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探讨

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探讨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中医医院4261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电脑随机对照观察76例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收治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其中常规组38例行西医治疗,研究组38例行中药治疗。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气滞血瘀型的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予以中药治疗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

在临床妇科中,慢性盆腔炎是一种比较多见且常发的病症,该病迁延难愈,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累及诸多器官组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证型予以了划分,其中比较多见气滞血瘀型[1]。鉴于此,本文以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特此对照观察了中药与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妇科治疗慢性盆腔炎提供有效参考。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76例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本文观察对象,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为病例选取时间段,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有38例。研究组年龄范围为34-68岁,平均(48.2±4.5)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2.1±0.6)年。常规组年龄范围为34-69岁,平均(48.1±4.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2±0.5)年。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均签署研究同意书;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存在不同程度的腹部胀痛、腹部刺痛、乳房胀痛以及胸闷等表现,情绪烦躁,舌头存在於点或呈暗黄色,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脉弦涩。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具体为:咆哌酮,2.0g/次,每日2次;替硝唑,1.0g/次,每日1次。

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基础药方为通任种子汤,组方包括络石藤、甘草、连翘、小茴香、白芍、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丹参、香附以及皂刺,可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全方用清水煎煮呈汤药口服,1剂/d,2次/d,早晚各一次,200ml/次。第二次煎药时选取100ml汤药予以灌肠。

1.3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提出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并按照证候积分、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定其临床疗效。即(1)治愈为: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5%,下腹部无疼痛感,无腰痛;(2)显效为: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95%,下腹部、腰部轻微疼痛;(3)有效为: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70%,下腹部、腰部疼痛感中度疼痛。(4)无效为:未达以上标准范围。总体疗效=(总例数-无效的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用卡方检验[n(%)]计数资料差异;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总体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体疗效达到了94.74%,常规组总体疗效达到了81.58%,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盆腔炎属于妇科常见病,且在临床中比较多见,指的是女性子宫四周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盆腔生殖器官发生炎症。盆腔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比如宫腔操作史、妇科手术史、不孕不育等[2]。祖国医学认为盆腔炎属于“月经不调”、“不孕”、“痛经”等范畴,认为盆腔炎的发生,是因为盆腔气血不畅、气血相搏,经阴部上行累及冲任、胞宫,进而引起虚损或者是气血瘀滞,不利于气血运行,伤害盆腔脏器组织,如果患者发生盆腔炎症之后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诊治,会使得盆腔组织粘连[3]。故而不论是邪毒,还是湿热,都会对腹部的气血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4]。基于此,针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医主张活血、化瘀治疗原则,特别是气滞血瘀型的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

通任种子汤对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此药方具有凉血、排脓、活血、理气以及调经之功效,关键是调理经血的药物,还能够发挥补血、生血的作用;香附可以理气、止痛、疏肝、调经;川芎、红花、当归和赤芍,可以化瘀、活血。香附和丹参为主,川芎、红花、当归、赤芍为辅,主药与辅药相结合,帮助患者活血、化瘀、行气的同时还能够发挥补血和生血之功效,使气血运行保持畅通,疼痛症状自然而然就会消失[5]。除此之外,方组当中的连翘还可以解毒、解热、散结、消肿,能够有效消除瘀滞导致的内热。除了中药口服之外,保留灌肠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及进展,盆腔所处部位与直肠、结肠比较密切,药液途径肠道,可对附近组织进行渗透,直接产生作用,便于肠道黏膜静脉丛良好的吸收,加强盆腔部位的药物浓度,发挥消炎功效。

本文通过观察发现,研究组总体疗效94.74%显著高于常规组81.58%,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为(20.2±2.7)分,明显低于常规组(31.5±2.4)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中药治疗效果较西药治疗的效果更佳。

总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症患者行中药治疗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新鸣,黄金金,彭艳.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9):89-92.

[2]陈胤好.针刺联合中药复方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4):180-182.

[3]张秀丽.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1):162+164.

[4]郭海燕,邱爱功.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14):10.

[5]杜军凤.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9):188+190.

标签:;  ;  ;  

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