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俗化理论一直是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主导范式,围绕世俗化理论所展开的论证成为宗教社会学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世俗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随着现代社会的理性化与分化,传统的建制性宗教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将不断减弱。贝格尔从两个层面清晰地辨识了世俗化这一不可逆转的过程:即社会结构、文化的客观世俗化与意识层面的主观世俗化。贝格尔构建了世俗化—多元化—私人化的理论模式。然而,自从马丁提出将具有意识形态意涵的世俗化概念从社会学词典中清除出去之后,这一理论就一直备受批判与质疑。作为世俗化理论的旗手和重要建构者的贝格尔,在90年代末期公开承认世俗化理论是个错误。与此同时,以斯达克为代表的宗教经济模式(或称“宗教市场理论”)、以道博莱尔、卡萨诺瓦为代表的“多维的”和“去制度化”的“新世俗化理论”,以及以马丁为代表的“多元宗教现代性”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对世俗化理论的批判与超越。本文试图通过对经典世俗化理论、市场化理论及新世俗化理论范式的细致梳理和比较,厘清它们在理论前提、理论观点、分析层次及分析对象等方面的差异,希望以此拓宽和深化对世俗化理论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宗教的世俗化理论,主要阐述世俗化理论发展的历史,贝格尔的世俗化理论以及道博莱尔和卡萨诺瓦的新世俗化理论。第三部分介绍宗教的市场化理论。主要阐述斯达克和本布里奇基于理性选择的宗教市场化理论。第四部分比较宗教的世俗化与市场化两种理论。主要在理论前提、分析层次、分析对象及它们的论战焦点等方面展开分析。第五部分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