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国人胫骨前后轴与其它解剖标志点关系的影像学研究目的:通过对国人膝关节CT扫描片上髌腱内侧缘、髌腱中内1/3处、胫骨前后轴与髌腱相交点以及后交叉韧带中点等解剖标志点相互关系的研究,为国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的旋转参照轴线提供参考。方法:40例青年健康志愿者于膝关节伸直中立位行CT检查。将垂直于经股骨上髁轴且经过后交叉韧带中点的直线定义为胫骨前后轴。于胫骨平台平面及预定截骨平面标记出胫骨前后轴及其与髌腱相交点、后交叉韧带中点分别与髌腱内侧缘及髌腱中内1/3连线,分别测量胫骨前后轴与髌腱相交点内侧髌腱占髌腱总宽度比例、后交叉韧带中点与髌腱内侧缘及髌腱中内1/3连线同胫骨前后轴之间的夹角。结果:胫骨平台平面,AP轴平均经过髌腱内侧缘外侧10.1%±8.3%处,预定截骨平面,AP轴平均经过髌腱内侧缘外侧0.2%±10%处。预定截骨平面,后交叉韧带中点与髌腱内侧缘连线和AP轴的平均夹角为0.1°±2.7°,后交叉韧带中点与髌腱中内1/3的连线和AP轴的平均夹角为10.3°±3.6°。结论:国人TKA术中,当以胫骨结节中内1/3为标准行胫骨假体旋转放置时,有导致胫骨假体相对于股骨假体外旋过度的可能。后交叉韧带中点与髌腱内侧缘的连线近乎与胫骨AP轴重叠,可以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放置可靠的参照轴线。第二部分TKA术中胫骨假体旋转确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目的:以胫骨前后轴为参照,于胫骨截骨平面,对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两种确定胫骨假体旋转位置的方法进行了比较,以期为国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的正确旋转放置提供参考。方法:连续3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收入本研究。术中于胫骨截骨面上标识出胫骨前后轴、后交叉韧带中点与髌腱中内1/3连线、后交叉韧带中点与ROM技术确定的胫骨前方标志点连线。数码相机垂直于截骨面进行图像摄取后转移至电脑,借助于软件系统分别测量胫骨前后轴与上述两条连线的夹角。结果:髌腱中内1/3与后交叉韧带中点的连线同胫骨前后轴之间的平均夹角为11.3°±3.4°,ROM技术获得的前方标记点基本位于髌腱内侧缘,其与后交叉韧带中点连线同胫骨AP轴之间的平均夹角为0.8°±2.2°。结论:国人TKA术中,当以胫骨结节中内1/3为标准行胫骨假体旋转放置时,有导致胫骨假体相对于股骨假体外旋过度的可能。当术中进行了正确的股骨假体旋转放置及软组织松解和平衡后,采用ROM技术能够获得更为正确的胫骨假体旋转放置。第三部分旋转平台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中立位的比较研究目的:通过对旋转平台TKA术中胫骨假体自行确定的旋转中立位与胫骨结节内侧缘、胫骨结节中内1/3等解剖标志点相互位置关系的比较,为国人TKA术中胫骨假体的正确旋转放置提供参考。方法:3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收入本研究。所有手术均采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术中胫骨假体的旋转放置以胫骨结节内侧缘与后交叉韧带中点的连线为参照。假体试件安装完毕、关节复位后,全范围内屈伸膝关节数次,使旋转平台在股骨假体的导引下自行确定其伸直位时的旋转中立位。借助于试件前方的刻度标志测量胫骨平台旋转试件相对于金属托中心(胫骨结节内侧缘)的旋转角度。结果:胫骨旋转平台试件的中点相对于胫骨结节内侧缘的平均旋转角度为外旋2.3°±3.4°。男女之间的数值无统计学差异,男性平均为2.2°±3.6°度,女性平均为2.4°±3.4°度。内翻膝较外翻膝有着更大的外旋,内翻膝平均外旋角度为2.9°±3.0°度,外翻膝平均外旋角度为1.4°±3.9°。当将本次测量的结果与国人胫骨前后轴与后交叉韧带中点髌腱中内1/3连线的夹角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该角度显著小于后者。结论:国人TKA术中,胫骨试件相对于胫骨结节内侧缘旋转以获得良好的胫股关节对位的位置位于胫骨结节内侧缘稍外侧。当采用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时,以胫骨结节中内1/3为标准行胫骨假体旋转放置时,有导致胫骨假体相对于股骨假体外旋过度的可能。第四部分国人TKA术中胫骨假体的旋转位置对胫股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同一屈膝角度下不同胫骨假体旋转错位对胫股关节接触压峰值和接触面积的影响。方法:5例新鲜冷冻膝关节标本予以行固定平台膝关节置换并以胫骨前后轴为胫骨假体的旋转中立位。将置换后标本安装至力学试验平台。借助于压力传感器测量不同屈膝角度(0°、30°、60°、90°、120°)下胫股关节接触压峰值和接触面积。调整胫骨假体至内旋15°、10°、5°及外旋5°、10°、15°,分别重复以上各个不同角度的测试过程并记录不同旋转错位情况下不同屈曲角度的胫股关节接触压峰值和接触面积。结果:膝关节0°伸直位,内外侧胫股关节接触压峰值均以胫骨假体旋转中立位时最小,胫骨假体的内外旋转错位时均导致了接触压峰值的显著升高(p<0.05)。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胫股关节接触压峰值的最低值却并非一直出现在胫骨假体旋转中立位。同一屈曲角度下,当对相同角度内旋和外旋错位所导致的内、外侧胫股关节间隙接触压峰值进行比较时,内旋错位导致内侧胫股关节间隙接触压峰值的升高较外侧胫股关节间隙更为明显,而外旋错位导致外侧胫股关节间隙接触压峰值的升高较内侧胫股关节间隙更为明显。膝关节0°伸直位,内外侧胫股关节接触面积随胫骨假体旋转错位角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在关节屈曲的过程中,同一屈膝角度下,不同胫骨假体旋转错位所致胫股关节接触面积的变化虽不如0°位时规律,但总体而言,随着胫骨假体旋转错位角度的增加,胫股关节接触面积呈逐步下降趋势。结论:固定平台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伸直位,胫骨假体的内外选转错位将导致胫股关节接触压的升高和接触面积的下降。关节屈曲过程中,由于同时伴随的胫骨的旋转,使得胫股关节接触压峰值的最低值却并非一直出现在胫骨假体旋转中立位。因而对于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而言,在关节全范围内活动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固定的旋转中立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股关节不稳定[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01)
- [2].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股关节力线对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02)
- [3].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内侧胫股关节炎早中期疗效比较[J]. 实用骨科杂志 2015(06)
- [4].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胫股关节扭转和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23)
- [5].膝内翻与胫骨内侧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01)
- [6].胫骨平台前缘圆弧顶点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标志对胫股关节接触力学指标的影响[J]. 中医正骨 2020(06)
- [7].正常人胫股关节软骨T_2及T_2~*弛豫值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2(03)
- [8].T2~* mapping定量评估新兵奔袭集训后胫股关节软骨变化[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07)
- [9].内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时利用膝前外侧经髁间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处理内侧半月板损伤——附1例报告[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9(03)
- [10].关节镜清理辅助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伴内翻畸形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09)
- [11].军事训练致胫股关节撞击伤51例[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12)
- [12].多中心骨关节炎研究对胫股关节骨关节炎进行30个月的随访:MR显示的严重软骨缺失的危险因素[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06)
- [13].体重负荷下正常胫股关节6个自由度的运动学[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07)
- [14].ACL单束/双束重建对胫股关节应力分布影响[J]. 工程力学 2011(08)
- [15].基于VHS技术对髌骨倾斜轨迹变化趋势及其分类的探讨[J]. 西南国防医药 2020(08)
- [16].MCL缺损对多屈曲角胫股关节力学特性影响[J]. 工程力学 2012(07)
- [17].胫股关节接触特性及含前交叉韧带重建隧道软骨应力仿真研究[J].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10(05)
- [18].人体膝胫股关节相对运动的三维图像配准分析[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9(06)
- [19].西藏阿里地区9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发病形式及临床特点调查[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10)
- [20].利用2D-3D自动注册技术研究TKA术后胫股关节运动[J]. 医用生物力学 2013(01)
- [21].膝胫股关节软骨损伤与关节轴线角相关性研究[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9(01)
- [22].半月板切除对多屈曲角位姿胫股关节接触性能的影响[J]. 工程力学 2012(09)
- [23].半月板移植的固定法对胫股关节屈曲中韧带及骨骼的力学特性影响[J]. 工程力学 2013(02)
- [24].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19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11(04)
- [25].ACL移植物初始力对胫股关节接触性能影响[J]. 工程力学 2012(02)
- [26].昭苏高寒高海拔地区人群膝骨性关节炎情况调查[J]. 兵团医学 2016(01)
- [27].两/三隧道固定对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影响[J]. 力学学报 2013(02)
- [28].ACL移植隧道对半月板接触应力的影响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11(11)
- [29].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影像学和关节镜下分型诊治[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34)
- [30].ACL单束/双束重建对多屈曲角位姿的胫股关节力学特性影响[J]. 力学学报 2012(03)