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协调曲边旋转壳元(论文文献综述)
黄法运[1](2017)在《基于假设应力拟协调方法的四边形中厚板单元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KMAS软件系统在模具设计、车身覆盖件成型仿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薄板分析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在中厚板分析领域还需要继续开发完善,如果构造出一种有效的中厚板单元并集成到KAMS软件中,可以进一步推广KAMS软件在中厚板分析领域的应用。拟协调方法构造的单元类型比较丰富,列式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国内外学者已经构造了多种优秀的拟协调元,基于拟协调思想构造的无论是薄板单元、中厚板单元、膜单元、壳单元在解决结构分析等问题时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拓展KAMS软件在中厚板分析领域的应用,本文将利用拟协调思想的优势,构造一个有效的拟协调四边形中厚板单元。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对拟协调单元思想和列式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详细介绍了三种拟协调方法的基本公式,并进行公式推导,并介绍了推导弯曲部分域内函数的Timoshenko梁函数。2.基于假设应力的拟协调方法构造了一个新的拟协调四边形中厚板单元。与薄板不同,本文所构造的拟协调中厚板单元包含弯曲部分和剪切部分,将Timoshenko梁函数用作边界上的网线函数,并用它来推导出域内函数,给出了拟协调中厚板单元刚度矩阵的推导过程。3.对所构造单元分别进行了斜板、方板、圆板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静力分析和方板、平行四边形板和三角形板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自由振动分析,通过多组算例的测试分析,验证了所构造单元与传统板壳单元在精度和收敛性方面的出色性能。
冯玲玲[2](2013)在《烘丝机筒体的力学特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滚筒管板式SH37D型烘丝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工作过程中筒体与滚圈连接的部位出现裂纹这一现象,利用壳理论与有限元方法对滚筒管板式SH37D型烘丝机筒体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找到了筒体应力集中位置,分析了产生裂纹的原因,提出修改意见,为设备改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烘丝机筒体厚度远小于直径,筒体内部焊有筋板,属于复杂结构薄壳构件。本文以壳理论为依据,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壳单元,建立了SH37D型烘丝机筒体的结构模型,对筒体进行了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得到了筒体应力分布状态、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对筒体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筒体运动过程中的应力状态。为了掌握筒体产生裂纹位置的应力状态,为有限元仿真提供依据,采用应变片测试技术,对烘丝机筒体螺纹孔处的应力进行了测量,即在筒体内壁螺纹孔周围粘贴0°、45°及90°应变片,给出了螺纹孔周围的应力状态,并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有限元仿真的正确性。烘丝机筒体的工作温度为90-100℃,此温度可导致薄壳产生热应力,为此结合烘丝机筒体的受力状态,对烘丝机筒体进行了热力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热应力峰值周期性交替出现且最大值超过筒体许用应力,引起筒体螺纹孔处出现裂纹破坏,模拟结果与筒体的实际破坏形式相吻合。针对筒体出现裂纹这一现象,分别采用筒体整体加厚、破坏位置局部加厚、以及改变螺孔的轴向位置等方案进行了寻优计算分析,论证了各种方案的可行性,为烘丝机筒体的设计与改造提供了帮助。
祝雪峰[3](2012)在《复杂曲面非协调等几何分析及相关造型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等几何分析是一种新型的样条有限元,旨在实现CAD和CAE的无缝统一。该方法基于几何精确的样条几何,无需划分网格,计算精度高于传统有限元,目前已成功应用在许多领域,被认为是下一代有限元技术。然而,传统等几何分析仅能处理简单或特殊构造的CAD模型,无法处理复杂剪切曲面构成的CAD曲面模型(如汽车车身),即非协调样条几何模型。由于绝大多数CAD模型均属于非协调样条几何模型,因此这一缺陷严重制约了等几何分析的发展和应用。本文的目的是发展新的样条理论,分析方法及造型技术,解决传统等几何分析无法应用到非协调样条几何模型这一难题。本文首先对等几何分析,样条理论以及几何造型技术进行了简单回顾,简要介绍了等几何分析的原理,优越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提出基于拉格朗日乘子和修正变分原理的多点约束非协调等几何分析,用于处理传统等几何分析无法处理的非协调样条几何。引入弱参数样条和弱参数样条空间的概念,作为非协调等几何分析的数学理论基础;定义了非协调剪切样条曲面弱连续概念,据此推导出几何和位移函数约束方程;根据拉格朗日乘子和修正变分原理导出非协调等几何分析列式和半正定离散方程组;利用FETI方法和共轭梯度迭代法求解半正定方程组。非协调等几何分析无需构造适合等几何分析的几何,可直接应用到包含大量剪切曲面的复杂CAD模型。2.提出基于Mortar方法的非协调等几何分析方法,可应用于非协调非剪切的样条几何。特殊设计的自由度凝聚格式令本方法可类似传统等几何分析和有限元那样装配刚度矩阵。3.提出NURBS版本的的FETI算法,适用于非协调等几何分析并行计算。4.初步研究了剪切曲面等几何分析收敛性问题,指出剪切曲面等几何分析是收敛的,但收敛速度不稳定,随着载荷变化而变化。5.提出基于One-step的空间局部展开算法,可快速方便的展开复杂网格曲面,并将其用于网格参数化。与传统网格参数化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快速处理大规模网格,且允许空间局部展开复杂网格曲面,避免了网格重叠现象发生6.基于上述空间局部展开算法构造适合等几何分析的参数样条曲面。该方法可构造用于高精度等几何分析的处处高阶连续的NURBS曲面,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曲面造型技术。
胡平,夏阳[4](2012)在《拟协调元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拟协调元是有限元中十分重要的、具有特色的一种列式体系.拟协调元列式简单、灵活,统一了协调元、非协调元等列式方法.在列式中,拟协调元将几何方程和平衡方程同时弱化,并强调基函数在有限元空间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位移和应变离散精度的控制,拟协调元保障了单元的收敛性,并可以利用泰勒展开校核进行简便直接的收敛性分析.研究者们利用拟协调元已经构造了大量的优秀的单元,并广泛地应用到结构问题、流体流动问题、非线性分析、稳定性和破坏分析等方面.这些工作集中体现了拟协调元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对拟协调列式方法、列式理论和已发表文献中的主要拟协调单元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拟协调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夏阳[5](2013)在《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及其在精确几何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有限元是一种重要的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在工业领域中的设计、校核和生命周期检测等多个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深刻地改变了工业领域的方法和思想。拟协调有限元是有限元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同时弱化平衡方程和几何方程,与传统有限元相比更加灵活、有效。拟协调单元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在结构分析,尤其是板壳结构分析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对拟协调有限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拟协调有限元为研究对象,从单元构造和算法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和板壳问题对拟协调元进行了研究,完善了拟协调有限元的列式框架,建立了系统的单元构造理论和单元性能分析方法,构造了一系列有效的单元,应用到工业领域分析中。通过对拟协调有限元的研究,提出了几何方程中微分算子的弱导数和“泰勒展开校核”收敛性检验方法,强调了有限元中基函数的作用,深化了有限元中“协调性”要求的理解。第二部分,将拟协调有限元推广到精确几何分析领域,提出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方法。该方法不再需要传统的有限元网格,可以由几何模型数据直接进行分析,为下一代的几何设计-有限元分析一体化的仿真分析系统提供有效算法。自主开发了基于几何数据的分析框架,并构造了一系列有效的单元。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从变分原理和逼近空间两个角度,区别于以等几何分析为代表的精确几何分析方法。本文对拟协调元的单元构造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完善了拟协调有限元中位移场和应变场试探函数的选取规则,强化了位移场和应变场的联系,解决了拟协调有限元中位移形函数的计算问题,便于单元一致质量阵和一致载荷阵的计算,使单元稳定性增强,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本文对算法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几何方程中微分算子的弱导数,针对有限元中重要的收敛性问题,提出了单元应变的泰勒展开校核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查单元的收敛速度。打破了传统有限元中“协调性”等诸多列式禁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有效的列式准则。将其总结为“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方法。按照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方法,本文构造了一系列结构分析单元,为工业领域应用提供了分析工具。本文构造的平面四边形单元在直角坐标系下直接列式,解决了有限元中长期存在的三角形单元和四边形单元列式理论不统一的问题。该单元不需要借助于等参坐标和数值积分,具有显式的刚度矩阵,是一个简单、高效的单元。本文将其应用到板材件的一步逆成形分析中,得到比传统四节点等参单元精度更好、效率更高的结果。本文构造的四边形板壳单元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在大量标准算例中与其它着名单元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精确几何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几何模型(CAD模型)直接进行仿真分析。精确几何分析中不需要将几何模型转化为有限元网格模型的步骤,相对传统有限元仿真分析,其明显优势在于避免网格划分,融合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分析(CAE),极大地简化工业设计/分析流程。同时,精确几何分析可以保证分析模型中的几何是精确的,对壳体屈曲分析、飞行器周围流体分析等几何敏感的问题,具有先天的相对传统有限元分析的优势。利用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研究精确几何分析问题,提出“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方法。与等几何分析等其它的精确几何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打破了“等参”的分析框架,采用多项式基函数逼近物理场,充分利用多项式简洁、便于计算的特性。同时仍然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函数精确地表示几何场,适应精确几何分析要求。利用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框架,采用应变弱化技术,对位移场和应变场同时进行逼近,并选用完备的逼近函数,提高了单元的精度。利用ACIS几何造型引擎,自主开发了精确几何分析程序框架,可以输入、修改并输出标准的几何模型数据。基于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实现了一维柱、梁单元,二维平面单元、平板单元等一系列分析模块。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发展了拟协调元的算法理论,为精确几何分析引入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从单元构造框架和单元算法理论等方面发展了拟协调有限元,提出了“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和“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方法,构造了一系列有效的单元并将其应用到工业实践中。本文在单元算法理论、单元构造框架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是对有限元理论的发展,本文在“精确几何分析”方面的工作适应几何设计-仿真分析一体化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业应用价值。
常晓环,李新钢,刘应华[6](2006)在《正交各向异性旋转壳的极限分析》文中指出提出了一种轴对称壳极限分析的数值方法。该方法首先用拟协调元构造弹性应力场,然后用温度参数法构造残余应力场,将极限分析转化为一个数学规划问题,最后用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基于H ill屈服准则的正交各向异性旋转壳的下限值。同时由于von M ises屈服准则是H ill屈服准则的一个特例,因此该方法也可以用于各向同性轴对称壳的极限分析。分别计算了服从H ill屈服准则和von M ises屈服准则的受内压的组合壳的下限,计算结果可为各向异性压力容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王永岗,吕英民,张进国[7](1999)在《波纹管力学性能研究水平述评》文中研究指明评述了波纹管的静力和动力特性以及储油罐连接波纹管的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波纹管力学性能研究方法归纳为工程计算法、解析法和数值法,并围绕这3类方法,对波纹管在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主要成果作了较详细的回顾和总结,对各类方法的优劣性和适用范围也作了讨论。最后介绍了近年来在石油工业中广泛使用的储油罐抗震用金属波纹管的研究现状,概述了该项研究的基本理论、约束条件和流-固耦合等问题的处理方法,并指出需进一步解决的某些力学问题。
周承芳[8](1990)在《组合加肋旋转壳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对轴对称加肋旋转壳及其组合壳体(锥-锥,锥-柱,球-柱壳等)在轴对称静载荷作用下的线弹性强度和稳定性计算,采用性能良好的轴对称拟协调单元推导了有限元的计算列式,并将计算结果与静水压力下的锥-柱-锥结合壳,加肋锥-柱结合壳的其它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钱令希,王志必[9](1989)在《板、壳极限分析和安定分析——温度参数法》文中研究指明继文[2]之后,本文用温度参数法于受弯板和旋转壳的极限分析与安定分析。由于这个方法的计算工作量小,并可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弹性分析程序,故便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又未给出若干数值实验和一个工程实例。
张社光,陈万吉[10](1986)在《对应不同类型变分原理的旋转薄壳轴对称单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一定范围内,统一考察基于不同变分原理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泛函约束条件的不同对单元性态的影响。文中以旋转薄壳轴对称单元(简称TSR单元)为例,采用相同的曲边单元几何描述,推导了七种TSR杂交单元和二种TSR位移协调元,它们分别对应于三类杂交变分原理及最小势能原理。通过单刚列式分析和波纹壳等数值算例比较,分析了不同模型的性态异同和应用上的适应性与局限性;讨论了两类模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TSR杂交位移元的—个发散条件,并推荐了二种性态较理想的TSR单元。
二、拟协调曲边旋转壳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拟协调曲边旋转壳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假设应力拟协调方法的四边形中厚板单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有限元方法在板材分析中的应用 |
1.3 拟协调发展综述 |
1.3.1 拟协调板壳单元综述 |
1.3.2 拟协调元的影响 |
1.3.3 拟协调元的应用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拟协调板单元的思想、理论简介 |
2.1 拟协调元的思想 |
2.2 一种新的拟协调通用公式的介绍 |
2.3 拟协调板单元的基本思想及理论 |
2.3.1 拟协调元理论 |
2.3.2 基于假设应力拟协调元的刚度矩阵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假设应力的拟协调中厚板单元 |
3.1 引言 |
3.2 假设应力拟协调方法列式 |
3.3 Timoshenko梁函数的应用 |
3.4 自由振动分析理论介绍 |
3.5 拟协调中厚板单元 |
3.5.1 Reissner-Mindlin板单元控制方程和位移函数 |
3.5.2 弯曲部分 |
3.5.3 剪切部分 |
3.6 本章小结 |
4 数值算例与计算分析 |
4.1 静力分析 |
4.1.1 分片检验 |
4.1.2 斜板算例分析 |
4.1.3 方板算例分析 |
4.1.4 圆板算例分析 |
4.2 自由振动分析 |
4.2.1 方板振动分析 |
4.2.2 平行四边形板振动分析 |
4.2.3 三角形板振动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烘丝机筒体的力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光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带加强筋壳体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开孔薄壁圆柱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壳体动态特性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
1.4 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筒体相关的壳体理论 |
2.1 薄壳理论基本方程 |
2.1.1 微分几何概要及变形方程 |
2.1.2 薄壳基本方程 |
2.2 圆柱壳体理论 |
2.3 加筋圆柱曲板基本方程 |
2.3.1 密加筋圆柱曲板的基本方程 |
2.3.2 离散加筋圆柱曲板屈曲的基本方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烘丝机筒体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
3.1 烘丝机筒体静力学分析 |
3.1.1 烘丝机筒体建模 |
3.1.2 烘丝机筒体静力学结果分析: |
3.2 烘丝机筒体的模态分析 |
3.2.1 烘丝机筒体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 |
3.2.2 烘丝机筒体模态结果分析 |
3.3 烘丝机筒体的动态分析 |
3.3.1 烘丝机筒体动态分析的有限元建模 |
3.3.2 烘丝机筒体动态分析的有限元建模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烘丝机筒体的应力测试 |
4.1 概述 |
4.2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
4.2.1 烘丝筒受力状态 |
4.2.2 实验原理 |
4.3 实验设计 |
4.3.1 测点选择 |
4.3.2 贴片方式 |
4.3.3 实验方法 |
4.3.4 测试系统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4.4.1 测点应变值的标定 |
4.4.2 测点的单向应力 |
4.4.3 3 个方向的应力比较 |
4.4.4 主应力计算 |
4.4.5 测试结果分析 |
4.5 试验与模拟结果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烘丝机筒体的热力耦合分析 |
5.1 烘丝机筒体的温度场模拟 |
5.1.1 热分析有限元理论 |
5.1.2 烘丝机筒体温度场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1.3 烘丝机筒体温度场结果分析 |
5.2 烘丝机筒体的热力耦合分析 |
5.2.1 热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
5.2.2 热力耦合建模过程 |
5.2.3 热力耦合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烘丝机筒体的结构改进 |
6.1 烘丝机筒体加厚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6.1.1 不同厚度模型的建立 |
6.1.2 结果分析 |
6.2 孔的不同位置对烘丝机筒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
6.2.1 孔沿轴向位置的调整 |
6.2.2 模拟结果分析 |
6.3 优化方案优缺点分析 |
6.3.1 加厚方案分析 |
6.3.2 孔位置优化方案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复杂曲面非协调等几何分析及相关造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样条理论和几何造型 |
1.3 样条有限元进展 |
1.4 等几何分析和相关造型技术研究概况 |
1.4.1 传统等几何分析和相关造型技术研究概况 |
1.4.1.1 等几何分析在板壳分析中应用 |
1.4.1.2 基于T样条等新型样条的等几何分析 |
1.4.1.3 等几何分析在流体中的应用 |
1.4.1.4 等几何分析在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中的应用 |
1.4.1.5 适合等几何分析的几何造型技术 |
1.4.1.6 协调多片样条几何的等几何分析 |
1.4.2 处理复杂剪切曲面的等几何分析研究概况 |
1.4.3 我国学者对等几何分析的贡献 |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2 B样条,NURBS与等几何分析 |
2.1 参数几何表示和隐式几何代数表示 |
2.2 B样条和非均匀有理B样条 |
2.2.1 B样条基函数及B样条曲线,曲面和实体 |
2.2.2 NURBS |
2.3 基于B样条和NURBS的多片复杂曲面特点 |
2.4 传统的等几何分析 |
2.5 总结 |
3 剪切样条曲面等几何分析的数值收敛性 |
3.1 引言 |
3.2 剪切样条几何:剪切曲线,剪切曲面 |
3.3 剪切样条曲面的等几何分析 |
3.3.1 一种新的剪切NURBS曲面等几何分析积分方法 |
3.3.2 边界条件 |
3.3.2.1 狄利克雷边界条件和纽曼边界条件 |
3.4 传统等几何分析和剪切曲面等几何分析收敛率对比 |
3.4.1 带洞的无限长的板:平面应变问题 |
3.4.2 中空受内压的圆环:平面应力问题 |
3.5 讨论 |
3.6 总结 |
4 基于拉格朗日乘子的多点约束非协调等几何分析 |
4.1 引言 |
4.2 非协调样条几何 |
4.3 弱参数样条和弱参数样条空间 |
4.3.1 样条曲面连续性 |
4.3.2 弱参数样条和弱参数样条空间 |
4.4 非协调等几何分析 |
4.4.1 非协调等几何分析公式 |
4.4.2 数值方法 |
4.4.3 求解方法 |
4.5 连按点选择 |
4.5.1 容许的选点方法 |
4.6 数值算例 |
4.6.1 非剪切的NURBS曲面片 |
4.6.1.1 分片检验1:Cantilever梁问题 |
4.6.1.2 分片检验2:三个片H形域 |
4.6.2 处理剪切曲面的算例 |
4.6.2.1 不带剪切单元的非协调CAD模型等几何分析 |
4.6.2.2 带剪切单元的非协调CAD模型等几何分析 |
4.6.3 三维复杂剪切模型:一款汽车部分车身CAD模型 |
4.7 总结 |
5 基于Mortar方法的非协调等几何分析 |
5.1 引言 |
5.2 基于Mortar方法的非协调等几何分析 |
5.3 Mortar方法简介 |
5.4 问题描述 |
5.5 问题离散化 |
5.5.1 构造拉格朗日乘子空间 |
5.5.2 直接刚度方法:边界自由度凝聚 |
5.6 数值算例 |
5.6.1 受内几的四分之一圆环 |
5.6.2 Scordelis-Lo roof问题 |
5.7 总结 |
6 基于One-Step弹塑性大变形逆有限元方法构造适合等几何分析的CAD模型 |
6.1 引言 |
6.2 网格参数化 |
6.3 Coons曲面造型技术 |
6.4 一步逆成形有限元 |
6.5 空间曲面多步局部展开算法 |
6.6 基于Onestep和Coons参数化的曲面重构 |
6.6.1 空间曲面展平 |
6.6.2 Coons参数化 |
6.6.3 构造从Q_1到Q_2的映射 |
6.6.4 重构空间NURBS几何 |
6.6.5 多个NURBS曲面片重构 |
6.7 结沦 |
结沦和展望 |
本文贡献 |
进一步展望 |
创新点摘要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拟协调元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拟协调元列式步骤 |
2.1 拟协调元列式基本步骤 |
2.2 单元位移、应力和应变 |
2.3 外部载荷处理 |
2.4 质量阵 |
2.5 计算机代数系统在单元列式中的应用 |
3 拟协调元技术 |
3.1 几何方程和平衡方程的同时弱化 |
3.2 弱导数和泰勒展开校核 |
3.3 单元试探函数 |
3.4 收敛性和精度 |
3.5 零能模式的预先判断 |
4 拟协调单元 |
4.1 一般结构分析单元 |
4.1.1 拟协调一维单元 |
4.1.2 拟协调平面弹性问题单元 |
4.1.3 拟协调弹性空间问题单元 |
4.2 拟协调板壳单元和非线性分析 |
4.2.1 板单元 |
4.2.2 壳单元 |
4.2.3 板壳单元的非线性分析 |
4.2.4 层合板壳单元 |
4.3 罚函数拟协调元 |
4.4 等参拟协调元 |
4.5 计算流体力学单元 |
4.6 拟协调奇异元及其他 |
5 拟协调元总结 |
5.1 对拟协调元特性的总结 |
5.2 拟协调单元应用的总结 |
5.3 拟协调元的影响 |
6 结论与展望 |
(5)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及其在精确几何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拟协调有限元分析研究历史和现状 |
1.2.1 拟协调有限元列式技术进展 |
1.2.2 拟协调有限元数学基础进展 |
1.2.3 拟协调有限元单元构造进展 |
1.2.4 拟协调有限元评述 |
1.3 精确几何分析研究现状 |
1.3.1 精确几何分析研究进展 |
1.3.2 精确几何分析评述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假设位移拟协调平面单元的构造及其应用 |
2.1 引言 |
2.2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及研究评述 |
2.2.1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
2.2.2 研究评述 |
2.3 假设位移拟协调三角形平面单元构造 |
2.3.1 三节点常应变单元构造 |
2.3.2 六节点线性应变单元构造 |
2.4 拟协调四边形平面单元构造 |
2.4.1 双线性单元构造 |
2.4.2 二次完备单元构造 |
2.4.3 与等参元的对比研究 |
2.4.4 带转动自由度平面单元的构造 |
2.5 拟协调离散在板材冲压仿真成形中的应用 |
2.5.1 板材冲压仿真中的一步逆成形算法简介 |
2.5.2 拟协调离散在一步逆成形中应用 |
2.5.3 算例 |
2.6 本章小结 |
3 假设位移拟协调板壳单元构造及应用 |
3.1 引言 |
3.2 板壳有限元概述 |
3.3 假设位移拟协调薄壳单元构造 |
3.3.1 单元几何 |
3.3.2 单元构造 |
3.3.3 单元刚度阵 |
3.4 假设位移拟协调中厚壳单元构造 |
3.4.1 弯曲部分 |
3.4.2 剪切部分 |
3.4.3 单元刚度阵组合 |
3.4.4 减少计算量的方法 |
3.4.5 单元形函数 |
3.5 数值算例 |
3.6 本章小结 |
4 假设位移拟协调元 |
4.1 引言 |
4.2 假设位移拟协调元列式技术 |
4.2.1 列式步骤 |
4.2.2 多项式基函数和形函数 |
4.2.3 单元零能模式的预先判断 |
4.2.4 计算机代数系统的应用 |
4.3 假设位移拟协调元单元理论 |
4.3.1 平衡和几何的对偶 |
4.3.2 “协调性” |
4.3.3 收敛性和泰勒展开校核 |
4.4 一些单元的泰勒展开校核 |
4.4.1 三角形平面单元校核 |
4.4.2 四边形平面单元的校核 |
4.4.3 四节点板壳单元分析 |
4.4.4 Q6 Wilson单元的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有限元分析和几何设计的融合:精确几何分析 |
5.1 引言 |
5.2 几何设计中的常用函数 |
5.2.1 多项式 |
5.2.2 B样条 |
5.2.3 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 |
5.3 精确几何分析 |
5.3.1 几何设计 |
5.3.2 有限元分析 |
5.3.3 有限元分析和几何设计的融合:精确几何分析 |
5.3.4 等几何分析 |
5.4 精确几何分析中的基本元素 |
5.4.1 网格、单元和节点 |
5.4.2 精确几何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6 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 |
6.1 引言 |
6.2 分析框架 |
6.2.1 边值问题微分方程 |
6.2.2 列式步骤 |
6.3 边界条件处理 |
6.3.1 Dirichlet边界条件 |
6.3.2 Neumann边界条件 |
6.3.3 Robin边界条件 |
6.4 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程序系统 |
6.4.1 流程图 |
6.4.2 基本功能描述 |
6.4.3 数据结构 |
6.5 本章小结 |
7 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单元列式及其算例 |
7.1 引言 |
7.2 杆单元 |
7.2.1 轴力杆问题介绍 |
7.2.2 静力列式 |
7.2.3 动力列式 |
7.2.4 杆单元算例 |
7.3 梁单元 |
7.3.1 欧拉梁模型 |
7.3.2 欧拉梁单元列式 |
7.3.3 欧拉梁的形函数 |
7.3.4 欧拉梁的横向振动 |
7.3.5 梁单元算例 |
7.4 平面单元 |
7.4.1 拟协调列式 |
7.4.2 列式细节 |
7.4.3 平面问题算例 |
7.5 薄板单元 |
7.5.1 拟协调列式 |
7.5.2 薄板单元算例 |
7.6 本章小结 |
8 总结和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精确几何拟协调分析程序基础数据结构 |
创新点摘要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正交各向异性旋转壳的极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方程 |
1.1 自平衡应力场的构造 |
1.2 温度应力场的构造 |
1.3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屈服准则 |
1.4 结构极限下限分析的数学规划格式 |
2 算 例 |
3 结 论 |
四、拟协调曲边旋转壳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假设应力拟协调方法的四边形中厚板单元的研究[D]. 黄法运.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4)
- [2]烘丝机筒体的力学特性分析[D]. 冯玲玲. 燕山大学, 2013(08)
- [3]复杂曲面非协调等几何分析及相关造型方法[D]. 祝雪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4]拟协调元研究综述[J]. 胡平,夏阳. 力学进展, 2012(06)
- [5]假设位移拟协调有限元及其在精确几何分析中的应用[D]. 夏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8)
- [6]正交各向异性旋转壳的极限分析[J]. 常晓环,李新钢,刘应华.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1)
- [7]波纹管力学性能研究水平述评[J]. 王永岗,吕英民,张进国. 石油机械, 1999(12)
- [8]组合加肋旋转壳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限元分析[J]. 周承芳.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1990(01)
- [9]板、壳极限分析和安定分析——温度参数法[J]. 钱令希,王志必. 力学学报, 1989(S1)
- [10]对应不同类型变分原理的旋转薄壳轴对称单元[J]. 张社光,陈万吉. 应用数学和力学, 19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