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肿瘤的增效作用

六味地黄丸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肿瘤的增效作用

论文题目: 六味地黄丸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肿瘤的增效作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西医结合基础

作者: 杜标炎

导师: 李杰芬

关键词: 肿瘤,基因治疗,自杀基因,六味地黄丸,中医药疗法

文献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治疗给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曙光。肿瘤的基因治疗,特别是肿瘤的自杀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继传统的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治疗方法后一种崭新的肿瘤综合治疗措施。 自杀基因治疗由于存在旁杀伤效应的独特机制,已应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试验,并已观察到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不少实验表明,单纯自杀基因治疗难以达到完全治愈肿瘤的目的。这是因为尽管应用自杀基因可消除大部分肿瘤负荷,但仍可有部分肿瘤细胞残余。因而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以清除残余肿瘤细胞的研究成为了热点,联合治疗是其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免疫机制在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改善自杀基因抗肿瘤作用的炎症免疫微环境是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疗效的重要策略。自杀基因联合免疫基因成为目前最主要的联合治疗方案之一。该方案主要是在导入自杀基因的同时导入免疫基因。但该方案存在使用病毒载体量增多、潜在毒副作用增大;操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导入基因间的相互干扰,影响基因表达或长期表达等问题。 临床与实验均已证明许多中药方药具有肯定的免疫药理作用;同时中药方药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可能对旁杀伤效应的其他机制也能产生影响。中药方药还有给药方便,价格低廉,长期使用毒副作用小或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将自杀基因疗法与中药方药联合应用可能是一种更可行和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本研究选择了建立最早、研究最多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并构建成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将自杀基因疗法与最具肯定免疫药理作用的滋阴补肾代表复方六味地黄丸组成联合治疗方案,以小鼠移植性肝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模型动物为治疗对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研究以期探讨建立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基因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HSV-tk/GCV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 含自杀基因的pICl9R/MCl-tk质粒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药理教研室Huang L.教授惠赠,广州军区总医院赵亚刚博士提供。获得质粒后转入大肠杆菌DH5α,培养扩增,提取质粒,用EcoR Ⅰ/BamH Ⅰ双酶切、凝胶电泳鉴定,与原始质粒图比对确定质粒内含有tk基因;将tk基因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将重组pLXSN-tk质粒转入DH5α,培养扩增,提取质粒,双酶切、凝胶电泳及测序鉴定,确定重组质粒内含有tk基因;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质粒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T67,用400mg/L G418筛选2周,获得抗性细胞集落(PT67/tk),在含G418的选择性培养液中扩大培养;取包装细胞PT67/tk培养上清液(内含已包装的病毒)加入NIH3T3细胞培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肿瘤基因治疗概述

1.1 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

1.2 肿瘤抑制基因疗法

1.3 自杀基因疗法

1.4 肿瘤多药耐药性基因治疗

1.5 抑制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1.6 其他基因治疗方法

2 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2.1 自杀基因及自杀基因治疗系统

2.2 自杀基因疗法的旁杀伤效应及机制

2.3 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的增效方法

3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及治疗法则

4 六味地黄丸(汤)的免疫药理作用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SV1-tk/GCV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pIC19R/MC1-tk质粒酶切鉴定

2.2 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2.3 各种细胞G418筛选浓度

2.4 包装细胞PT67的转染及病毒滴度测定

2.5 胃癌细胞tk基因的斑点杂交鉴定

2.6 GCV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杀伤试验

3.讨论

3.1 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选择

3.2 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构建过程及相关背景资料

3.3 构建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意义

第二章 六味地黄丸对HSV1-tk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肝细胞癌的增效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体外杀伤效应

2.2 小鼠一般状况

2.3 接种后不同时间肿瘤体积及肿瘤生长体积曲线

2.4 肿瘤质量

2.5 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

3.讨论

3.1 肝癌的发病学及常规治疗现状

3.2 肝癌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3 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建立

3.4 六味地黄丸对肝癌自杀基因疗法的增效作用及可能机制

第三章 六味地黄丸对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增效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体外杀伤效应

2.2 小鼠一般状况及成瘤率

2.3 接种后不同时间肿瘤体积及肿瘤生长体积曲线

2.4 肿瘤质量

2.5 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

3.讨论

3.1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学及常规治疗方法

3.2 恶性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的现状

3.3 恶性黑色素瘤自杀基因治疗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建立

3.4 六味地黄丸对自杀基因疗法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增效作用及可能机制

第三部分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Ⅰ:本论文中使用的缩略语

附件Ⅱ:pLXSN-tk质粒中tk基因测序图

附件Ⅲ:肝细胞癌治疗实验病理检查结果

附件Ⅳ: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实验病理检查结果

附件Ⅴ:已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在肿瘤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 苑玉清.四川大学2005
  • [2].放射敏感性肿瘤自杀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宫颈癌杀伤作用的研究[D]. 李玉梅.中南大学2006
  • [3].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启动子调控自杀基因HSV-TK靶向性表达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D]. 唐小军.四川大学2006
  • [4].自杀基因、血卟啉联合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D]. 钱东华.吉林大学2007
  • [5].胃癌联合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D]. 叶玲.中南大学2010
  • [6].放射线诱导性自杀基因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 范永刚.南京医科大学2003
  • [7].鼻咽癌的靶向性放射增敏基因治疗[D]. 胡璟.中南大学2009
  • [8].鼻咽癌的基因—放射治疗实验研究[D]. 唐瑶云.中南大学2003
  • [9].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D]. 沈历宗.南京医科大学2003
  • [10].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载HSV1-TK自杀基因超声微泡造影剂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 周世骥.重庆医科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六味地黄丸预防OLETF鼠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 钱毅.南方医科大学2008
  • [2].从缝隙连接探讨六味地黄丸对自杀基因治疗肝癌的增效作用[D]. 易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 [3].六味地黄丸拆方研究与命水理论探讨[D]. 李瑞.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 [4].六味地黄丸(汤)异病同治规律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尹英杰.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 [5].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赵新峰.沈阳药科大学2003
  • [6].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及六味地黄丸对Th1/Th2免疫调节机制的探讨[D]. 庄淇源.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7].中药活性成分对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D]. 谭宇蕙.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8].六味地黄丸对OLETF鼠糖尿病发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薛耀明.第一军医大学2005
  • [9].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应用研究(Ⅳ)[D]. 张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 [10].胸腺淋巴细胞分化与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及六味地黄汤的作用研究[D]. 毕明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

标签:;  ;  ;  ;  ;  

六味地黄丸对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肿瘤的增效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