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犯若干问题研究

教唆犯若干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教唆犯罪,因其行为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成为刑法学界最有争议的疑难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多数学者把教唆犯罪纳入共同犯罪领域进行研究,但在理论上与实践中的困惑始终没有得以真正解决,传统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近年来,理论界对教唆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借鉴西方关于教唆犯规定及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对教唆犯的概念、性质、成立要件和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辩证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唆犯罪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在国外的立法与论著中,教唆犯概念的表述多种多样,大多数从共犯从属性说的立场对教唆犯进行了定义,但英美法系国家在关于教唆犯的阐释中带有明显的独立性色彩。在我国刑法立法中,对教唆犯进行了高度抽象的概括。在教唆犯的成立条件问题上,理论界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教唆犯的的成立要件应当包括犯罪的客体要件、客观方面要件、主体要件、主观方面要件等四个方面。在教唆犯性质的问题上,国外有共犯从属性说和共犯独立性说的激烈之争。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是二重性说,该学说认为教唆犯罪是独立性与从属性的有机统一,但是,在二者谁主谁次的问题上,各方并没有形成共识。笔者认为,研究教唆犯的性质,首先应摆脱共同犯罪理论的桎梏,进行科学的分析。从犯罪构成上分析,教唆犯罪和共同犯罪并不吻合,教唆行为本身已具备完整的构成要件,足以单独成罪。把教唆行为立法为独立犯罪,理论上,可以解决用共同犯罪理论所无法澄清的问题:实践上,可以有效的打击各种形式特殊、危害极大的教唆犯罪行为。教唆犯罪性质认识的不同,将直接导致到对教唆犯罪的分类、停止形态、罪数形态等不同的认识。笔者坚持教唆行为独立成罪的观点,在以上各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笔者还就教唆犯理论与实务的几个疑难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论文的最后,笔者对我国的刑法中有关教唆犯的规定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建议从概念、成立要件、定罪原则、处罚等方面进行重新立法,使教唆犯罪的规定更加科学、合理,打击犯罪的力度更大,效率更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教唆犯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 第一节 教唆犯的概念
  • 第二节 教唆犯的成立要件
  • 第二章 教唆犯的性质
  • 第一节 国外关于教唆犯性质问题的理论
  • 第二节 国内关于教唆犯性质问题的理论
  • 第三节 关于教唆犯性质问题的思考
  • 第三章 教唆犯的相关问题
  • 第一节 教唆犯的分类
  • 第二节 教唆犯的停止形态
  • 第三节 教唆犯的罪数形态
  • 第四节 教唆犯的处罚根据
  • 第四章 教唆犯理论与实务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 第一节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
  • 第二节 共同教唆犯
  • 第三节 雇佣犯罪问题
  • 第五章 对我国教唆犯规定的评价与立法完善
  • 第一节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规定的缺陷
  • 第二节 我国关于教唆犯规定的立法完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教唆犯法律性质新论[J]. 刑法论丛 2016(03)
    • [2].论教唆行为与帮助行为的侵权责任[J]. 法学论坛 2011(05)
    • [3].论教唆行为的两种性质——兼议《刑法》第29条第2款之理解[J]. 刑事法评论 2016(02)
    • [4].陷害教唆行为的定性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01)
    • [5].教唆行为的责任认定[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9)
    • [6].陷害教唆若干问题研究[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7].古典学派语境下的教唆犯地位研究[J]. 刑法论丛 2009(02)
    • [8].再论“教唆未遂”[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2(01)
    • [9].论独立教唆犯之犯罪预备性——以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为视角[J]. 行政与法 2010(10)
    • [10].诱惑侦查教唆相关问题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1].论教唆犯的概念及成立要件[J]. 时代人物 2008(05)
    • [12].教唆未遂的立法探析[J]. 前沿 2014(Z5)
    • [13].论教唆犯的未遂——以二重性说解读教唆犯[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2(10)
    • [14].过失共同犯罪探讨[J]. 理论界 2010(12)
    • [15].我国教唆犯制度的逻辑困境及其反思[J]. 政治与法律 2008(02)
    • [16].教唆犯二重性说之否定——兼论教唆犯的独立性[J]. 法学杂志 2010(10)
    • [17].教唆犯若干问题分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10)
    • [18].教唆犯处罚根据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9].析“教唆未遂”[J]. 重庆与世界 2011(15)
    • [20].教唆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危害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1].教唆犯与精神性帮助犯之分界[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1(12)
    • [22].教唆行为:共犯行为抑或实行行为[J]. 法学杂志 2009(01)
    • [23].对教唆犯的性质及未完成形态的认定[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 [24].“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解释[J]. 法学研究 2011(01)
    • [25].教唆行为:共犯行为抑或实行行为?[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01)
    • [26].论我国犯罪参与体系的归属[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7(02)
    • [27].主从犯特殊区分制下“教唆未遂”的理解与适用[J]. 刑法论丛 2017(03)
    • [28].教唆行为标准的规范化判断及展开[J]. 警学研究 2020(03)
    • [29].教唆行为的实行行为性之否定——兼与李凤梅博士商榷[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09)
    • [30].教唆犯二重性说的逻辑困境及其反思[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2(06)

    标签:;  ;  ;  

    教唆犯若干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