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探索

“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探索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710021

摘要:在乡村逐渐衰败的客观背景下,利用乡村的优势资源打造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振兴乡村战略发展的基本思路。而“景村融合”就是结合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为乡村规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本文从“景村融合”理念的基本内涵出发,对乡村规划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景村融合”;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路径

引言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理念在乡村规划中的延伸。我国作为有着上千年农业文明的古国,乡村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但是在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乡村成了城市建设的“后勤部门”,环境、资源、人力等方面的支持,让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也让乡村面临着被“掏空”的危险。乡村的衰败已经初现端倪,这种衰败不仅是经济落后,更是文化的隔阂,尤其年轻一代对乡村文化缺乏认同感,让乡村在现代文明中更加失落。因此,结合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建设美丽乡村愿望,针对目前乡村衰败的现状,“景村融合”的理念被提出,并逐渐在规划中得到落实。

“景村融合”就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并以旅游景区建设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景区化与景点化,让村庄与景区在空间互应、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利益互显的过程中实现协调发展。结合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效果,“景村融合”的设计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一、渗透景村融合,明确功能定位

乡村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社会关系紧密的有机体,因此在“景村融合”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应好严密的规划,不仅要充分发挥乡村的优势旅游资源,更应该为美丽乡村的长远发展做好打算。在“景村融合”规划中,相关部门首先要对乡村进行整体定位,根据优势旅游资源,为美丽乡村的品牌设计提供思路,如乡村的渔业发达,可以打造“最美渔村”;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可以打造民俗旅游基地;美食资源丰富,可以打造美食街等。这样的功能定位能够让乡村依托现有自然景观、传统建筑、本土资源、民俗文化等,实现对传统的延续与发展,并在与现代文明融合中更加自信。

二、注重整体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在“景村融合”的规划中,对空间的合理利用是建设旅游景观,保持乡村特色的关键。乡村的空间规划由于规模限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方面,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协调与村民的关系,做好村民工作,合理构建乡村的空间布局,如设计文化体验板块,为游客提供参与当地文化活动的机会,让游客与村民的互动中,更加直观地了解、体验特色文化;设计休闲板块,让游客暂时逃离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享受乡村的悠闲、惬意;设计民宿板块,不仅要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更为其游客的深度体验提供空间;设计基础设施板块,做好交通、餐厅、卫生所、村委会等基础设施,维护景村融合的有效运行。

三、挖掘乡村文化,树立品牌形象

“景村融合”在乡村规划中的渗透不仅体现在对乡村现有景观的改造上,更体现在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上,缺少文化依托的景村融合难以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一旦景观资源落后,乡村依然会陷入衰败的困局。因此,在乡村规划中,相关部门应注重对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并推动文化景观建设,让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的名片,从而摆脱乡村旅游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树立品牌,并获得游客的认可。在挖据乡村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再现、重构与创新,创新文化表达形式,让乡村文化能够更加从容地融合到现代文明中来。

四、探索乡村旅游,创新旅游产品

根据“景村融合”的内涵,我们知道发展乡村旅游是打造乡村美景、建立美丽乡村的基本思路。近年来,乡村特色旅游蓬勃发展,2017年的大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投资规模已达到5500亿元,年接待人数超过25亿,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增至1.4万亿元,并出现了安徽宏村、黑龙江雪乡、新疆图瓦等热门旅游景点。基于这一发展趋势,我们在乡村规划中,应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特色化的旅游产品,设计精准的旅游路线,让游客获得更加独特的文化体验、休闲体验,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

五、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在“景村融合”的规划过程中,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乡村本身的基础设施根本不足以保证旅游景区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增加相关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在规划过程中,一方面要完善乡村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以及消防与防灾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推动游览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服务、游览标识等设施建设,确保旅游景区高效、安全运行,并推动美丽乡村的持续发展。

六、结束语

“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本质不仅是村庄的美化,设计者必须调整好角色,把自己作为政府与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甚至应该淡化自己的角色,更多地帮助村民进入到建设自我家园的角色中来,因为村民才是乡村能够不断发展和持续的能量之源。设计者应该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去了解村民们的生活,而在于通过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为建设现代农村,培养现代农民打好基础,建设一个老百姓满意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刘阳.景村融合理念下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索——以花山岩画核心区耀达村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5):259-260.

[2]樊亚明,刘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32(04):97-100.

[3]熊泽群;边经卫;张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庄特色塑造浅析——以滨海渔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4年01期

[4]王艺瑾;吴剑;;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美丽村庄规划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4年07期

[5]严炎锋;;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美丽的乡村[J];现代园艺;2014年02期

[6]施鸿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索——以南宁市西乡塘区路西村老直坡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年05期

标签:;  ;  ;  

“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