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

《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

论文摘要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博士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林语堂成功向西方社会介绍了东方文化与价值体系,在二十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陆对林语堂及其作品的研究在1980年以后才走上正轨,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出现了所谓的“林语堂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林语堂的学术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有很大的空间可供探讨和挖掘。如同许多中国古典小说一样,《京华烟云》中也有大量的人物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京华烟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背景,即20世纪初至中叶的中国。当时中国人民遭受政权、神权、族权多重压迫,而对于女性来说除此之外还遭受着夫权及婆权的压迫。作为女性读者,本文笔者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京华烟云》中的几位典型女性及其性格刻画进行分析,为林语堂研究增添一个新的视角。首先,本文对《京华烟云》中女性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作了简单的分析介绍,接着重点分析了小说中的“天使”形象。姚木兰——林语堂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其性格仿佛是一团矛盾,既传统又现代,既理想又现实,既有自我意识又屈从社会惯例,因此她本质上还是林语堂根据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塑造出来的一个完美天使形象。孙曼娘则是理想化的柔顺天使,她是封建儒教和封建父权的牺牲品,而她在成了处女寡妇之后终其一生信奉佛教也正体现了这类女性对父权社会的柔顺和屈服。然后,本文探讨了以银屏和牛素云为代表的女性对封建父权的反抗。银屏追求社会平等和恋爱自由,然而她的种种努力都遭到拒绝,在她付出生命代价后进入了姚家的祠堂,得到了最终的认可。牛素云则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解放,所以她没有遵从敬老相夫的封建礼教,也没有完成传宗接代的封建义务,虽几经失败彷徨,最终为国捐躯完成了自我人格的重塑。以上四位女性的命运展示了不同女性在封建父权面前的不同抉择,无论是顺从还是反抗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顺从意味着放弃自我,反抗则意味着付出生命的代价。林语堂对这几位女性的塑造充分体现了摆在当时中国女性面前的这一矛盾。林语堂虽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享誉中外文坛,而今仿佛被世人遗忘,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激烈、东西文化日益融合冲击的时代背景之下,重新解读这位致力于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作家的作品,别有一番新意。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A Survey of Women’s Life in Moment in Peking
  • 1.1.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Women under the Feudal Patriarchy
  • 1.2. Cultural and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 Chapter Two Female Images in Moment in Peking
  • 2.1. Yao Mulan—the Angel of Man’s Desire
  • 2.1.1. Mulan’s Nature
  • 2.1.2. Mulan’s Love and Marriage
  • 2.2. Sun Mannia
  • 2.2.1. Idealized Figure of Angelic Submission
  • 2.2.2. Mannia’s Conversion to Buddhism
  • Chapter Three Women’s Challenge to the Established Order of the Feudal Patriarchal Society
  • 3.1. Silverscreen
  • 3.1.1. Silverscreen' s Nature: a Challenge to Patriarchal Society
  • 3.1.2. Silverscreen's Speeches and Behaviour
  • 3.1.3. Silverscreen's Ambition for Power
  • 3.1.4. Silverscreen’s Relationship with her Lover
  • 3.2. New Suyun
  • 3.2.1. Suyun’s Pursuit of Equality and Freedom
  • 3.2.2. Suyun’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京华烟云》对《红楼梦》的机械模仿[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 [2].论《京华烟云》的声音景观[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以《京华烟云》为例看林语堂作品在海外的传播[J]. 对外传播 2018(07)
    • [4].从目的论视角析《京华烟云》[J]. 语文建设 2017(18)
    • [5].民俗自译视野下《京华烟云》[J]. 语文建设 2015(30)
    • [6].会话翻译在《京华烟云》中的文体学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27)
    • [7].《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J]. 现代青年 2020(09)
    • [8].物质文化在《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J]. 文教资料 2017(02)
    • [9].浅析《京华烟云》中木兰与素云两个迥异的形象[J]. 文教资料 2011(26)
    • [10].《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策略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29)
    • [11].所有权让人为奴[J]. 北方人(悦读) 2016(12)
    • [12].《京华烟云》“建议”言语行为管窥[J]. 山西青年 2017(01)
    • [13].论《京华烟云》人物的命名方式[J]. 青年文学家 2017(14)
    • [14].从《京华烟云》看道家思想的民间接受[J]. 中国文艺家 2017(03)
    • [15].“对外讲中”视角下的《京华烟云》[J]. 长江丛刊 2017(18)
    • [16].试述《京华烟云》中的缉私队员形象及其认识意义[J]. 长江丛刊 2017(22)
    • [17].探究林语堂作品落后女性观的原因[J]. 北方文学 2017(17)
    • [18].说话的艺术[J]. 喜剧世界(上半月) 2017(10)
    • [19].论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16(02)
    • [20].《京华烟云》的写作特点——与《红楼梦》的比较为中心[J]. 青年文学家 2014(27)
    • [21].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翻译策略[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29)
    • [22].大众文化影响下的电视剧《京华烟云》[J]. 当代小说(下) 2010(07)
    • [23].《京华烟云》背后的女儿们[J]. 人民文摘 2010(10)
    • [24].互文性视域下的“红楼”文学记忆与世界性书写——以林语堂《京华烟云》为例[J]. 曹雪芹研究 2019(04)
    • [25].《京华烟云》电视剧改编中的美学追求[J]. 春秋 2020(03)
    • [26].《京华烟云》中梦境的隐喻义探析[J]. 汉字文化 2018(01)
    • [27].《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5)
    • [28].浅析张振玉译本《京华烟云》中的传统文化[J]. 现代交际 2017(24)
    • [29].略论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从《京华烟云》中的几个女性形象谈起[J]. 河南农业 2016(18)
    • [30].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审美理想[J]. 青年文学家 2019(03)

    标签:;  ;  ;  ;  

    《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