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造型是加工过程的重要工艺,包揉叶的力学特性及造型机械作用力与造型质量优劣密切相关,茶叶力学指标包括弹性模量、应力、应变、弹性、塑性、柔软性、容重等参数,基本反映出茶叶自身造型的难易程度和造型质量。目前乌龙茶力学特性的研究尚属空白,开展对乌龙茶的力学特性研究,对于合理控制包揉作用力,掌握包揉时机,减少茶叶加工断碎损耗,提高茶叶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HD-609电脑式单柱拉力试验机对不同季节若干乌龙茶品种的包揉叶拉伸力学特性参数进行测定,深入探讨乌龙茶包揉叶在不同含水率、叶位、温度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变化规律,探明乌龙茶力学特性对包揉质量的影响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乌龙茶包揉技术与工艺,开发包揉新设备提供理论科学依据;通过对两种乌龙茶包揉工艺的包揉在制叶叶力学特性研究,探明乌龙茶不同包揉方式造型叶的弹性、塑性、柔软性、容重的差异。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铁观音、毛蟹、黄旦、福鼎大白茶和肉桂不同季节、不同叶位的粗纤维含量在10.3%~25.44%之间。茶叶力特性与其粗纤维含量关系密切,铁观音、毛蟹、黄旦、福鼎大白茶和肉桂的最大应力、断裂应力与弹性模量随着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力点应变与断裂应变随着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减小。(2)对乌龙茶鲜叶粗纤维含量及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表明,铁观音、毛蟹、黄旦、福鼎大白茶和肉桂的不同叶位的弹性模量在4158.88-14849.11Kpa之间,最大应力在870.00~1842.97Kpa之间,断裂应力在673.33-1639.62Kpa之间,叶位对弹性模量、最大应力与断裂应力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小排序为:1叶>2叶>3叶。鲜叶最大力点应变在10.61%-18.36%之间,断裂应变在12.19%~26.95%之间,叶位对最大应力与断裂应力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大小排序为:3叶>2叶>1叶,不同品种有所差异。(3)对乌龙茶包揉叶不同含水率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包揉叶的弹性模量、应力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而递增,而应变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黄旦叶与铁观音叶不同含水率的弹性模量在5068.62-22841.84Kpa之间;最大应力在1003.47~2715.60Kpa之间;断裂应力在824.66~1724.60Kpa之间;最大应变在14.18%~28.06%之间;断裂应变在3.78%~29.46%之间。造型前期含水率较高,茶叶弹性和塑性较低,造型力太大易产生扁条或团块,应控制包揉力度;造型中期含水率降低,茶叶弹性和塑性增大,适当增加力度仍不易产生扁条;造型后期含水率较低,茶叶弹性增大但塑性降低,减少力度,以定型为主,以减少破碎率。(4)对乌龙茶包揉叶不同叶位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表明,包揉叶的弹性模量、应力随着叶位顺序的增加而增加;应变随着叶位顺序的增加而降低。春夏秋季黄旦与铁观音弹性模量在3407.79-22713.97Kpa之间;最大应力在871.72~2560.61Kpa之间;断裂应力757.49-1602.02Kpa之间;最大应变10.97%~40.78%之间;断裂应变在15.83%~45.3%之间。在造型过程嫩叶只需要较小的力就可以达到较大的变形,老叶则相反。(5)对乌龙茶包揉过程不同叶温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茶叶包揉过程(初包叶、初烘叶、复烘叶),弹性模量、应力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应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秋季黄旦与铁观音包揉叶不同叶温的弹性模量在3880.87~13990.77Kpa之间;最大应力在818.60~1877.79Kpa范围之间变化;断裂应力在618.30~967.34Kpa之间;最大应变在20.74%~29.57%之间;断裂应变在22.85%~32.85%之间。通过提高乌龙茶包揉叶的叶温,包揉叶的柔软性、弹性、塑性大大提高,较小的力就可以达到较大的变形,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6)对乌龙茶包揉叶与压揉叶的力学特性研究表明,乌龙茶包揉与压揉过程,含水率、容重在不断变化。随着含水率下降,容重逐渐提高;包揉叶的柔软性、塑性是随着造型过程含水率下降而逐渐下降,弹性随着含水率下降而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规律。前3-5次包揉,使得茶叶逐渐由最初的扁片状被逐渐包揉成团,容重、弹性逐渐提高;而初烘后随着茶叶转变为颗粒状,且逐渐定型,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进一步促进茶叶的定型,故弹性逐渐下降,容重逐渐提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包揉机在乌龙茶生产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0)
- [2].基于造形新工艺的乌龙茶品质差异性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4)
- [3].不同造形工艺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02)
- [4].浅谈清香型铁观音初制工艺[J]. 福建农业科技 2013(06)
- [5].母亲茶[J]. 饮食科学 2010(11)
- [6].观音韵[J]. 泉州文学 2011(02)
- [7].造金银印花笺法[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 2011(11)
- [8].“屏山名珠”炒青名茶颗粒制造工艺的研究[J]. 中国茶叶 2012(10)
- [9].6C-DYCR-19×30型多级液压茶叶压揉机的设计[J]. 福建农机 2015(03)
- [10].闽南乌龙茶成型机理的试验初探[J]. 福建茶叶 2009(04)
- [11].大稠顶茶场乌龙茶的加工工艺[J]. 广东茶业 2010(Z1)
- [12].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 福建茶叶 2009(02)
- [13].茶机简史系列之六 我国乌龙茶加工机械的研制和发展[J]. 中国茶叶 2017(12)
- [14].成型方法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15].青心乌龙茶包揉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研究[J]. 福建茶叶 2014(05)
- [16].验方集萃[J]. 妇女生活 2015(04)
- [17].卷曲型乌龙茶初制技术与品质关系[J]. 蚕桑茶叶通讯 2016(04)
- [18].资讯[J]. 茶博览 2015(06)
- [19].提高清香型铁观音秋茶优质率的加工技术[J]. 福建茶叶 2014(02)
- [20].造型工艺中烘焙时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21].液压技术在乌龙茶制作工艺上的运用初探[J]. 福建农机 2015(03)
- [22].台式乌龙茶制茶新工艺[J]. 现代园艺 2011(22)
- [23].清香型铁观音规模化生产的几种管理模式探讨[J]. 福建茶叶 2009(03)
- [24].台式乌龙茶制茶新工艺[J]. 现代园艺 2011(19)
- [25].三唑磷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降解的研究[J]. 福建茶叶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