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重庆轻轨二号线是重庆轨道交通规划“一环九线”中的一线,是重庆市最先建设、开通、运营的轻轨线路,也是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旌建设的重大项目。但是由于轻轨二号线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时间较早,因此在设计和建设中多从轻轨作为交通工具的特点出发,未能全面认识轻轨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特征以及轻轨的建设对城市生态和景观的影响。轻轨二号线从开工建设到现在已有近六年的时间,沿线以及部分站点所存在的景观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交通量日渐增加,城市的轻轨及站点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必然会相应的增大,因此,如何在确保轻轨站点的基本功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营造交通活力中转站——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营造出实用、美观的轻轨站点景观,保护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将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在理论认知和实证认知的基础上,以实际调研、大量实例的类比分析为依据,首先挖掘了重庆山地城市景观特征作用下的轻轨站点景观特征,并深刻理解轻轨站点景观的本质,提出重庆轻轨2号线存在的具体问题,再通过与问题对应的特征解析,最后落脚到轻轨站点景观的整治原则及整治对策,并通过具体案例的解读和整治案例的探讨加以论证。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解读”这一逻辑演绎过程构架全文。其中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在确保轻轨交通运营安全顺畅的前提下,梳理轻轨车站与城市视觉景观的关系;以环境观重新认识站点的建筑形象;完善轻轨站点的内部功能,以实现综合利益最大化;对有关轻轨站点可达性和可识别性进行研究;总结出轻轨2号线的问题,并为其整治提出可供依循的理念原则、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整治策略,为后续轻轨站点景观设计提供原则性指导意见。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图纸清单1 缘起—绪论1.1 研究缘起1.2 研究背景1.2.1 国内外发展建设概况1.2.2 国内外理论研究概况1.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3.1 研究意义1.3.2 研究目的1.4 研究内容1.5 研究方法1.6 研究框架1.7 小结2 问题—重庆轻轨站点景观现状概况2.1 重庆城市景观特征2.1.1 自然文化大背景2.1.2 整体城市风貌2.1.3 城市景观特征2.2 重庆轻轨二号线站点建设概况2.2.1 概况2.2.2 重庆轻轨站点景观的意义2.2.3 重庆轻轨站点景观的分类2.3 重庆轻轨站点景观存在问题2.3.1 景观处理多样性的问题2.3.2 建筑多样性的问题2.3.3 功能综合性的问题2.3.4 视线多维性的问题2.3.5 可达方式便捷性的问题2.3.6 空间尺度适宜性的问题2.3.7 轻轨交通系统性的问题2.3.8 标志系统可识别性的问题2.4 本章小结3 解析—重庆轻轨站点景观特征解析3.1 解析的思路3.1.1 轻轨站点的基本性质3.1.2 轻轨站点外延环境的基本性质3.2 重庆轻轨站点景观具体特征解析3.2.1 景观处理的多样性3.2.2 建筑的多样性3.2.3 功能的综合性3.2.4 视线的多维性3.2.5 可达方式的便捷性3.2.6 空间尺度的适宜性3.2.7 轻轨交通系统性3.2.8 标志系统可识别性3.3 本章小结4 对策—重庆轻轨站点景观整治4.1 主要矛盾归纳4.1.1 统一性与特征性矛盾4.1.2 整体性与多样性矛盾4.1.3 开放性与安全性矛盾4.1.4 阶段性与系统性矛盾4.1.5 现代性与地域性矛盾4.2 价值取向权衡4.2.1 生存——功能使用的价值取向4.2.2 享受——美学文化的价值取向4.2.3 发展——生态持续的价值取向4.2.4 交织——价值取向的现实走向4.3 具体整治策略4.3.1 景观处理多样性策略4.3.2 建筑多样性策略4.3.3 功能综合性策略4.3.4 视线多维性策略4.3.5 可达方式便捷性策略4.3.6 空间尺度适宜性策略4.3.7 轻轨交通系统性策略4.3.8 标志系统可识别性策略4.4 本章小结5 案例分析—以重庆市轻轨佛图关站站点景观整治为例5.1 背景概况简介5.2 现状特质提取5.2.1 优点特质5.2.2 缺点特质5.3 景观整治措施5.4 本章小结结语致谢参考文献附录A: 重庆轻轨站点景观分析列表(二号线一期工程)附录B: 人群对轻轨沿线景观及站点的行为需求附录C: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重庆论文; 轻轨论文; 站点景观论文;
重庆轻轨站点景观研究初探 ——以重庆轻轨2号线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