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活动构造及其对水系的控制作用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活动构造及其对水系的控制作用

论文摘要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地区是指位于北川-安县一线以北东的部分,该区域地跨川甘两省,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北邻中国的脊梁——秦岭造山带。本文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龙门山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调查”的依托下,综合野外调查和探槽开挖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归纳的地表破裂特征,对龙门山北段晚第四纪断裂活动性及其对水系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龙门山构造带北段的由北西向南东依次为青川-平武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彭县-灌县断裂,被数条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逆冲断裂所分隔,显示出明显的分带性。这三条主干断裂总体显示为由北西向南东的逆冲作用,兼有明显的右行走滑特征,现今仍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有地震活动、地形陡坎、阶地河流的错断和线性地貌等表现。龙门山构造带的第四纪活动性主干断裂均有所见,主要表现有洪积扇、河流阶地、断错山脊及边坡脊等构造地貌现象。各断裂在龙门山构造带的中南段具有明显的线性影像及较好的贯通性,各断裂在龙门山构造带的北段,线性影像不明显,贯通性较差,我们认为第四纪活动性较中南段较弱。而在龙门山构造带中各断裂中,北川-映秀断裂的活动性最为明显。汶川地震后,在龙门山构造带北段主要存在一条地震地表破裂带。该破裂带结构单一,垂直位错与水平位错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地表破裂的垂直位错自南西段向北东段逐渐减小,而水平位错则自南西向北东缓慢增加,同时该破裂带向北东方向延伸过程中,水平位错在平通达到最大值后又与垂直位错一样呈减小趋势。地震瞬间可改变了震区的地貌形态,并相应使河流体系发生相应的调整。汶川地震导致水系样式变迁完整的记录了整个地震作用与水系演变的定量关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来源及意义
  • 1.1.1 题目来源
  • 1.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龙门山构造带研究现状
  • 1.2.2 龙门山北段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构造格架
  • 2.2 主干断裂概况
  • 2.2.1 龙门山后山断裂
  • 2.2.2 龙门山中央断裂
  • 2.2.3 龙门山前山断裂
  • 2.2.4 龙门山山前断裂
  • 2.3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断裂构造样式分析
  • 第3章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活动构造特征
  • 3.1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主干断裂活动性
  • 3.1.1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主干断裂活动性地质地貌表现
  • 3.1.2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主干断裂探槽资料分析
  • 3.2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与中南段断裂活动性差异
  • 第4章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特征
  • 4.1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地表破裂特征
  • 4.1.1 野外实测资料分析
  • 4.1.2 地表破裂基本特征
  • 4.2 龙门山北段与龙门山中南段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差异分析
  • 4.2.1 龙门山中南段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特征
  • 4.2.2 龙门山北段与龙门山中南段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差异
  • 第5章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活动构造对水系的控制作用
  • 5.1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主要水系分布
  • 5.2 汶川地震对龙门山北段河床剖面形态及河流流向的影响
  • 5.2.1 河床剖面形态对断裂活动作用的响应
  • 5.2.2 河流流向对汶川地震驱动的走滑作用的响应
  • 5.3 滑坡、泥石流等对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水系的影响
  • 5.3.1 河道形变
  • 5.3.2 河谷谷坡形变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期成果
  • 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登记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四川龙门山构造带活动的钟乳石记录[J]. 地球学报 2014(01)
    • [2].成都主城区为什么躲过了汶川地震这一劫?——龙门山构造带地质状况分析[J]. 四川省情 2008(06)
    • [3].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构造变形特征——来自汶川科钻四号孔(WFSD-4)的证据[J]. 地球学报 2019(01)
    • [4].龙门山构造带壳幔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汶川、芦山强震关系[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 [5].沿龙门山构造带走向上地形发育差异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地貌演化的启示[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06)
    • [6].龙门山构造带中段大地电磁测深研究[J]. 物探与化探 2012(03)
    • [7].龙门山及其邻近地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06)
    • [8].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9].汶川地质构造解读[J]. 世界博览 2008(12)
    • [10].献诗七章:手的颂歌[J]. 散文诗世界 2008(07)
    • [11].龙门山构造带早三叠世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对四川盆地构造旋转的制约[J]. 地质通报 2016(06)
    • [12].龙门山构造带南段向西南延伸的遥感影像证据及地震地质意义[J]. 地质力学学报 2016(03)
    • [13].汶川地质构造解读[J]. 青年博览 2008(16)
    • [14].龙门山及邻区重、磁异常特征及与地震关系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2)
    • [15].龙门山构造带的演化历史及构造样式综述[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09(00)
    • [16].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岩石物性研究[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6(02)
    • [17].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逆冲构造深部电性结构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2)
    • [18].汶川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06)
    • [19].龙门山构造带中段新近系砾岩层砾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中国地质 2011(06)
    • [20].四川芦山Mw 6.6级地震发震构造[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21].龙门山构造带WFSD-2钻孔岩心磁化率特征及其对大地震活动的响应[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1)
    • [22].四川龙门山构造带构造样式浅析[J]. 云南地质 2012(02)
    • [23].汶川M_S8.0地震中央断裂北段地表破裂特征[J]. 西北地震学报 2009(04)
    • [24].关于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思考[J]. 地震地质 2008(04)
    • [25].河南历史上的地震情况[J]. 资源导刊 2008(06)

    标签:;  ;  ;  ;  ;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活动构造及其对水系的控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