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高顺式聚丁二烯的催化体系与聚合规律研究

用于制备高顺式聚丁二烯的催化体系与聚合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环烷酸镍(Ni)-三异丁基铝(A1)-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B)体系催化丁二烯进行配位聚合来制备高顺式聚丁二烯。本文主要通过引入与三氟化硼络合的新配体(P+H)来改进现有镍系催化剂体系,采用Ni-A1陈化、稀B单加的方式,催化丁二烯在己烷溶剂中进行配位聚合,探讨配体P/H摩尔比、BF3配置浓度、催化剂各组分用量、聚合温度及添加第四组分对丁二烯转化率、聚丁二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分布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氟化硼·(P+H)络合物的溶解性和储存稳定性均较好,浓度可达4.4×10-5mol/mL,同时能提高聚丁二烯的顺1,4-结构含量,可达99.0%,凝胶含量小于0.3%,甚至无凝胶。2.P/H值增加,B的溶解性下降,丁二烯的转化率略有下降、聚丁二烯的顺1,4-结构含量略有增加。3.增加B用量、Al用量、催化剂用量,提高单体浓度和聚合温度均可使丁二烯的转化率增加。4.随着B用量由B/Ni=10降低到B/Ni=2,聚丁二烯的重均分子量(Mw)从5×105g/mol上升到1.1×106g/mol,分子量分布在4.4左右。在丁油中添加P时,当P/Ni由1上升到100时,PB的重均分子量由6.0×105g/mol上升到9.5×105g/mol。Al用量和催化剂用量对聚丁二烯的分子量基本没有影响。5.增加Al用量、降低B用量及聚合温度均可提高聚丁二烯的顺1,4-结构含量,降低聚丁二烯的1,2-结构含量。6.优化的催化剂体系及聚合条件是:[Bd]=8g/100mL~13g/100mL, P/H=0.5~3.0,[BF3]=2×10-5mol/L~4×10-5mol/L,B/Ni=5~8, Al/Ni=6~10,Ni/Bd:0.5×10-4~1.0×10-4。7.5立升放大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上述试验结果,当B用量为B/Ni=6时,丁二烯的转化率在1个小时内能达到60%以上,PB的顺1,4-结构含量达到97.8%以上。8.当Ni/Bd=1.0×10-4,Al/Ni=6,B/Ni=6时,聚丁二烯的拉伸强度为20MPa,扯断伸长率为511%,综合力学性能明显优于BR9000。

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Ni系催化体系介绍
  • 1.2 催化剂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 1.3 聚合机理
  • 1.3.1 π-烯丙基机理
  • 1.3.2 单金属配位机理
  • 1.3.3 返扣配位机理
  • 1.4 聚合物门尼粘度的控制方法
  • 1.5 对镍系催化体系改进的研究
  • 1.5.1 添加第四组分
  • 1.5.2 改变第三组分
  • 1.5.3 其他体系
  • 1.6 本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试剂及参数
  •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3 实验操作
  • 2.4 聚合物的表征
  • 2.4.1 聚合物的特性粘度[η]及粘均分子量
  • 2.4.2 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2.4.3 凝胶含量的测定
  • 2.4.4 微观结构的分析
  • 1+4100℃)'>2.4.5 门尼粘度(ML1+4100℃)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配体的选择
  • 3.1.1 配体H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3.1.2 复合配体(P+H)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3.2 体系(P+H)中催化剂制备条件的研究
  • 3.2.1 P/H摩尔比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3配制浓度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3.2.2 BF3配制浓度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3.2.3 B/Ni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3.2.4 Al/Ni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3.3 聚合条件对丁二烯聚合的研究
  • 3.3.1 催化剂用量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3.3.2 单体浓度对体系聚合的影响
  • 3.3.3 聚合温度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3.3.4 聚合时间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3.3.5 含氧化合物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 3.4 (P+H)体系的放大试验
  • 3.4.1 不同B/Ni摩尔比的放大试验
  • 3.4.2 聚丁二烯的力学性能检测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用于制备高顺式聚丁二烯的催化体系与聚合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