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以安徽淮河流域为例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以安徽淮河流域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当前政界和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对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以研究其对经济活动的承载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特征及相关理论,为全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从经济发展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两个角度构建了评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状况的指标体系,并介绍了加权改进的Topsis方法。再次,以安徽淮河流域为实例,对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最后,本文结合安徽淮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结果,总结出提高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从空间层面研究发现,安徽淮河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低的主要因子包括:水资源的丰沛程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电能的消耗强度、工业废水的排放强度、工业废气的治理率。(2)从时间层面本文研究发现,影响安徽淮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子为水资源的丰沛程度、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潜力、能源的消耗强度、工业废水的排放强度、工业废气的治理率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3)本文还发现,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之年,资源环境承载力出现大幅下降。本文据此提出了提高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
  • 2.1.1 承载力
  • 2.1.2 资源环境承载力
  • 2.2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资源稀缺理论
  • 2.2.2 增长极限理论
  • 2.2.3 人与自然和谐理论
  • 2.2.4 共有资源及外部性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 3.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1.2 指标体系构建说明
  • 3.2 基于加权改进的 TOPSIS 评价方法
  • 3.2.1 基本思想
  • 3.2.2 权重设定
  • 3.2.3 理想解
  • 第四章 安徽淮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证研究
  • 4.1 安徽淮河流域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概况
  • 4.1.1 经济发展现状
  • 4.1.2 资源环境现状
  • 4.2 安徽淮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 4.2.1 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 4.2.2 基于空间层面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
  • 4.2.3 基于时间层面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
  • 第五章 提高安徽淮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 5.1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5.2 贯彻执行人口政策
  • 5.3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
  • 5.4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 5.5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 5.6 加大环保经费投入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新视角:行星边界框架的源起、发展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3)
    • [2].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西部资源 2020(01)
    • [3].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怎么算的? 一个需要深度研究的真命题——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的分析和建议[J]. 中国生态文明 2020(02)
    • [4].云南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其障碍因素探究——以玉溪市为例[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5].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特征与演进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20(05)
    • [6].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进展评述[J]. 新疆农垦经济 2020(03)
    • [7].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实践应用——以烟台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10)
    • [8].深圳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海洋技术学报 2020(04)
    • [9].山地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协调发展分析:以贵州乌江流域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03)
    • [10].抚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9(06)
    • [11].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 环境与发展 2018(02)
    • [12].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 2017(01)
    • [13].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17(01)
    • [14].搞清雄安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多大[J]. 中国生态文明 2017(02)
    • [15].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土地 2017(08)
    • [16].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J]. 环境与发展 2017(06)
    • [17].中国区域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探析[J]. 现代园艺 2017(18)
    • [18].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16(02)
    • [19].青海省重点开发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06)
    • [20].广东大鹏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J]. 生态科学 2014(06)
    • [21].河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及障碍因素诊断[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7)
    • [22].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提升路径探析[J].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2)
    • [23].试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J]. 商 2015(18)
    • [24].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5(09)
    • [25].辽宁省“十三五”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产业布局影响的对策[J]. 辽宁经济 2015(09)
    • [26].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以电白区为例[J]. 城市地理 2017(18)
    • [2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5)
    • [28].科学测算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J]. 中国农村科技 2020(05)
    • [29].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综述[J]. 中国环境管理 2018(06)
    • [30].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22)

    标签:;  ;  ;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以安徽淮河流域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