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叙事诗论文-焦健

中国古典叙事诗论文-焦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古典叙事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叙事诗词,暗示,语言,行为

中国古典叙事诗论文文献综述

焦健[1](2019)在《论中国古典叙事诗词中的暗示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叙事诗词佳作中有不少暗示成分,作者将大量信息和情感隐藏在语言、行为、场景之中,并通过这些元素的相互组合,制造出巨大的空间供读者品味解读。(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1期)

邱蓓[2](2017)在《拾遗补阙:中国古典叙事对热奈特叙事时间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从时序(order)、时长(duration)和频率(frequency)叁个方面讨论了叙事话语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关系,但是他提出的叙事时间理论并不完善。本文从时序、时长和频率叁个方面剖析西方叙事时间理论未能覆盖的理论盲区,论证中国古典叙事时间理论如何填补这些空缺。在探讨中西叙事时间理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的同时,挖掘中西叙事时间理论的文化思想渊源和美学涵义,并提议建构一种融合中国文学叙述特点和西方叙事理论的叙事学。(本文来源于《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期刊2017年01期)

何跞[3](2016)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隐含叙事:诗题、诗序和诗集系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特殊叙事的形式,值得关注。诗题交代作者写诗事由,具有浓厚的叙事因子,诗序是对诗题叙事的补充和扩展,这是单首诗的独立叙事。而古典诗歌往往以系年的形态存在于诗人别集中,排列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这又构成关于既定作者本事的大叙事。可以说,一部以年代为划分的诗集也是作者的一部生平传记,或者说一个诗人的生活故事累积。中国古典诗歌往往是以集合的形态存在,其中有一定序列,而只要序列中有时间、地点,那么它们就会和作者这个隐含的人物,以及作者写诗的原因和写诗这件本事构成一个大叙事。现实存在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叙事,而古典诗歌中的叙事则是这个历史叙事的文学性衍生和记录。(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6年06期)

李丹[4](2014)在《现代传记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典叙事诗》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先秦至近代文学中出现了相当多的叙事诗,其中记载的历史人物、时代信息、社会风貌等内容符合传记的基本要求,一首首叙事诗实际上被看作一篇篇散传,并因此实现了它们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尽管古典叙事诗受诗体形式及抒情传统等因素制约,但其表现出的传记功能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谢龙新[5](2012)在《论中国古典“叙事”概念的当代兼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叙事"的原初内涵根植于各自文化的源头之中,文化基因的异质性使中西叙事形成了不同的传统。比较而言,西方叙事重"故事",中国叙事重"历史";西方叙事侧重于"叙",中国叙事更加强调"事"(即"史");西方叙事侧重于时间性,而中国叙事侧重于空间性。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西"叙事"概念走向了互渗融合,并为"叙事"增添了新的内涵:形式与文化互渗、叙事媒介泛化、叙事对象泛化等。这些新内涵其实已经先在地包含在中国"叙事"概念的原初内涵之中,显示了中国"叙事"概念的当代兼容性,也表明在当代背景下研究中国叙事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杨育华[6](2011)在《文化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典叙事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呈现于世界的最早形式,无疑是诗歌。中西方古典叙事诗是在各自独立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两大审美文化系统,它们在功能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社会功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中国古典叙事诗强调的是"抒情"和"言志";西方主要讲"模仿"和"认知"。这种不同恰恰说明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化,透过这种不同的文学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我们可以更多地去了解不同民族在特定时期的形象化历史。(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李鸿雁,曹书杰[7](2009)在《中国古典叙事诗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诗经》中的周人史诗、汉代乐府、南北朝民歌、唐代排律等为主要代表样式的叙事诗的研究,在当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叙事诗文本的整理、代表诗篇的解读、断代和通代的研究及研究方法、叙事模式等都有所突破,总结起来大致可包括如下五个方面:一是古代有关研究的简单回顾,二是叙事诗文本的编纂整理,叁是有关的研究专着,四是主要的研究论文,包括思想内容、体例结构、研究综述,五是港台及国外的有关研究,此外在中西叙事学方法论的研究专着也有极大收获。(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09年03期)

郝美娟[8](2008)在《中国古典文人叙事诗概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典文人叙事诗一直不是诗歌发展的主流但是在一定时期会出现高峰,那么,古典文人叙事诗的定义是什么,有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景德镇高专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甘敏[9](2007)在《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展开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语文课教学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它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迫切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语文课育人目标的有效手段。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能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为进行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首先要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其次要了解诗歌的特点,还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还详细的论述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力图实现语文课研究性学习的新突破。最后,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的特点,提出了研究性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并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纪秀明,汪智超[10](2005)在《后殖民语境、文化身份与中国古典叙事小说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后殖民语境下,如何保持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坚持怎样的文化身份立场成为中国古典叙事小说翻译关注的焦点。从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西厢记》的翻译传播实践看,针对古典叙事文学的具体特征,翻译中的身份立场与具体翻译策略问题值得重视,古典叙事小说的翻译应当遵循适度、多元性原则和采取多种翻译策略糅合并取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05年06期)

中国古典叙事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从时序(order)、时长(duration)和频率(frequency)叁个方面讨论了叙事话语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关系,但是他提出的叙事时间理论并不完善。本文从时序、时长和频率叁个方面剖析西方叙事时间理论未能覆盖的理论盲区,论证中国古典叙事时间理论如何填补这些空缺。在探讨中西叙事时间理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的同时,挖掘中西叙事时间理论的文化思想渊源和美学涵义,并提议建构一种融合中国文学叙述特点和西方叙事理论的叙事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古典叙事诗论文参考文献

[1].焦健.论中国古典叙事诗词中的暗示技巧[J].文学教育(下).2019

[2].邱蓓.拾遗补阙:中国古典叙事对热奈特叙事时间理论的补充和完善[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7

[3].何跞.中国古典诗歌的隐含叙事:诗题、诗序和诗集系年[J].中华文化论坛.2016

[4].李丹.现代传记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典叙事诗[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5].谢龙新.论中国古典“叙事”概念的当代兼容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6].杨育华.文化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典叙事诗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李鸿雁,曹书杰.中国古典叙事诗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

[8].郝美娟.中国古典文人叙事诗概说[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

[9].甘敏.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0].纪秀明,汪智超.后殖民语境、文化身份与中国古典叙事小说翻译[J].云梦学刊.2005

标签:;  ;  ;  ;  

中国古典叙事诗论文-焦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