软坚散结中药,组成肺纤通方,通过观察其对肺纤维化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活动耐力等方面的影响,来评价肺纤通治疗IP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建立气虚血瘀型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为中医辨证治疗此病提供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讨肺纤通治疗肺纤维化大鼠的可能存在机制。临床研究目的:通过综合疗效记分、肺功能、肺部HRCT、动脉血气分析、生活质量调查问卷、6分钟步行实验等方法来评价肺纤通治疗IP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活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4例,口服肺纤通方;对照组26例,口服乙酰半胱氨酸胶囊,疗程3个月。两组的综合疗效参照Watter’s等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判定;观察治疗前后气短气急、咳嗽、胸痛胸闷、倦怠乏力等症状变化,以症状的轻重记分标准进行中医单项症状疗效积分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HRCT变化;参照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2)综合疗效: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经秩和检验无显着性差异。(3)中医单项症状疗效评分:观察组治疗后在改善气短气急、咳嗽、胸痛胸闷、倦怠乏力、口干等方面均有显着差异,对照组仅在改善气短气急、倦怠乏力方面差异显着;组间比较,观察组在缓解咳嗽、倦怠乏力、口干叁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4)肺功能评估: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DLCO(%)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5)动脉血氧分压(PaO2)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改善均具有显着性差异,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部HRCT变化均没有显着性差异,且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7)生活质量评估:观察组治疗后在症状表现、活动受限、心理状况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后在症状表现和活动受限两方面有显着改善,但在心理状况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没有显着性差异;组间比较,两组在改善活动受限和心理状况两方面差异显着,观察组优于对照组。(8)6分钟步行实验:两组治疗后步行距离均有延长,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延长,有统计学意义。(9)不良反应监测: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肺纤通在改善IPF患者临床症状—气短气急、咳嗽、乏力、胸闷、口干等方面疗效显着,同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活动耐力方面优于N-乙酰半胱氨酸(NAC),但在改善肺功能、肺部HRCT方面效果不明显。实验研究目的:建立气虚血瘀型IPF大鼠模型,为IPF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测定大鼠IFN-γ、IL-4、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探讨肺纤通治疗IPF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选取12只大鼠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72只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造成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第7天后从存活的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单纯IPF模型组,其余大鼠游泳14天造成气虚血瘀模型后,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IPF+气虚血瘀模型组(以下简称气虚血瘀型IPF组),肺纤通(大剂量)+气虚血瘀型IPF组,肺纤通(等剂量)+气虚血瘀型IPF组,激素+气虚血瘀型IPF组,乙酰半胱氨酸+气虚血瘀型IPF组,在造模第28天后开始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2ml蒸馏水灌胃,其余各治疗组每日分别给予约2ml相应浓度的药物溶液,连续给药28天,术后第56天,做大鼠用力肺功能实验,测定FVC、FEVO.3、FEVO.3/FVC%、Cdyn指标,肺功能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IL-4, IFN-γ及凝血四项,动脉取血后迅速摘取肺脏,肉眼观察肺组织外观形态,选取大鼠左肺下叶同一部位,进行病理切片,作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1)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正常组肺内结构清晰,肺泡壁薄且光滑,肺泡间隔未见增厚,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包括IPF组和气虚血瘀型IPF组)呈中重度肺纤维化改变,肺泡结构破坏或消失,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各治疗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以中药大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其余依次为激素组、中药等剂量组,乙酰半胱氨酸组。(2)IL-4检测结果:模型组(IPF组和气虚血瘀型IPF组)大鼠血清IL-4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各给药组IL-4水平升高均轻于模型组,其中除乙酰半胱氨酸组外与模型组比较降IL-4水平有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中药大剂量组降IL-4水平最明显,其次为激素组,其他依次为中药等剂量组、乙酰半胱氨酸组。(3) IFN-γ检测结果:模型组(IPF组和气虚血瘀型IPF组)大鼠血清IFN-Y水平较正常组显着下降,各给药组大鼠IFN-γ水平降低幅度均小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各给药组间无显着性差。(4)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模型组(IPF组和气虚血瘀型IPF组)与正常组差异显着;IPF组与气虚血瘀型IPF组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凝血指标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但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肺功能指标:各组大鼠FVC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常组、中药大剂量组、激素组、中药等剂量组、乙酰半胱氨酸组、IPF组、气虚血瘀型IPF组,模型组较正常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大鼠FEVO.3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FEV0.3/FVC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模型组(IPF组和气虚血瘀型IPF组)大鼠Cydn水平较正常组有显着降低;各治疗组Cydn水平降低均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有显着差异,但是组间无明显差异,中药大剂量组Cydn水平降低轻于激素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纤通方可能存在通过升高血清中IFN-γ、降低IL-4水平以调节Th1/Th2比例失衡,从而延缓纤维化进程的机制;肺纤通方可以改善模型大鼠Cdyn;中、西药物改善凝血指标效果尚不明显,此种气虚血瘀模型是否更适合临床气虚血瘀型IPF患者以及药物治疗IPF是否通过调节凝血机制尚须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0-06-06)

张燕萍,林琳,王书臣,苗青,王伟[6](2008)在《肺纤通及其拆方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作用途径,研究治疗IPF的最佳中药配伍。方法:通过肺纤通及其拆方对IPF模型大鼠的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分级情况,以及Th1/Th2失衡程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纤维化病理改变较重,肺泡炎改变较轻。而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肺纤维化改善较为明显。Th1/Th2的代表细胞因子显示,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4水平有下降趋势,IFN-γ水平有上升趋势,较模型组有所改善。拆方组中,含有软坚药的拆方组较活血组和益气组改善明显;单用活血药作用不明显,但活血药与软坚药配伍后疗效明显增强。结论:肺纤通可能有延缓肺泡炎向纤维化进展的作用,其中全方组疗效最好。(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08年07期)

林琳[7](2007)在《中药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病变最终结局是胶原进行性积聚,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预后不良。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有干咳、气短、胸闷胸痛等,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以50~70岁为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约为5~10/10万,该病发生率近年明显增加。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方法也较局限,且疗效不理想,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难治病。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明显。中医药防治疾病强调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原则,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势,能够明显改善IPF患者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尤其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颇佳,同时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导师王书臣、张燕萍教授根据IPF多有肺络闭阻、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的病因病机存在,采用《金匮要略》旋覆花汤为基础,加用软坚散结、通络活血、益气养阴中药组成肺纤通方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进一步对肺纤通方的临床疗效作一客观评价,探讨其治疗IPF的作用机理,本文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文献综述通过文献整理回顾了IPF的现代研究概况,从理论基础研究和西医治疗两个方面,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以及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另一方面,关于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从IPF的中医病名归属、病因病机、治法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入手,对中医药辨证论治IPF的经验加以论述,提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不足。IPF的直接致病因子尚不清楚,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污染、免疫异常、某些药物、吸烟、慢性吸入等因素有关。IPF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传统理论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在炎症反应后,出现纤维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最近研究结果提示细胞因子网络在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免疫平衡失调学说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提示:IPF的发病与Th1型细胞因子反应低应答及Th2型细胞因子反应过度应答有关。其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细胞因子参与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免疫调节,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h1/Th2细胞的平衡学说为我们探索IPF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IPF的发病过程可以概括为肺泡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肺实质损伤和受损肺泡修复(纤维化)叁个环节,而慢性炎症是基本的病理基础。以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等为主的传统治疗临床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受限;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纤维化药物、抗细胞因子治疗、基因疗法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PF以其副作用少,且能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等优势逐渐受到重视。根据IPF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的描述,总体来看与肺痿及肺痹关系较为密切,且历代医家对此二者的论述也较为详尽。现代医家对IPF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也有各自的经验和特色,各医家的论述虽不尽一致,但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病位在肺,而与脾肾关系密切;②病性属本虚标实,肺脾肾气(阴)亏虚为本虚,外邪、痰浊、瘀血、热毒为标实,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上盛(痰热瘀肺)下虚(肾精肾气虚损)较多见;③病势:初期在肺,以邪实为主,中期影响及肝脾肾,本虚标实并见,晚期累及于心,五脏阴阳并损转为喘脱、虚劳重证。这些观点为IP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二章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目的:通过综合疗效评分法、肺功能检测、肺部CT、动脉血气分析、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等方法对IPF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对肺纤通方治疗IPF患者的临床疗效作一客观评价。方法:将58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中医治疗组)29例,对照组(西医治疗组)29例,观察组患者口服肺纤通中药,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疗程为3个月。两组的综合疗效参照Watter's等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判定;治疗前后气短气急、咳嗽、咯痰、胸痛胸闷、倦怠乏力、口干口渴等症状变化,以症状的轻重记分标准进行中医单项症状疗效积分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CT变化;参照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分析。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疗效比较上,经秩和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中医单项症状来疗效评分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气短气急、咳嗽、咯痰、胸痛胸闷、倦怠乏力、口干口渴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仅在改善气短气急症状方面差异显着(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缓解咳嗽、倦怠乏力、口干口渴叁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4)肺功能评估:组内比较,观察组患者仅TLC(%)一项指标治疗前后有显着改善(P<0.05),VC(%)、D_LCO(%)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差异不显着(P>0.05)。(5)动脉血氧分压(PaO_2)改善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PaO_2改善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着(P>0.05)。(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部HRCT变化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7)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观察组共25例,其中显效21例,显效率84.0%,稳定2例,无效2例,有效率92.0%;对照组共24例,其中显效10例,显效率41.7%,稳定10例,无效4例,有效率83.3%;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在症状表现、活动受限、心理状况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在症状表现和活动受限两方面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0.05),但在心理状况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改善活动受限和心理状况两方面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8)不良反应监测: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5例血糖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结论:中药肺纤通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以及减少副反应发生等方面均有显着的疗效。今后应延长观察时间、加大临床研究样本进行研究。第叁章肺纤通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对中药肺纤通进行拆方研究,探讨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中药配伍,以期为临床上防治肺间质纤维化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120±10g。根据正交实验设计,按照中医组方原理,将软坚化痰药组(由旋复花,海浮石、鳖甲组成)、通络活血药组(由威灵仙、叁棱、莪术组成)、益气养阴药组(由生黄芪,生地黄、甘草组成)分别看作叁个因素,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激素组、全方组、益气组、活血组、软坚组、益气+活血组、软坚+益气组、软坚+活血组,共10组,每组10只。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5mg/kg体重),建立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21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1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2ml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每日分别给予约2ml相应浓度的药物溶液。术后42天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L-4、TNF-a的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FN-γ的含量。动脉取血后迅速摘取肺脏,肉眼观察肺组织外观形态;选取大鼠左肺下叶同一部位,进行病理切片,作HE染色和Masson染色以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Ⅰ、Ⅲ胶原的表达。结果:(1)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正常组肺内结构清晰,肺泡壁薄且光滑,肺泡结构完整,肺泡间隔未见增厚,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呈中重度肺纤维化改变,肺泡结构破坏或消失,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多呈3级肺纤维化和1级肺泡炎改变。全方组、软坚+活血组、软坚+益气组、激素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以全方组效果最为明显。各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分级结果:肺泡炎、肺纤维化分级结果,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肺泡炎分级与模型组无显着性差异,但是肺纤维化分级结果:激素组、全方组、软坚+益气组、软坚+活血组、软坚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血清中IL-4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4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各给药组IL-4水平升高均轻于模型组,且除活血组以外,其他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以全方组为疗效最佳,其次为软坚+活血组,其他依次为激素组、软坚+益气组、益气组、软坚组、益气+活血组、活血药组;中药各给药组与激素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给药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血清TNF-a的含量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a水平较正常组有显着升高(P<0.01),各给药组TNF-a水平升高均轻于模型组,除活血组和益气组以外,其他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全方组为最佳,其次为激素组,其中含有软坚药的配伍组作用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下降,各给药组IFN-γ水平降低均轻于模型组,且除活血组和益气组以外,其他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各给药组与激素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组间比较血清中IFN-γ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5)肺组织Ⅰ、Ⅲ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正常组大鼠肺组织Ⅰ、Ⅲ胶原染色呈浅黄色,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染色阳性面积增加,呈深棕色,主要分布于肺间质、肺血管、细支气管周围。各组染色结果经图像分析取OD值,数据经统计学处理。Ⅰ型胶原表达分析结果:激素组、全方组、益气+活血组、软坚+益气组、软坚+活血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Ⅲ型胶原表达分析结果:全方组及软坚+活血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其他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间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拆方研究,软坚散结、通络活血、益气养阴中药组成的肺纤通方药可能存在升高血清中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以调节Th1/Th2比例失衡的作用,减少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从而抑制ECM过度表达,延缓纤维化的进程。其中,以全方组疗效最佳,其次是软坚+活血组;单因素组中,以软坚药作用最明显,且含有软坚药的配伍组较活血药和益气药的配伍组疗效显着;单用活血药作用虽然不明显,但活血药与软坚药配伍后作用明显增强。至于各治法组方及配伍之间的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07-05-01)

肺纤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肺纤通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肺纤通方治疗,对照组予以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生理、X线(CRP)记分、中医单项症状疗效积分、肺功能、圣·乔治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以及6min步行实验。结果在CRP记分、中医单项症状(咳嗽、倦怠乏力、口干)疗效积分、肺功能中一氧化碳弥散量、圣·乔治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及6min步行实验方面,治疗组治疗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肺纤通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活动耐力等方面均有显着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纤通论文参考文献

[1].宋雪萍,苗青,樊茂蓉.旋复花汤加味(肺纤通方)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探微[J].新中医.2014

[2].樊茂蓉,苗青,罗海丽,王书臣,张燕萍.肺纤通方治疗气阴两虚、肺络闭阻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

[3].张燕萍,罗海丽,樊茂蓉,苗青,王书臣.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C].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4].张燕萍,罗海丽,樊茂蓉,苗青,王书臣.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摘要[C].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5].罗海丽.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6].张燕萍,林琳,王书臣,苗青,王伟.肺纤通及其拆方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

[7].林琳.中药肺纤通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标签:;  ;  ;  ;  

肺纤通论文-宋雪萍,苗青,樊茂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