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花兰和扇脉杓兰的传粉生态学

独花兰和扇脉杓兰的传粉生态学

论文题目: 独花兰和扇脉杓兰的传粉生态学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学

作者: 孙海芹

导师: 葛颂,罗毅波

关键词: 兰科植物,植物与传粉者之间关系,花粉流,形态分化,生态适应,繁育系统,微卫星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兰科植物精巧的花部结构及其独特的传粉机制为自然选择理论和异花受粉优势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开展兰科植物的传粉生态学研究对进一步探讨植物进化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生殖隔离、物种形成、适应和繁育系统进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和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 两种兰科植物进行植物与传粉者之间关系、种内形态变异、花粉散布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适应进化方式、传粉系统的进化趋势,同时为开发适用的分子标记,在独花兰中初步摸索和探讨了微卫星标记的分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濒危植物独花兰的传粉生态学在神农架2个地点进行了连续2年的野外观测和实验。结果表明,独花兰是一种自交亲和、需要昆虫传粉的欺骗性植物。在2个地点独花兰的传粉者种类不同,在龙门河三条熊蜂(Bombus (Diversobombus) trifasciatus)是主要传粉者,在关门山仿熊蜂(B. (Tricornibombus) imitator)是唯一的传粉者。尽管它们出现的丰度和觅食行为不同,但其传粉行为和携粉部位非常相同,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从种群水平上看,开花个体的分布式样不是显著的偏斜曲线图,传粉者的有效访问主要集中在开花的前、中期。由于没有花蜜,传粉者在花内停留的时间很短,花粉块输出和传粉发生在熊蜂劳而无获的访问、退出花时。自然条件下,独花兰的结实率很低,只有6%-12%,并呈现明显的年份和地点变化。传粉者限制是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与同亚族近缘种布袋兰相比,分布于中国中部的独花兰受冰期的影响很小,其传粉环境相对稳定,在进化历史中,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传粉系统。本研究结果纠正了前人对独花兰繁殖方式的错误认识,并为其保护策略的制订提供了重要资料。2.独花兰种群大小、传粉者访问和花粉流为了检验独花兰种群大小、空间格局与传粉者访问之间的关系,连续2年对10个独花兰种群的花粉块输出和输入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花粉块进行标记研究其散布式样。结果显示,花粉块输出比例与种群大小之间关系在2003年呈显著负相关,但在2004年这种负相关关系不显著。尽管独花兰的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种群不同,但传粉者的访问除了在有蜂巢的种群为聚集式访问外,其余种群内均为随机访问式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兰科植物传粉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1.1 兰科植物的传粉生态学特征

1.1.1 食源性欺骗传粉

1.1.2 性欺骗传粉

1.1.3 繁殖成功的特征

1.1.4 欺骗性传粉系统的进化趋势

1.2 依赖动物传粉植物的花粉流

1.3 种内花形态变异及其适应意义

1.4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独花兰的传粉生态学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和研究地点

2.1.2 花的生物学研究

2.1.3 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关系

2.1.4 繁殖成功

2.2 结果

2.2.1 花的生物学研究

2.2.2 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关系

2.2.3 繁殖成功

2.3 讨论

第3章 独花兰的种群大小、传粉者访问和花粉流

3.1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种群大小与传粉者访问

3.1.3 种群空间结构与传粉者访问

3.1.4 花粉块散布

3.2 结果

3.2.1 种群大小与传粉者访问、结实的关系

3.2.2 种群空间结构与传粉者访问空间式样

3.2.3 花粉散布式样

3.3 讨论

第4章 独花兰的形态变异及其适应意义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地点

4.1.2 传粉者形态的测量

4.1.3 花形态的测量

4.1.4 移栽实验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

4.2.1 花形态性状的变异性

4.2.2 花形态性状的地区变异式样

4.2.3 相关性分析

4.2.4 传粉者的形态

4.2.5 移栽实验

4.3 讨论

第5章 扇脉杓兰的传粉生态学

5.1 材料和方法

5.1.1 研究材料和研究地点

5.1.2 花的生物学研究

5.1.3 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关系

5.1.4 繁殖成功

5.2 结果

5.2.1 花的生物学

5.2.2 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关系

5.2.3 繁殖成功

5.3 讨论

第6章 独花兰微卫星位点的分离

6.1 材料和方法

6.1.1 实验材料和DNA 提取

6.1.2 选取合适的限制性酶消化总DNA

6.1.3 接头与DNA 片段连接

6.1.4 用Dynabead 富集含微卫星的DNA 片段

6.1.5 点杂交(Dot Blots)

6.1.6 富含微卫星的DNA 片段与质粒载体连接

6.1.7 转化质粒DNA

6.1.8 PCR 反应和储存阳性克隆

6.1.9 测序

6.1.10 引物设计

6.2 结果与讨论

6.2.1 提取总DNA

6.2.2 选取合适的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

6.2.3 DNA 片段与接头连接和PCR 扩增

6.2.4 用Dynabead 富集含微卫星的DNA 片段

6.2.5 用Dot blot 方法检测富含微卫星的DNA 片段

6.2.6 克隆后菌液PCR

6.2.7 测序

6.2.8 引物设计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6-04-30

相关论文

  • [1].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两种兰科植物传粉生态学研究[D]. 张自斌.北京林业大学2014
  • [2].巫山淫羊藿的传粉生态学研究[D]. 权秋梅.四川农业大学2011
  • [3].麻疯树传粉昆虫组成及主要传粉者行为生态学研究[D]. 罗长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 [4].姜科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D]. 高江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
  • [5].小峰熊蜂的生物学及传粉生态学研究[D]. 吴杰.浙江大学2009
  • [6].马先蒿属植物的花部分化与传粉适应[D]. 杨春锋.武汉大学2004
  • [7].兰科槽舌兰属的系统学研究[D]. 金效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
  • [8].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传粉生物学的研究[D]. 马书荣.东北林业大学2005
  • [9].横断山区马先蒿属植物的传粉生态学研究[D]. 孙士国.武汉大学2005
  • [10].兴安鹿蹄草的传粉生态学研究[D]. 马玉心.东北林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  ;  

独花兰和扇脉杓兰的传粉生态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