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侏罗系沙溪庙组是川西坳陷重要的产气层位,本文以沉积学、岩石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结合测井资料、岩心观察及室内分析测试数据和野外露头踏勘、丈量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区沙溪庙组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论述其主要类型、特征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形成与演化模式,并对成岩相进行划分,研究其纵横向展布规律及其与储层物性的关系。该区储层岩性主要为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的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次为长石石英砂岩,砂岩中颗粒分选中等,磨圆度一般较差。储层孔隙类型有残余的原生粒间孔,以及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等次生孔隙。裂缝有构造缝、破裂缝、溶蚀缝和解理缝。通过露头及岩芯岩石薄片观察鉴定,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铸体薄片观察,研究了该区成岩相、成岩阶段、成岩作用类型以及成岩作用对孔隙的影响。储层砂岩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与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等。成岩演化阶段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且部分指标已进入了B期的早期,储集空间多以各类孔隙的复合形式出现,以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本区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对储层砂岩样品的研究,讨论了砂岩中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特征、形成期次以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垂直颗粒表面生长,但不同期次形成的绿泥石结晶程度有所不同,第一世代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结晶程度较差,呈蜂窝状,SiO2含量较高、Fe离子含量较低;第二世代绿泥石为结晶程度较好的叶片状环边胶结物,SiO2含量较低、Fe离子含量较高。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第一世代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形成有效地保存了原生孔隙,第二世代绿泥石胶结物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次生加大的石英发生溶蚀作用;在成岩过程中矿物蚀变成绿泥石发生的“成岩耗水”作用使得地层水减少,地层压力降低,与围岩形成压力差,有利于油气运移和富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川西坳陷论文; 沙溪庙组论文; 储层成岩作用论文; 绿泥石环边胶结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