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评价青少年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稳定性,以及基线心理亚健康状况与自伤、自杀心理/行为报告率及因病缺课率之间的关联,进而评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的反应性以及预测效度。方法以安徽省枞阳县某省级示范高中高一、高二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12月进行第一次调查(基线,T0),收回有效问卷1637份,之后又于次年(2010年)3月(T1)、6月(T2)、9月(T3)、12月(T4)共进行了4次随访。最终获得编号一致的有效问卷共732份,除3月份外,基线(T0)、6(T2)、9(T3)、12(T4)月4次横断面研究均进行了《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ASQA)调查,同时获得年龄、性别、每周运动次数等一般情况及生活行为方式状况;4次随访均进行了自伤、自杀心理行为及因病缺课情况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随访时点高一、高二男女学生的生理、心理亚健康状态及新发亚健康状态的检出情况,分析基线一般情况、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对不同随访时点生理、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发生理、新发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随访时点高一、高二男女学生自我伤害行为、自杀心理行为及因病缺课情况,分析基线不同心理病理症状数下自我伤害行为、自杀心理行为及因病缺报告率的分布差异。结果随访人群与失访人群比较,随访人群中高一年级、家庭所在地为乡镇所占比例较高,饮酒报告率较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0、T2、T3、T4各时点生理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18.4%、16.1%、10.9%、16.4%,心理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17.9%、15.8%、6.4%、10.7%;T2、T3、T4时点新发生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8.2%、5.6%、8.7%,新发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6.4%、2.7%、5.1%。4次调查中(T0、T2、T3、T4)总人群中有2.5%及2.0%分别持续处于生理亚健康状态和心理亚健康状态。T3、T4时点生理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心理亚健康检出率,T3时点生理、心理亚健康以及新发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最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T4时点女生生理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焦虑、自伤及生理亚健康是新发生理、新发心理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城市户口、吃多有内疚感是生理、心理亚健康及新发生理、新发心理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家庭所在地是县、市及心理亚健康分别是生理亚健康及新发生理亚健康的危险因素。大、小强度运动是亚健康及新发亚健康状态的保护因素。过去1年总自伤行为及≥4种自伤行为检出率分别为47.7%、14.6%; 1年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0.5%、4.9%、1.2%;因病缺课率为0.16%。自伤、自杀报告率及因病缺课率各时点组间比较得出,T1时点≥4种自伤行为、自杀意念检出率及因病缺课率最高;T2时点总自伤行为检出率最高;T3时点因病缺课率最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报告率的性别差异为,女生自杀意念(T1、T2、T4)、自杀计划(T1)报告率均高于男生(P<0.05);男生(T1、T2)因病缺课率高于女生(P<0.05)。年级差异为高一年级总自伤行为(T1、T2)、≥4种自伤行为(T1)、自杀意念(T3)、自杀计划(T2)报告率均高于高二年级;高二年级因病缺课率均高于高一年级。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及总体学生自伤、自杀及因病缺课多数时点报告率以及一年的报告率均随基线(T0)心理亚健康症状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少年亚健康状态有一定的持续性,暑假后(T3时点)亚健康以及新发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最低,提示亚健康状态的稳定性受学习压力的影响,也提示《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有较高的反应性。青少年学生自伤、自杀心理行为常见,随基线心理亚健康症状数的增加,自杀和自伤心理行为增加。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研究。MeSH青少年;健康状况;危险因素;问卷调查;随访研究;自杀;自我伤害行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的表征、成因及其对策[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浅议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教育及其对大学生“心事之锁”的开启[J]. 教育现代化 2019(43)
- [3].高校艺术类心理亚健康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6)
- [4].浅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J]. 教育现代化 2019(68)
- [5].中学生心理亚健康和手机使用依赖行为的交互作用及与意外伤害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2)
- [6].2015年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8(03)
- [7].地铁电客车司机职业心理亚健康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7(08)
- [8].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 亚太教育 2016(11)
- [9].某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调查[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05)
- [10].保定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5(04)
- [11].心理亚健康,一把指向教师的刀[J]. 教育家 2020(33)
- [12].教师心理亚健康切莫“头痛医头”[J]. 教育家 2020(33)
- [13].老了,更幸福——关于老年可持续发展学习的思考[J]. 新天地 2017(03)
- [14].调整心理亚健康[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5(12)
- [15].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研究[J]. 教育 2015(05)
- [16].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 青春岁月 2011(22)
- [17].高校艺术类心理亚健康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4)
- [18].警察心理亚健康问卷的编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3)
- [19].教师减压,当跨越隐藏的心理屏障[J]. 教育家 2020(33)
- [20].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表现[J]. 解放军健康 2011(05)
- [21].1712例心理亚健康状态人群的相关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03)
- [22].三峡库区老年人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重庆医学 2014(04)
- [23].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卫生职业教育 2014(08)
- [24].音乐治疗在都市人心理亚健康领域中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5)
- [25].蚌埠市中学生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08)
- [26].部队机关干部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对策[J]. 东南国防医药 2013(03)
- [27].运动处方干预教师心理亚健康的研究[J]. 运动 2013(12)
- [28].加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疏导教育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34)
- [29].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策略刍议[J]. 教育与职业 2012(09)
- [30].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J]. 高教论坛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